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不是一句空话。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活生生的有待塑造的人,它不同于农民种地,今年收成不好,还有明年;也不同于工人做工,出了次品,可以重来。家长和社会把孩子交给我们,责任重大,必须付出全身心的投入,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
一、制定养成规范,规范学生言行
每接过一个新的班级,学生必学《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常规》,联系实际认真讨论,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然后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着装与仪表、文明交往、卫生管理、文明就餐、公物管理、值周班长等规定,全面而具体,基本包括了学生在校内外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一言一行都有所依。自己认真学习和认真讨论得出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同时,规范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合乎学生实际,便于执行和检查。
二、严格检查制度,使之渐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人有惰性,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因此,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讨论如果违反了怎么办,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检查制度,来检查督促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即使偶尔能遵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这套检查制度就是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组长(包括学习委员)→学生”除此之外,还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纪检部,成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级委员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委员会工作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汇报。这样,班级事务基本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班主任抽查督促。这样学生就不会存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学生就变成自觉行动,成为一种习惯了。
三、 确立适宜目标,引导逐步成长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设立“合理”的目标。教室布置有特色,“无规矩不成方圆”、“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格言警句张贴在墙,并设置“我的格言”栏,让每个学生写一句自己的格言,并署名。要求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格言去严格求自己。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与成熟。对班级来说,设立集体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利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进行。在各类比赛和评比中,我都与学生一起制定奋斗目标,然后一起向既定目标努力。这样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个体来说,设立个人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自我教育”。“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善于扶植心灵真善美的思想,勤于清除假恶丑的东西,对外界的东西也有分析和筛选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还对学生个人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养成教育中,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来激励后进。
四、爱心感化后进,恒心深化养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只要有一颗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的爱心,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所以每接过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了解的是学生的一喜一悲、一痛一痒,对每一个学生细心观察,悉心关怀,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让每个学生觉得在学校同在家一样的温暖,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但这爱不是溺爱,不是放纵。俗语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也许会一时感激一个心软的老师,然而,他却会一辈子埋怨一个不够严厉的老师。因为老师身上所承担的重大的教育任务,绝大部分将转化为他以后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做人的方法与准则。获取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不是一种乞讨,而是用自身人格的魅力与对学生一生负责的严谨态度去赢得。为人父母者,有谁从未呵斥、告诫、处罚过自己的孩子?所谓的爱应该是爱而不溺,放而不纵。必须遵循一条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该管则必管。
深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性格、灵魂塑造工程。只要有一颗视学生如己出的爱心,并相信他们一定会学好,成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以父母之心关爱他们,使他们逐渐成为自觉,养成习惯,就会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
一、制定养成规范,规范学生言行
每接过一个新的班级,学生必学《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常规》,联系实际认真讨论,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的烙印。然后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着装与仪表、文明交往、卫生管理、文明就餐、公物管理、值周班长等规定,全面而具体,基本包括了学生在校内外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一言一行都有所依。自己认真学习和认真讨论得出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同时,规范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合乎学生实际,便于执行和检查。
二、严格检查制度,使之渐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人有惰性,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因此,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讨论如果违反了怎么办,制定出了行之有效的检查制度,来检查督促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即使偶尔能遵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这套检查制度就是班长→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组长(包括学习委员)→学生”除此之外,还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纪检部,成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以监督、检查班级委员会的工作,如果学生对班委员会工作有意见,可以向纪检部进行投诉,由纪检部进行调查处理,并及时汇报。这样,班级事务基本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班主任抽查督促。这样学生就不会存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学生就变成自觉行动,成为一种习惯了。
三、 确立适宜目标,引导逐步成长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设立“合理”的目标。教室布置有特色,“无规矩不成方圆”、“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格言警句张贴在墙,并设置“我的格言”栏,让每个学生写一句自己的格言,并署名。要求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格言去严格求自己。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与成熟。对班级来说,设立集体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利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进行。在各类比赛和评比中,我都与学生一起制定奋斗目标,然后一起向既定目标努力。这样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个体来说,设立个人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进行“自我教育”。“有自我教育能力的人善于扶植心灵真善美的思想,勤于清除假恶丑的东西,对外界的东西也有分析和筛选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还对学生个人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表彰奖励,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养成教育中,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奖励优秀个人来激励后进。
四、爱心感化后进,恒心深化养成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只要有一颗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的爱心,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所以每接过一个新的班级,首先要了解的是学生的一喜一悲、一痛一痒,对每一个学生细心观察,悉心关怀,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让每个学生觉得在学校同在家一样的温暖,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但这爱不是溺爱,不是放纵。俗语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也许会一时感激一个心软的老师,然而,他却会一辈子埋怨一个不够严厉的老师。因为老师身上所承担的重大的教育任务,绝大部分将转化为他以后的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做人的方法与准则。获取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不是一种乞讨,而是用自身人格的魅力与对学生一生负责的严谨态度去赢得。为人父母者,有谁从未呵斥、告诫、处罚过自己的孩子?所谓的爱应该是爱而不溺,放而不纵。必须遵循一条公平的原则,一视同仁,该管则必管。
深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性格、灵魂塑造工程。只要有一颗视学生如己出的爱心,并相信他们一定会学好,成为一个身心都健康的人,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以父母之心关爱他们,使他们逐渐成为自觉,养成习惯,就会使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