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去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对小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Wak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完全去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对C57BL/6小鼠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雄性10周龄C57BL/6小鼠50只,平均分为2组.小鼠前列腺双侧背侧叶包膜下注入RM-1细胞0.5×106个,然后切断(实验组)或不切断(对照组)其双侧下腹下神经,术后6 d始,动态观察小鼠前列腺癌局部生长、盆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荷瘤生存期;切断的神经纤维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切断的神经纤维组织切片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强阳性.术后小鼠前列腺肿瘤形成并进行性增大,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前列腺体积术后6 d[(0.034±0.008)/(0.034±0.008)cm3]、9 d[(0.339±0.040)/(0.316±0.050)cm3]、12 d[(0.829±0.090)/(0.824±0.071)cm3]、15 d[(1.169±0.093)/(1.236±0.103)cm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实验组4例、对照组3例肿瘤侵犯盆壁肌肉,实验组3例、对照组4例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15 d:两组均有4例肿瘤侵犯精囊、膀胱或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对照组出现肝实质和肾盂转移各1例,实验组无远处转移病例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荷瘤生存期分别为(15.80±0.84)d和(16.00±0.7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去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对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局部生长、侵袭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等过程似无明显影响,对其远处转移可能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复发与未复发胃肠间质瘤(GIST)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探讨恶性GIST伊马替尼耐药、复发发生发展机制.方法 收集5对患者的新鲜复发及未复发GIST组织随机配对成组行cDNA微阵列研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复发与未复发GIST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088个,其中表达上调者592个,下调者496个;上调基因功能主要与信号传导、肿瘤发生、药物代谢、细胞黏
目的 观察KLD-12多肽凝胶复合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效果。方法KLD-12多肽复合MSC移植至兔退变椎间盘模型。术后12周,拍腰椎X光片,测量椎间隙高度和椎体高度(DIH)。MRI测量椎间盘T2加权相信号强度。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椎间盘退变程度。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髓核组织内蛋白多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椎间盘Ⅱ型胶原及Aggrec
期刊
我们利用SD大鼠脂肪组织提取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并利用一系列化学诱导剂诱导其分化为雪旺细胞,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得与培养:采用Zuk等[1]的方法并进行改良以获取和培养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4~8周的SD大鼠麻醉后取双侧腹股沟脂肪垫剪成1 mm×1mm×1 mm大小,用0.1%Ⅰ型胶原酶37 ℃消化1h后用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
期刊
保守性多巴胺能神经营养因子(CDNF)是一类新型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对帕金森病(P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2].我们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sf9昆虫细胞中成功诱导表达出重组CDNF蛋白。
期刊
目的 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反义Src基因对胶质瘤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携带反义Sr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C6胶质瘤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率的影响.建立大鼠胶质瘤动物模型,原位注射重组腺病毒.观察其治疗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Src、Ras、MAPK蛋白的表达,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肿瘤组织Caspase-3
为提高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我们建立了大鼠脑干出血模型,观察大鼠脑干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病理变化,为人类脑干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清洁级1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20只进行脑干出血成模实验,剩余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取成模术后3、6、24 h 3个时间点随机处死大鼠。
期刊
我们通过建立低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MHCC97L[1]观察水浴加热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侵袭运动能力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MHCC97L细胞培养瓶或培养板密封后浸没于42℃恒温水浴箱内加热,30min×2,间隔10min。
期刊
目的 探讨维甲酸孤独受体γτ(RORγτ)和刀叉样盒蛋白-3(FoxP3)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外周血中的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将54例受试者分为3组:健康志愿者(HD)组20例,肝囊型包虫病(CE)组20例,肝囊型包虫病复发(RCE)组14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ORγτ和FoxP3的mRNA表达,并用t检验分析其结果。结果
目的 检测姜黄素在体外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CFSE染色、Annexin V-PI染色和PI染色法,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姜黄素对PC-3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然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姜黄素在体外对核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AP-1)和p53三个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5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后,PC-
目的 观察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1A(MAT1A)、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A(MAT2A)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乙肝病毒(HBV)阳性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HBx和MAT1A、MAT2A的表达,分析其阳性表达,并分析它们对HCC临床病理参数的影响.结果在78例HCC组织中,HBx、MAT1A、MAT2A阳性表达分别为59例(7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