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空间关系异质性影响的房价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测绘地理信息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武汉市中心城区2017年8 370个二手房房价数据,基于特征价格法对房价从房屋的位置特征、结构特征和邻域特征等方面进行解释性建模。在利用分布回归进行模型变量选择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和地理加权回归对房价进行预测分析。为了保证结果的鲁棒性和普适性,分别进行了5次独立实验,在每次实验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结果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能精细地解释优势特征,相较于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改进。验证了在预测房价过程中考虑空间关系异质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今后房地产市场研究和房价预
其他文献
在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损失。我国的地质灾害频发,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的重要因素。地质灾害监测,观察和测量记录地质灾害各种前兆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活动过程,是预测预报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测绘科技是其核心技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部邵思跃]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建立自然资源资金监测监管工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完善财政和社会资金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制度,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各级自然资源部门业务工作。《通知》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化监测监管手段,按照《自然资源资金监测监管工作规程》,
期刊
说起地质灾害,我们能想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震、火山等,这些都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极大威胁。地灾的发生难以避免,但地灾发生地点和时间如能提前预知,就能大大减少危害和降低损失,所以地灾的监测预警尤为重要。随着民众安全意识的增强和技术手段的提升,实时动态的地灾监测预警机制亟待建立。
期刊
封面图片为京师一号小卫星搭载的宽幅成像仪2019年9月29日获取的南极维多利亚地的真彩色合成影像,展现了南极冰雪、裸岩等典型地物纹理信息,成像具有较好一致性,其中位于罗斯岛的层状火山——埃里伯斯火山为南极最大的活火山,火山口形成的水蒸气在影像中清晰可辨。京师一号(又名"冰路卫星")由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东方红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于2019年9月12日发射入轨,是我国
期刊
6月23日,随着第30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部完成,这是北斗系统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自此,中国北斗正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将可以为全球用户全面提供基本导航(定位、测速、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在此之前,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于2018年12月完成了基本系统的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而这次的卫星发射完成后,在轨运行的北斗卫星数量达到了55颗,北
期刊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各参研参建单位和全体同志: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以来,各参研参建单位和全体同志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使命情怀,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勠力创新、攻坚克难,成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提前完成系统建设,建成了我国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
期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7月1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结合各自产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致力于GNSS高精度定位与通信多模智能天线+汽车玻璃融合的解决方案创新开发与产品化,推动汽车智能网联化相关技术的商业应用。
期刊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大数据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煤航成立55周年之际,7月17日,煤航大数据中心落成仪式在信息大厦举办。据介绍,煤航大数据中心主要由机房、演示大厅、序厅、技术展示大厅等组成,面积共计2300m~2。该中心建成后处理西安600平方千米的三维模型处理能力由原来的290天减为20天即可完成,将成为我国同行中规模最大、
期刊
[九江日报]继今年1月份在CES展出后,大疆Livox的"千元级"激光雷达正式发售。日前,大疆内部孵化的公司览沃科技(Livox)官方信息显示,旗下TELE-15 (泰览-15)激光雷达正式上架官方商城,售价8999元。这意味着,泰览-15汽车激光雷达将大规模进入市场。据Livox介绍,泰览-15探测距离已提升至320米10%反射率,500米处可探测物体的反射率要求从80%降低到50%。泰览-15
期刊
水利,人类赖以生存的保证,对于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世界性的趋势。伴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更新换代,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智慧水利"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地理气候影响,以及水资源分布、城镇化发展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剧烈活动导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复杂多变的与水利相关的问题,推动水利信息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