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股滔天巨浪“加持”,每一种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一遍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立3年的“完美日记”,估值达到140亿元,曾经中国超市之王“家乐福”,卖身时估值只有40多亿元,最近,“喜茶”的估值也已经到了160亿元;抖音上有个“正善牛肉哥”火了,在卖牛肉的时候顺便搭着卖红酒,结果成了天猫红酒第一名……很多做了十几年传统生意的人,表示彻底看不懂现在的品牌逻辑了。
  公司高管开会时,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这次的新消费机遇,是几年一遇的?”有人说5年,有人说10年,一个产品开发的同事说:“我觉得是30年一遇。”
  我立刻赞同:“和这次的浪潮比起来,我2009年在淘宝上开阿芙网店的那次,只是十米大浪,而这次,是百米滔天巨浪!”

为什么是30年一遇?


  30年前,宝洁公司刚来中国的时候,带来了他们的第一款产品“海飞丝”,对手是国产蜂花洗发水。
  那简直不是竞争,那叫“屠杀”“碾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那叫“维度打击”。在蜂花眼中,海飞丝的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消费者沟通……所有一切,都仿佛天方夜谭一般。但有一件事很确定:蜂花原来那套方法论彻底出局了。
  今天,传统消费品牌在看待那些“新锐、网红”品牌时,差不多也是这副茫然表情:完全看不懂其运作原理,但年轻消费者就跟疯了似的追捧这些品牌。
  总结下来,这次“新消费品”的滔天巨浪背后,其实是三个大浪的叠加。

抖音为什么“有毒”


