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Tcm-异腈脱氧氨基葡萄糖SPECT/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99Tcm-异睛脱氧氨基葡萄糖(99Tcm-isonitrile deoxyglucosamine,99Tcm-CN5DG)SPECT/CT对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于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前瞻性研究95例经过手术、组织活检病理确诊(92例)或治疗后临床影像随访证实(3例)的肺病损(共97个)患者,99Tcm-CN5DG SPECT/CT采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强化CT则据肺病损形态特征判断良恶性.分析99Tcm-CN5DG SPECT/CT、强化CT对肺病损的诊断效能.结果:97个肺病损中80个恶性、17个良性.良恶性肺病损的靶和非靶摄取比值(target to non-target,T/NT)[分别为(1.49±0.86)vs.(3.2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9Tcm-CN5DG SPEC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强化CT(分别为97.5%、76.5%、93.8%、95.1%、86.7%vs.87.5%、41.2%、79.4%、87.7%、41.2%),其中灵敏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9Tcm-CN5DG SPECT/CT提供了优于强化CT的纵膈淋巴结分期、肿瘤边界勾画等重要信息.结论:99Tcm-CN5DG SPECT/CT是使用简便、价格低廉、安全有效的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其他文献
恶性肿瘤的骨转移严重威胁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获益,而放疗等传统抗肿瘤治疗手段对于骨转移灶的疗效不够理想,仅能起到对于局部病灶的控制作用.近年来,双膦酸盐类药物及地诺单抗等靶向药物有效降低了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且对于部分癌种提高了骨转移患者的生存获益.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突破,探索免疫检查点阻断和其他潜在骨转移灶免疫治疗靶点的应用价值给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重点针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临床资料rn患者,男,57岁,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6年,乏力1月,尿黄半月”于2019年10月11日就诊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患者6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呈阳性,入院前1年余自服中药后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入院前1月余查肝功能提示异常,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553.0 IU·L-1,谷草转氨酶(AST)406.3 IU·L-1,γ-谷氨酰转肽酶(GGT)99.5 IU·L-1,未伴特殊不适,未予重视.入院前1月患者出现乏力症状,入院前半月患者尿色深黄,
肿瘤的诊疗理念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过渡,已步入“精准医学”的发展阶段.在精准医学中,精准诊断是指导临床决策、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的重要依据,是实施精准治疗的必要前提.然而,由于恶性肿瘤具有时空异质性,给肿瘤精准诊断带来挑战,严重制约了肿瘤精准医疗效率的提升.分子影像能够实现肿瘤关键靶点的分子水平定性、定量检测,兼具解剖形态学和功能代谢检测的特点,能够更全面、直观地揭示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为肿瘤精准诊断、指导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借助多功能分子成像探针平台携载治疗药物或选择同时具有成像和
患者女性,72岁,因腹痛2个月余,双下肢乏力1周,于2019年5月12日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CT示:胃窦分叶状软组织结节影,大小约46 mm× 24mm,增强扫描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胃镜:胃窦部可见20 mm×40 mm锥形增生物,表面较光滑,质硬(图2).超声内镜:胃窦及十二指肠球部降段巨大新生物组织阻塞肠腔,超声扫描可见该新生物起源于胃窦前壁第4层,截面大小约2.32 cm×1.42 cm,病变以腔内生长为主(图3).胃镜下病理活检示:(胃窦)送检组织见梭形细胞增生
目的:了解POEMS综合征患者就诊行为特征,分析POEMS综合征临床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的30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初诊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及就诊过程等.结果:30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1(26~67)岁,男女之比为1.1:1,自发病至明确诊断期间的中位就诊次数和时间分别为3(1~6)次和13(1.5~132)个月.患者就诊科室多为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但确诊科室集中在血液内科.患者临床误诊、漏诊现象普遍存在,误
苦乃心之味,口苦为临床常见症状,口苦的发生不仅与心火上炎相关,还可见于肝胆疾病、脾胃疾病乃至肾病、肺病等,引起口苦的病机既可以为实火,也可由虚证寒证导致.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口苦总病机为火气致病,若病位在心实则为心火上炎,虚则可见心肺阴虚,抑或由血瘀脉络而致口苦者;脾胃之阳与心火相火密切相关,三焦相火旺,实火上泛,症见口苦、相火虚衰,无论在气在血均可出现“伏火”内生,阴火趁虚上乘导致口苦;在肝胆病中,胆火上炎为实,胆虚生寒为虚,肝阴血虚、郁火上泛者亦可见口苦;肾病口苦多责之于肾阳虚、心火上逆且与情志
上皮性卵巢癌(卵巢癌)以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并得到指南的优先推荐,对于某些晚期患者,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亦得到肯定,但其适应证仍存在主观上的不同认知.因此,迫切需要客观预测手段指导优化病例的选择,使治疗达到风险与获益的统一.本文将就晚期卵巢癌初始治疗及预后相关预测手段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中医辨证独具中医特色,不仅是对“证”的辨析,还蕴含深厚的中医思维,这增加了学习与理解中医的难度.文章追溯至中医辨证的起源,层层剖析,发现中医辨证潜藏象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双重思维,其内涵实为整体、动态、个性化的辨析机体状态.外延体现在以探求主要矛盾为目的的八纲辨证、病机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以空间为主要视角的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以时间为主要视角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以微观辨证、态靶辨证、证素辨证、数字化辨证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医辨证应用.
“中和”思想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壮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智慧养料,目前学界内尚未有学者探析和提出壮医学与“中和”思想之间的关系.故本文从“三气同步,内外合一”“两路通畅,气血均衡”“调摄谷道,饮食有节”“节欲啬精,御而有度”等壮医养生法则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和分析壮医养生“中和”思想的学术内涵,探讨其应用,明确提出壮医养生理论与“中和”思想具有紧密的联系,“中和”思想贯穿于壮医养生理论内涵的始终.
通过考察宋校《金匮要略》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伤寒论》等书文本中相应方剂的异文,结合宋人校书特点提出:第一,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等传世名著方剂的运用需要进行文献考订、医理推敲,不可盲从;第二,有必要汇集宋校医书方剂文献异文建立动态语料库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运用文献学、传统语言学、中医学等知识,对异文材料展开共时性、历时性两个维度全面考释辨别,补正各书文本的讹脱衍倒,最大程度地增加其完整性与正确性;第三,深入挖掘宋校医书方剂异文的学术价值,把握辨证要点,为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