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岩铁路隧道湿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来源 :铁道建筑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隧道支护结构中采用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技术可以提高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符合混凝土向高性能、绿色化、施工注重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在宝鸡-兰州复线东巨寺沟铁路隧道选取试验段中实施湿喷工艺喷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作为支护结构,并作永久性支护结构,免除二次衬砌工作。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铁路隧道试验段采用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了未支护和湿喷纤维混凝土支护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支护的隧道相比较,支护后的隧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得到了减小,隧道变形微小。隧道变形实测结果
其他文献
采用子空间方法和主成分分析(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对大规模网络流量异常检测进行研究,并以校园网为实验环境.应用子空间方法和PCA实现了网络流量异常检测。通过实
分别总结了网络物理拓扑发现算法和网络逻辑拓扑发现算法两大类拓扑发现算法的基本思想和设计方法,分析了影响各算法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今后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的设计路线作了展
金水沟特大桥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境内,中心里程K64+162,桥跨设计为(88+5×136+78)m,全长855m,为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箱梁桥。桥墩采用矩形薄壁空心墩,4#墩最高98m,桩基为Ф1.7m钻孔灌
提出了一种重叠细胞图像自动分离的新算法。根据重叠细胞的凹凸性,从细胞重叠区域的凹区域中寻找到凹点,根据凹点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判断是细胞串联还是细胞并联:如果是串联的情况,则直接将成对的凹点连成直线分离重叠区域;如果是并联的情况,则将凹点与重叠区域的中心连接成直线分离重叠区域。该算法在Matlab环境下对重叠细胞图像进行了自动分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现简单,效果理想,且能基本保持原细胞的大小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