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百年“被争议”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东亚历史上造船能力最强、航海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一直以绝对的优势掌控着东亚周边海域,实际占有着北起黄海、中经东海,直至南海的主要海上岛屿。然而,随着19世纪末日本的崛起,20世纪中叶以来东南亚国家相继独立建国,及后来对海洋资源的发现和重视,中国所辖海岛及附近海域的历史主权便不断遭到侵犯。我国一些被侵犯岛屿及附近海域便成了“争议”的对象。
  
  蒋介石失去一次“收回”机会
  
  琉球群岛、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当数中国“被争议”历史最悠久的海上领土。明清时期,琉球国一直作为中国的附属国而存在。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国,占领了琉球群岛。甲午战争后,根据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内容,中国割让台湾及东经119度—120度,北纬23度—24度的附属岛屿给日本,钓鱼岛列屿主权和治权随台湾一起被日本割占。
  此后,中国曾有机会收回这些岛屿的所有权。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召开由美、英、中、苏四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以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协同对日作战。
  11月23日晚,蒋介石带着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与罗斯福单独会谈时,提出了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的要求,罗斯福表示同意。在谈到剥夺日本在太平洋侵占的岛屿时,罗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岛。他对蒋介石说:“琉球群岛系许多岛屿组成的弧形群岛,日本当年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抢夺该群岛的,也应予以剥夺。我考虑琉球在地理位置上离贵国很近,历史上与贵国有很紧密的关系,贵国如想得到琉球群岛,可以交给贵国管理。”
  对罗斯福突然提到的这个问题,蒋介石没有料到,也不知如何回答好。过了一会儿,他才对罗斯福说:“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11月25日,蒋介石与罗斯福再次会谈时,又谈到了琉球群岛。罗斯福说:“我反复考虑,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们的东部屏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你们得到了台湾,如不得到琉球,台湾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蒋介石想到原拟定的让日本归还所占领土的提案中不含琉球问题,就有些犹豫。罗斯福见蒋介石不作声,以为他没有听清楚,又补充了一句:“贵国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战争结束了,就将琉球群岛交给贵国。”蒋介石这才又照先前的答复回应说:“琉球的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由于蒋介石坚持不要琉球群岛,故《开罗宣言》在写到日本应归还中国的领土时,只提到“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没有提及琉球群岛。
  事后,蒋介石私下询问王宠惠。王宠惠说:“琉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从军事的角度讲,我们应该要。”蒋介石说:“那日本将来要与我们扯皮怎么办?”王宠惠分析说:“我认为,从某种角度讲,琉球历史上是我们的附属国,交给我们比较合情理,日本扯皮没有道理。”
  蒋介石听王宠惠这么一说,似乎有些后悔。他问王宠惠:“既然这样,那你为什么不及时提醒我呢?”王宠惠说:“我见罗斯福第一次提到要把琉球交给我们时,你说要中美共占共管,我作为委员长的部下,自然要与委员长保持一致。”
  蒋介石觉得这件事是个遗憾。他叮嘱王宠惠:“罗斯福要把琉球交给我们的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再不要向外说了。如果有人问及此事,就说我们没有条约、根据,提不出理由。”
  此后,国民党的文件、档案、报刊、图书一提到琉球问题时,都说因无根据,故中国在开罗会议上没有提琉球群岛的问题。
  
  “美国托管”留下后遗症
  
  真正为琉球群岛和钓鱼岛列屿等埋下祸根的,是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及其实际执行的“误差”问题。《旧金山和约·领域》一章,对中日疆界和美国托管做出了规定。规定要求:“日本对于美国向联合国所作任何将北纬29度以南之西南诸岛,含琉球群岛与大东群岛,孀妇岩以南之南方诸岛,含小笠原群岛、西之岛、琉璜列岛,以及冲之鸟岛和南鸟岛置于托管制度之下,同意美国为该区域唯一管理当局……美国有权对此等岛屿之领土、水域、岛屿所附水域,以及岛上居民行使行政、立法、司法及管辖权。”
  次年,美军“按指令托管琉球”。诡异的是,美军的实际托管范围却大大超过了《旧金山和约》所明确规定的范围。美军实际托管范围扩大到了北纬24度—28度,东经122度—133度,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钓鱼岛列屿均纳入托管管辖的范围。
  1969年,日本开始伺机侵夺钓鱼岛主权。1970年,美国结束托管,将琉球群岛并钓鱼岛一起移交给日本。从此,中日钓鱼岛列屿主权争议遂拉开序幕。
  中国所辖海上领土和海域“被争议”范围最大、涉及国家最多、影响最深远的,是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
  南海诸岛及其海域“被争议”与西方殖民势力对东亚的侵略有直接关系,也与东南亚有关国家独立后对海洋利益的争夺有密切联系。
  1932年,法国操控的越南政府基于地缘战略安全的考虑,派人占领了南沙9个小岛,并试图通过正式的外交途径宣布占领这些岛礁。法国的侵略行为遭到了中国政府和国内民众的一致抵制。法国最后只好放弃了公开宣布这些岛屿主权的计划。为维护国家主权,此后不久,中国以官方名义颁布了南海主权所属诸岛礁的名称。然而,越南政府并没有撤出在这些岛屿的占领军。此行为也成为日后越南宣称从宗主国手中继承南海岛屿主权的借口。
  二战后,中国从日本手中接收了南海诸岛,并经由国民政府颁布了南海各岛名,以及著名的南海断续国界线(即“九段线”)。然而,试图重返印度支那的法国政府,于1956年至1971年间,怂恿越南南越政府多次派船入侵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并发表了对南沙拥有主权的声明。1974年,南越以《洪德版图》为据提出“长沙”、“黄沙”(即西沙、南沙)的主权主张,宣称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主权”。1977年南越又发表了《关于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及大陆架的声明》。1979年越南统一。统一后的越南政府全盘继承了南越政权对南海问题的主张。越南先后发表了《越南对于黄沙和长沙两群岛的主权》、《关于确定领海宽度基线的声明》等,以“黄沙”、“长沙”的名义宣布对整个西沙、南沙拥有“主权”。
  
