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臂丛损伤五例治疗预后报告及体会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hepi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双侧臂丛损伤的致伤机制特点,并探讨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2013年1月-2018年4月,共诊治双侧臂丛损伤5例,包括机器牵拉伤1例,观察3个月后行手术治疗;静态牵拉伤4例,均非手术治疗。定期随访并使用顾玉东臂丛神经功能综合评定标准对上肢功能进行量化评价,采用配对n 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评分比较,n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结果:平均随访23.4个月,5例治疗后肢体功能评分均较前明显提高(n P<0.05);1例机器牵拉伤患者的左(右)肩、肘、腕关节及手功能评分从治疗前分别为1.00(1.00)、1.00(1.00)、3.00(1.00)和3.00(1.00)分提升到4.00(2.00)、4.00(2.00)、4.00(3.00)和4.00(3.00)分;4例静态牵拉伤患者的左(右)肩、肘、腕关节及手功能平均评分由治疗前分别为1.25(1.25)、1.50(1.50)、2.25(2.25)和2.25(2.25)分对应提升到4.00(4.00)、4.00(4.00)、4.00(4.00)和4.00(4.00)分。n 结论:伤后尽早明确诊断,根据神经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积极行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并适当结合物理治疗,可保障双侧臂丛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有效恢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