  新媒体是显著的第一大浪。
  从2018年开始,快手和抖音这两个短视频王者平台,操纵了3亿以上年轻人的生活。罗振宇曾反复提及:未来一切商业的争夺核心是用户时间的争夺。当这几亿最具消费力和话语权的年轻人,每天花几个小时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上时,你告诉我什么是“消费者沟通”?
  另外的时间里,这些年轻人在刷朋友圈,或者在小红书种草……如果你的广告投放无法真正切入这些领域,你肯定已经被“边缘化”了。
  抖音为什么“有毒”?几亿人每天看起来没完,你以为自己只看了20分钟,结果一看表2小时过去了。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在抖音为代表的算法时代,可以抛弃了。以前的流量只是冷冰冰的一组数字,没有沟通,没有温度,没有互动。抖音和快手上的KOL(关键意见领袖)们每天把冷冰冰的流量,化解为一句句的“OMG,买它!”。
  媒体主动和消费者沟通互动,加上品牌商们对产品的理解、对供应链的改造,大家一起小步快跑,产品神速迭代,多少传统产品被对比得像恐龙一样迟钝?
  Costco在中国成功几率几乎无限接近于零?
  新渠道是第二浪。
  天猫、京东、唯品会已经是“古典电商”了。新崛起的云集、拼多多里,新冒出了几亿消费者,小红书也是屡创奇迹之地。无数细分赛道,都各自上演着奇葩又令人惊叹之事,例如,“毒”上卖鞋,2019年应该过了百亿销售额。
  有些渠道和媒体打通,认知和消费开始同时发生。例如抖音带货,现在已经蔚然成风,你只是看看时,它就是媒体;当你刷着刷着,加了购物车,它秒变渠道。
  去年Costco在国内火了一把,但在我看来,它在中国成功的几率几乎无限接近于零,因为它不得不面对这三大挑战:
  第一大挑战:傲慢。坦白说,这一条几乎就会判Costco死刑。
  中国Costco从CEO到COO等核心管理层,中国本土人占了几成?重大决策的拍板权是否本地人说了算?
  亚马逊在美国没一个像样对手,為什么在中国水土不服?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美国这么成功,所以当然复制这些成功经验到中国啊!”
  中国创业团队们都是上午开会有个创意,下午就开始执行了,第二周就复盘、改进、迭代。而这些总部在美国的大企业,如果选个网红当大促的代言,等美国那边批准下来,该网红很可能已经过气了。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这次不一样,万一Costco的美国老大洞悉了这一切,给了中国区管理层全权呢?而且充分信任中国本土高管拍板一切,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答案是:仍然没戏。因为生态位所需的时间和空间不能重来。
  在美国,Costco的生意中只有四成来自于包装食品、饮料和清洁用品等产品,18%收入来自于汽车加油、卖场餐厅、医疗服务等增值服务。国内Costco几乎无法做到。
  在Costco全球七百多家门店当中,美国占了五百多家。事实上,最赚钱的样本就是由这个模式带来的。
  比如,Costco在美国鸡肉销量实在太大了,所以他们干脆做了一个养鸡场,把养鸡的钱也赚了。又比如,美国有五百多家大卖场,所以25%的品牌都是自营,量足够大,铺上货就能让生产线一直开工。
  Costco的第二大挑战是用户基础。
  家乐福中国鼎盛时期有三百多家店,沃尔玛中国有四百多家店,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下坡路旅程……Costco在美国没能打败沃尔玛,中国更是晚来了二十多年。
  最近几年,中国零售业翻天覆地,大卖场的群众基础早就被瓦解——从盒马鲜生的3公里范围圈,到每日优鲜的前置仓,以及最近如火如荼的社区生鲜社交团购……各种货架的半径逻辑,从3公里到1公里到300米再到30米,几乎每一种可能性,每一个潜在的“生态位”,中国零售一直都在数以十亿计的资金烧钱试错。
  美国本质上是个低密度国家,除了纽约等大都市外,大部分城市人口密度很低,确实没办法出现美团外卖小哥送餐和30分钟生鲜送货这种事。因为没有任何配送效率可言,唯一可行的方式还是自己开车去沃尔玛或Costco,一次采买一周的生活用品才划算。
其他文献
会议
创业成功者持续作为的动力在哪里rn如果用经济指标来概括大部分创业者的状态,它们是:“GDP增速目标”30%,否则来创业干啥;面对的“CPI”是20%,公司开支永远在上涨,不然怎么签客
期刊
做什么取决于你会什么和有什么  据说中国的初创公司存活10年的概率为2%。从我创立“趁早”品牌至今,这个公司竟然“活”过了10年。对一个公司来说,活着就意味着一切。  通过这家公司的生存和成长,我总结了这10年的发现、塑造、认知和忠告。这不仅是创业的经验,也是人生的经验。  朴素、广义地理解创业这件事,凭一己之力或几个人抱团活着就是创业。你有价值,客户有需求,找到客户,让他看见你的价值,你就开张了
期刊
疫情期间,墨迹天气整体表现不错,数据有一些增长.虽然大家都在家里,但还是比较关心空气质量、晴雨等信息.rn疫情期间,我们上了一些用户比较关注的信息,比如,疫情实时动态、在
期刊
公司目标不应该是吸引更多用户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离不开用户,但如果让你找出10%的高价值用户,你会怎样定义他们?是在你这里花钱较多的?与你交互频次比较高的?给你带来其他客
期刊
超声层析成象是两相流测量的有效手段。将超声层析成象技术用于气、液两相流这种强非均匀声阻抗分布的对象的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该文首先介绍了一种直线传播时间法,采用脉冲
在过去的10年中,过程层析成象技术(Process Tomography--PT)正式形成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预言,基于知识工程的新一代智能化在线检测仪器将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完善而产生。在该文中,作者首先叙述了过
2008-2015年我一直在创业,经历过三家互联网公司,涉及的主要业务包括O2O团购、网络招聘、K12教育等。从刚毕业不久就创业,到现在我已经成长为一名创业大叔了。  创业有失有得,整体上看是不成功的,因此我把自己定义为一个“连续不成功创业者”。无论是创业期,还是后来参与其他项目,产品经理都是我的核心角色,而商业化产品是我投入精力最多的方向。  创业的时候要考虑公司生存,打工的时候要为商业化指标负
期刊
从传播角度突出闪送“一对一”的优势与差异化rn疫情后大家陆续复工,才发现一些企业的业务甚至企业都消失了.于闪送而言,原本的计划被疫情打乱,年前计划“豪情万丈”,实际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