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交叉与融合突破空天复合材料关键力学问题——走进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航空制造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cegr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rn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两个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校“2511计划”的支持下目标达到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实验室团队以杜善义院士为首席科学家,以韩杰才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现任实验室主任赫晓东教授.
其他文献
原位自生法可以在铝合金基体中形成尺寸小、形状规整、刚度高且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的陶瓷颗粒,成为制备高性能铝基复合材料的重要途经.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良好的塑性、高抗疲劳性能和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同时又具备较好的液相成形、塑性加工成形、增材制造成形能力,避免了传统外加颗粒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复杂、成本高、大型复杂零件制备困难等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和综合性能优势,展望了该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恶性肿瘤具有一定节律性,应用时间疗法在抗肿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恶性肿瘤的节律特征,就现代时间医学(时辰疗法)与我国传统时间医学(子午流注疗法)在肿瘤治疗应用方面进行探讨,对时间疗法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并对其在肿瘤未来研究提出几点思考:(1)基础研究:明确作用机制;(2)临床研究:严谨临床设计,延长随访时间;(3)应用研究:结合现代科技,简化治疗手段,以期为未来肿瘤时间疗法的研究上提供参考。
现代大型飞机为完成复杂的飞行任务、适应多种工况环境,设计配备了多种先进的系统功能,这不仅使飞机机载系统整体架构、控制交联、信息交互的复杂程度空前提升,更带来了系统研制过程、制造集成过程的困难.飞机总装过程本质上是飞机复杂系统功能在生产制造过程的最终集成过程,包括安装与试验,即物理性集成和功能性集成两大互为支撑的总装生产活动.飞机总装集成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基于总体工艺流程,设计完成从部件、子系统、系统到飞机整机的安装与试验任务,通过适当的集成顺序来满足飞机功能验证的完整性并防范集成过程中的技术与质量风险.从系
对钛合金电辅助塑性成形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电辅助弯曲、电辅助镦粗和电辅助拉拔等.介绍了近期开发的TC4钛合金环段电辅助拉深成形工艺,在1500A大电流(电流密度5.5A/mm2)和1.5V低电压作用下,在1min内即可达到所需的600℃左右的成形温度.脉冲电流对TC4钛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比较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促进钛合金内的β相向α相的转变,降低其热力学激活能,也可以显著降低TA15钛合金和TA1钛合金的各向异性.适当频率和密度的脉冲电流可修复细小裂纹、韧窝、孔洞等.钛合金的电致塑性主要包括焦耳热效
为研究TC31四层舵翼的超塑成形/扩散连接(SPF/DB)工艺,开展了高温拉伸、有限元仿真和舵翼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TC31钛合金在920℃和0.001s–1应变速率下,延伸率为639%,展现了良好的超塑性能;四层舵翼超塑成形/扩散连接的ABAQUS仿真结果表明,最大减薄处位于预置块边缘单胞的圆角处芯板上,最大减薄率为67.5%,最大真应变为1.04;在920℃,利用0.2MPa背压和芯板内阶梯加压方法,成功制备了无表面凹陷的TC31四层板舵翼件;在920℃和3MPa压力下扩散2h,扩散连接界面质量良好
建立马鞍型带筋整体壁板预应力喷丸成形模拟模型,通过基于数值模拟的喷丸成形参数规划流程,对壁板典型件工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并获得优化工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方案,典型件模拟变形量和理论变形量基本相符,最大差值位于后梁13肋处,仅为3.7mm,比初始方案减少了8.1mm.采用优化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试验变形量与模拟变形量相比,11~17肋间差值均<4mm;试验变形量与理论变形量相比,11~17肋间差值均≤2.5mm,12~16肋间差值均≤0.5mm.因此,喷丸变形模拟方法较为准确,优化方案合理可行
锻造与激光选区熔化相结合的复合制造技术为复杂整体钛合金构件制造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技术新途径,掌握复合制造钛合金的组织和性能调控方法对于实现该技术工程应用至关重要.通过金相及扫描表征、室温拉伸测试和断口分析,对比研究了单层层厚分别为30μm和60μm的两种选区激光熔化典型工艺参数的复合制造TC4钛合金结合区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单层层厚对复合制造TC4钛合金结合区的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无明显影响,选择大的层厚可显著提高成形效率.复合制造TC4结合区由增材区的马氏体组织和基体区的等轴组织构成梯
高强铝合金板材在传统热冲压冷模淬火工艺(Heat treatment,forming and in-die quenching,HFQ)中,直接在固溶温度进行成形难以实现板材最佳成形性能,容易产生开裂等成形缺陷.针对这一问题,在板材固溶后引入预冷处理,即通过使固溶板材降温到设计目标温度再进行塑性成形,旨在实现铝合金高强薄壁零件的成形成性.针对一种改进AA7055高强铝合金板材,在其淬火敏感温度区间内,进行了固溶后不同预冷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350℃预冷温度下板材延伸率最大,成形性最好.以
为了提高飞机装配生产线工装的重组性能以满足多种型号飞机装配的需要,提出工装少冗余约束重组方法.基于对工装与地面连接对的全冗余约束模型和无冗余约束模型的分析,以及工装重组效率和重组刚度的平衡分析,通过释放一些对重组刚度影响较小但是对重组效率影响较大的约束自由度,建立工装少冗余约束重组数学模型,进而建立工装少冗余约束重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装的可重组设计.分析表明,基于少冗余约束重组方法,飞机装配生产线工装的重组性能将得到大幅提高,其中重组效率将提高3倍,带入重组应力的连接对数量将减少50%.
为实现某航空铝合金薄壁盒形零件的高效精确成形,采用响应面法结合有限元模拟对2A16铝合金薄板的充液拉深成形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选取了坯料圆角半径、压边力和液压力3个工艺参数作为优化变量,铝合金盒形零件的最大减薄率作为优化评价指标,选择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试验方案,通过响应面分析软件Design Expert 12进行试验设计以及数据分析,建立了关于盒形零件的最大减薄率与工艺参数之间二阶响应模型,并通过此模型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当压边力为2.8MPa,液压力为5.3MPa,圆角半径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