  “菲律宾狂人”开疆拓土
  
  中菲关于南海权益的“争议”,源于菲律宾对南海利益的长期觊觎。根据菲律宾领土范围的主要法律依据——《美西条约》、菲律宾1955年向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提交的有关领海范围的声明、1961年第一次公布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案》和1968年修订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案》等,菲律宾与南海诸岛主权是毫无关系的。
  菲律宾之所以极力想占有南海主权,按其自己的说法,“主要来自于它对国家安全的要求”。菲官方说,《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占领,南海诸岛处于“无主荒地”状态。“菲律宾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可单方面将南沙有关群岛列入‘国防范围’”。
  1956年,“菲律宾狂人”克洛马声称他“发现”了南沙群岛。克洛马是个生意人,拥有一个海上渔船队和一所私立海事学校。当年5月11日,克洛马宣称他和他的海事学校的40余名学生,在南海领域分别“占领”了南沙11个岛。他们还成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名为“自由邦”,“定都”黄岩岛,克洛马自任“总统”。5月15日,克洛马发表了一份“告世界宣言”,声称对南沙地区6.4976万平方海里领域内的全部33个岛、屿、沙、礁、洲、滩及渔区享有主权。
  其后,克洛马将这些岛屿“转让”给菲律宾政府。菲律宾遂以此为由,于1978年颁布总统令,将有关南沙岛屿重新命名为“卡拉延群岛”并宣布拥有主权。1979年,菲律宾以本土和所占南沙岛礁为基础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2009年,菲律宾颁布新的《领海基线法案》将南海权益范围的主张扩大到黄岩岛等岛屿,并加大了对礼乐滩等区域的油气开发力度。
  马来西亚对中国南海诸岛权益的“争议”,始于其1966年颁布的《大陆架法案》和《石油开采法案》,以及其1979年公布的《领海和大陆架海疆域图》。通过这些国内法令,马来西亚把中国南海“九段线”内的南乐暗沙、校尉暗沙、司令礁、破浪礁、南海礁、安波沙洲一线以南,包括弹丸礁和南通礁等12个礁岩和环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地区划入马来西亚版图。1984年,马来西亚通过《专属经济区法》,以岛礁为基础进一步向外扩张海域管辖权。1999年,马来西亚派兵占领榆亚暗沙和簸箕礁等5个岛礁,并对弹丸礁等3个岛礁进行了防御工事和经济建设。随着马来西亚对有关岛礁占领的长期化和经营效益的外溢,相关岛礁及附近海域权属便成为“争议”问题。
  中韩关于苏岩礁、日向礁主权的“争议”,是新世纪以来才发生的问题。苏岩礁位于东经125度,北纬32度。地质学上属长江三角洲海底丘陵。苏岩礁附近海域是我国鲁、苏、浙、闽、台渔民的传统渔场。
  韩国对苏岩礁的侵犯始于2000年前后。其时,韩国不仅给苏岩礁取名“离於岛”,还投资21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亿元),在苏岩礁最高峰的南侧兴建了一个占地1320平方米,建有直升机停机坪、卫星雷达、灯塔和码头的“韩国离於岛综合海洋科学基地”。2003年,这个基地建成后,韩国又往这里派去常驻“研究人员”,迫使岛屿主权成为“争议”状态。
  占据苏岩礁后,韩国又将“开疆拓土”的目标指向中国黄海的日向礁。日向礁地质上属海底暗礁,位于中国领海基点麻菜珩和外磕脚(江苏省盐城外海的沙洲岛)起算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是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省渔民世代赖以为生的传统渔场。2006年10月19日,韩国海洋地名委员会将日向礁更名为“可居礁”,并在岛礁上建立了所谓的“第二海洋科学基地”,将中国固有海上领土宣布为韩国“领土”。
  ……
  纵观中国百年来海上领土主权和海域管辖权“被争议”的历程,不难发现,这些事件并未止于过去,也非源于政治敌对。诸邻国百余年来不断侵夺中国海洋权益的事实表明,海洋主权和管辖权一直是中国与周边国家近百年来不可回避的重大议题。无论这一议题是否已在中国提升到战略议事日程,它都是邻国处理对华关系的重大战略议题。因此,它也是中国睦邻友好首先要直面的战略课题。
其他文献
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欢那些美得让人发愁的花,特别是开在春天的,花瓣儿菲薄菲薄,眼看着便要薄得没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  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有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含笑和白兰的香是荤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简直是一
