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例1,女,48岁,发作性上腹痛3年,无发热黄疸,B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于2006年6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按常规游离、切除胆囊.在游离中见肝总管色泽正常,外径如常,其与胆囊汇合部形成隆起,局部较硬,疑为结石,遂沿结石边缘切开取出结石。
【机 构】
:
710032,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710032,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710032,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710032,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1,女,48岁,发作性上腹痛3年,无发热黄疸,B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于2006年6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按常规游离、切除胆囊.在游离中见肝总管色泽正常,外径如常,其与胆囊汇合部形成隆起,局部较硬,疑为结石,遂沿结石边缘切开取出结石。
其他文献
胆囊结石合并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病人临床较常见,目前对这类病人处理的方法较多,该院自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了胆囊结石947例,110例具有胆总管相对探查指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超声造影剂概述 超声造影是指将与机体组织声学特性明显不同的物质--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注入体内,增强血流与组织回声对比,利用待查目标与周围组织的血流灌注的差异来确定待查目标并进行定性诊断的一种超声检查方法.
腹腔结核致梗阻性黄疸,临床上极为罕见.近期我院收治1例门腔间隙结核性肉芽肿致梗阻性黄疸病例,报道如下.
病人,女,21岁,主因"右上腹包块1年,胀痛不适半年"入院.1年前病人自行发现右上腹隆起,可触及肿块,近半年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B超见肝左叶多个囊性暗区,内可见分隔及密集点状回声,暗区周边隔内少许血流。
近年来胆道外科的急速发展,胆囊炎手术中,由于解剖变异及手术方法所致的胆道损伤已逐渐减少,但仍为当前肝胆外科的重要并发症之一.我院近6年来施行胆囊切除术697例,其中肝外胆道损伤9例,现将其分析如下。
病史资料:病人,女性,64岁,因反复心慌、出汗、多食、昏迷5年于2006年3月8日入院.病人症状数年来呈进行性加重,昏迷也越来越频繁,至入院时每天昏迷4~5次,发作时有时血糖低至0.9 mmol/L.病人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症状:禁食后发生低血糖症状、血糖水平低于2.8 mmol/L、进食或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在HCC中的表达与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HCC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和50例正常肝组织,10例癌旁组织.做成切片,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以OPN单克隆抗体对HCC组织切片进行染色检测.对OPN表达量与HCC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OPN在HCC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0.00%,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肝组织(P<0.01).OPN在高、中、低分化HCC中评分是0.66±1.
由于乙型肝炎高发,我国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不断提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在我国有着重要意义。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指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完全或部分堵塞后,在其周围形成的海绵样扭曲的静脉网.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特别是彩超、CT、MRI等在腹部血管检查中的应用,本病的发现日渐增多.我科在2004-2006年间共收治此类病人4例,现报道如下。
目的 了解自身组织补片修复胆管狭窄切开后缺损或炎变所致坏死的疗效.方法 补片取自保留血供的空肠和胆囊壁以及网膜.藉临床表达、T管胆道造影、B超等评估用于胆管缺损修复6例和炎性坏死3例的疗效.结果 该9例术后3~4个月至10~18年被修复胆管胆汁通畅、管径正常.结论 本方法与胆肠内引流相比,保留了胆道自然通道,维持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近远期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