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们集体狂跌,是阶段性调整,还是完美出逃。
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击毙。消息甫出,全球主要股市指数应声而涨,美元全线反弹。与此同时,国际油价大幅下挫,一度跌破每桶112美元的水平,现货白银价格更是在短短的11分钟内暴跌12%,国际金价也一度迅速回落,伦敦现货黄金创下2008年末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同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3月的53.4下降至4月的52.9,这是近年来该数据在4月份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打击下,需求不足与去库存化叠加,对大宗原材料商品需求巨大的中国市场开始出现需求下滑的苗头。事实上,新兴市场中不仅仅是中国出现有效需求放缓,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亦面临着样的问题。
这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况且,此前一直看多大宗商品的高盛态度也发生了逆转。
4月中旬,高盛发布报告称,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报率已显著优于其他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利比亚原油生产中断以及市场对中东北非地区骚乱可能导致另一个产油国生产中断的担忧。虽然骚乱向其他地区蔓延的风险仍较高,但原油价格的涨幅已超出当前经济基本面的支撑。随着油价攀升至异常高的水平(与2008年春的水平相近),短期下行风险已有所上升,包括美国需求锐减的初步迹象显现、尼日利亚举行选举、利比亚可能停火以及对骚乱蔓延的担忧助推市场多头仓位创新高。
此外,短期内基本金属供需格局趋松,暗示着铜库存降至极低水平及由此引起的价格飙升被推迟至2011年之后,同时,近期黄金价格已上涨至接近高盛短期目标价格的水平。因此,高盛建议在3-6个月内低配大宗商品。
而在此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中,原油和贵金属一直是最主要的上涨品种,而且商品价格普涨成为趋势。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交织的现在,问题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否已经见顶?
从基本面来看,很多商品仍然有库存紧张的情况,但也同样存在过度投机。因此,大宗商品价格拐点的来临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A股上市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转折——截至3月底,上市公司账面存货金额高达3.5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有色金属、房地产、能源类企业库存数量最多。
白银2011年以来涨幅高达26.85%,玉米以20.93%的涨幅居于次位,排在玉米之后的是原油和咖啡,涨幅分别为18.29%、11.81%。黄金和铂金价格都表现积极,但远逊于白银。2011年初至今,黄金价格涨幅为2.22%,而铂金价格涨幅则为1.36%。
投资者可以用不同的商品指数作指标来看商品。许多人使用的是美国商品研究局(CRB)的指数,但该指数并不科学,原因在于能源的权重过大。另一个衡量商品价格的指数是持续商品指数(CCI),在其构成中,能源权重适中,而且还包括贵金属、能源和更广泛商品。
CCI组成部分的比例约为:能源17.65%、金属23.53%、软商品29.41%、农业29.41%。因此,相对于其他商品指数往往偏重于某些行业(如能源)而言,持续商品指数更均衡地反映了所有四个商品群的价格变化。图3为2007年以来CCI指数的变化。
自2007年以来,CCI指数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008年夏天,随后商品价格下跌,紧接着市场出现恐慌,指数急剧下降。底部大约发生在2008年12月后不久,随后,美联储宣布实施第一次定量宽松政策。自那时起,CCI指数向上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CCI指数被大规模卖空后,在2008年中期达到顶峰。随着信贷危机爆发,套息交易减少,风险厌恶情绪全面蔓延开来。
假设经济能继续保持增长——对商品的需求将保持强劲。然而,进入2011年5月份,商品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供给和需求,投机因素在价格推动力上占据了主流地位。这并不意味着商品价格将会马上下降,也不意味着牛市已经结束。然而,不管你多么相信商品牛市,但市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下行空间。
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击毙。消息甫出,全球主要股市指数应声而涨,美元全线反弹。与此同时,国际油价大幅下挫,一度跌破每桶112美元的水平,现货白银价格更是在短短的11分钟内暴跌12%,国际金价也一度迅速回落,伦敦现货黄金创下2008年末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同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3月的53.4下降至4月的52.9,这是近年来该数据在4月份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打击下,需求不足与去库存化叠加,对大宗原材料商品需求巨大的中国市场开始出现需求下滑的苗头。事实上,新兴市场中不仅仅是中国出现有效需求放缓,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亦面临着样的问题。
这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而言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况且,此前一直看多大宗商品的高盛态度也发生了逆转。
4月中旬,高盛发布报告称,大宗商品市场的回报率已显著优于其他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利比亚原油生产中断以及市场对中东北非地区骚乱可能导致另一个产油国生产中断的担忧。虽然骚乱向其他地区蔓延的风险仍较高,但原油价格的涨幅已超出当前经济基本面的支撑。随着油价攀升至异常高的水平(与2008年春的水平相近),短期下行风险已有所上升,包括美国需求锐减的初步迹象显现、尼日利亚举行选举、利比亚可能停火以及对骚乱蔓延的担忧助推市场多头仓位创新高。
此外,短期内基本金属供需格局趋松,暗示着铜库存降至极低水平及由此引起的价格飙升被推迟至2011年之后,同时,近期黄金价格已上涨至接近高盛短期目标价格的水平。因此,高盛建议在3-6个月内低配大宗商品。
而在此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中,原油和贵金属一直是最主要的上涨品种,而且商品价格普涨成为趋势。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交织的现在,问题是:大宗商品的价格是否已经见顶?
从基本面来看,很多商品仍然有库存紧张的情况,但也同样存在过度投机。因此,大宗商品价格拐点的来临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A股上市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转折——截至3月底,上市公司账面存货金额高达3.5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有色金属、房地产、能源类企业库存数量最多。
白银2011年以来涨幅高达26.85%,玉米以20.93%的涨幅居于次位,排在玉米之后的是原油和咖啡,涨幅分别为18.29%、11.81%。黄金和铂金价格都表现积极,但远逊于白银。2011年初至今,黄金价格涨幅为2.22%,而铂金价格涨幅则为1.36%。
投资者可以用不同的商品指数作指标来看商品。许多人使用的是美国商品研究局(CRB)的指数,但该指数并不科学,原因在于能源的权重过大。另一个衡量商品价格的指数是持续商品指数(CCI),在其构成中,能源权重适中,而且还包括贵金属、能源和更广泛商品。
CCI组成部分的比例约为:能源17.65%、金属23.53%、软商品29.41%、农业29.41%。因此,相对于其他商品指数往往偏重于某些行业(如能源)而言,持续商品指数更均衡地反映了所有四个商品群的价格变化。图3为2007年以来CCI指数的变化。
自2007年以来,CCI指数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2008年夏天,随后商品价格下跌,紧接着市场出现恐慌,指数急剧下降。底部大约发生在2008年12月后不久,随后,美联储宣布实施第一次定量宽松政策。自那时起,CCI指数向上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CCI指数被大规模卖空后,在2008年中期达到顶峰。随着信贷危机爆发,套息交易减少,风险厌恶情绪全面蔓延开来。
假设经济能继续保持增长——对商品的需求将保持强劲。然而,进入2011年5月份,商品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供给和需求,投机因素在价格推动力上占据了主流地位。这并不意味着商品价格将会马上下降,也不意味着牛市已经结束。然而,不管你多么相信商品牛市,但市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下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