第一次知道“霧化”这词,是初中二年级物理课,学了一堆升华凝华汽化雾化,具体的名词解释我忘了,不赖我学习不好,属实是太多年过去了。  第二次听到“雾化”这词儿时,真是实打实接触了。虽然一直对雾化在脑海里有些许的印象,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始终是不了解。如果你现在问起我彻底领略雾化的魅力后的心情是什么,那就俩字儿,后悔。  那是2020年6月多少号我忘了,应该是接近中午吧,我刚从手术室推出来,麻醉醒了也可
乔·吉拉德在成为一个伟大的销售员前,生活一直不安定。他不断地搬家、换工作,总觉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如邻居们品德低下、冷漠无情,公司里的小人太多,无法施展才华。  一天,吉拉德又奔走在搬家的路上。在一个加油站前,他将自己破旧不堪的二手车停下来加油。其间,吉拉德问一位正在给自己车加油的老者:“老先生,你能告诉我附近哪一个地方的居民德行会好些?我想住到那去。”  老者慢悠悠地放下手中的加油枪,对吉拉德说
弘一法师有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他的弟子,叫刘质平。他们认识的时候,弘一法师还没出家,還叫李叔同。1912年,刘质平18岁,上李叔同的音乐课,写了一首歌。李叔同看完歌曲,盯着刘质平很久,突然说:“晚上8点35分,到音乐教室。”  那是冬天,下了很大的雪,晚上刘质平到了教室门口,发现门关着,灯也没开。刘质平就等着。过了十分钟,灯亮了,李叔同拿着怀表出来,说:“时间无误,一分不差。”又说:“你可以回去了,
我喜欢听相声。曾在一个恶劣的暴雨天走进一家相声会馆,那天上座率很低,十几排座位,前两排都没坐满。   那天的第一个节目,逗喂是位老先生,他看到人很少,微笑着说:“大家不要担心,不要担心人少我们就不认真讲。做演员就好比是开澡堂的,不管来的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都会放满满一池子水。”   接下来的表演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两个小时里包袱紧凑、笑声不断。手机就在手边,我全程都懒得碰。   听过很多优美的
5月3日,是李克强俄欧之行的最后一天,是他活动最多、日程最满的一天,也是记者们工作最繁忙的一天。  这一天,李克强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出席中欧高层能源会议闭幕式并致辞,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活动一场接着一场,但天道酬勤,辛勤的劳动必将迎来丰硕的果实。  中国古诗云,“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说的是春天生机勃勃、光彩熠熠,正是展望和规划未来的好时机
从出生到15岁,我都住在眷村──先后不同的六七个眷村,从高雄凤山到台北内湖,端看父亲职务的调动。  1949年随国民党来台湾的百万军,其中99%以上都是单身的中下级军人,几乎不具备娶妻生子、安家落户的养家条件。20世纪50年代中期,政府便用“美援”在全岛各个穷乡僻壤兴建简单狭小、每户仅六坪(约19.5平方米——编者注)大的眷舍,为成家的军人提供安身之处。简单地说,这就是眷村。  他们饿不死也走不掉
在得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那一刻,丹·谢赫特曼说,他感到很意外,但同时也感到很兴奋。“这很棒,但我不会因为得奖就忘乎所以。”平静了一会儿之后,他打电话告诉妻子这个好消息。“你知道,我必须告诉她,因为我们住一个屋子。”就在他俩为得奖而高兴时,谢赫特曼的办公室就涌进了一群同事来向他祝贺。  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发现的准晶体的独特马赛克式原子结构,打破了所有公认的晶体原子排列规则。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高
八大山人·扇面八大山人·山水画条幅  朱耷(1622一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权的后裔。明亡时,朱耷十九岁,遭国毁家亡之难,令其悲愤欲绝,装聋作哑哭笑无常混迹于市,后削发为僧。数年后回南昌,建青云谱道院,作主持。八大山人朱耷画像八大山人·行书(局部)八大山人·草书  朱耷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書画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建树。其绘画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孤傲出世的思想情感。书法
李安执导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票房成绩也不俗,目前全球已经有5800多万美元(1美元约合6.22元人民币)的进账。媒体将它看成冲击明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有力竞争者,电影的火爆肯定也会让原著小说《派的生活》再次热卖。小说作者、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曾凭借这部小说获得过2002年的布克奖。  第二部小说就获大奖  扬·马特尔1963年出生在西班牙,父母都是法国裔加拿大人。父亲埃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