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针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angliu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与单纯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80例脾胃不和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87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疗法,穴位埋线取中脘、安眠、心俞、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每2周1次;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心、脾、胃,左右侧耳交替,每周2次,2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使用单纯耳穴贴压疗法,取穴、操作方法及疗程与观察组相同。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期间观察组患者脱落2例,对照组患者脱落4例,均视为无效病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86/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5%(70/8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3.2%(3/93),低于对照组的13.8%(12/87,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脾胃不和型失眠症在临床疗效、改善睡眠质量和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耳穴贴压疗法。
其他文献
项目课程教学是一种在职业教育中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由于该教学的评价更加注重教与学的过程,因此传统的总结性评价不能满足其教学评价的要求。档案袋技术具有强大地学习过程
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这门学科本身逻辑思维性就很强,所以,老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以及思维灵活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