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被孤立的孩子都是有力量的孩子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让同学排挤了,孤立了,她会告诉你吗?如果说了,你该怎么办?
  
  咨询师:
  
  您好!
  我的女儿今年读初三,最近她告诉我一个令她困扰很久的事情。她被班上同学排挤了一年多,原因是,初一的时候,她跟班上一位功课很好的女同学吵架,在那次吵架过后,这位女同学便开始联合班上其他同学排挤她。到后来,班上有一群同学不理她,如果课堂有分组活动时,没有人愿意和她同组,所以她都只能孤单单的一个人。现在,在班上只剩下一位同学是她的朋友,而这惟一的朋友同样也会被人排挤,甚至走路时会有同学想故意伸出脚来绊倒他。女儿觉得这位同学好可怜,被她给连累了,让她很难过。
  女儿说,到学校觉得好痛苦,她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决定要告诉我。听到女儿被排挤,令我好惊讶,因为平常在家里完全看不出来她有任何异状。我好心疼,想要帮助女儿,却又害怕去找老师谈,万一老师处理不好会产生反效果;有人告诉我,要从这位想排挤她的女同学着手,先和她谈,甚至是去找她的父母谈;也有人建议我让女儿转学,因为,这样的问题不是两三天就解决得了的,弄不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课业(尤其现在又是即将面临升学的初三),不如让她转学,赶快解脱。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对女儿来说才是最好的做法,可以请您们给我一些建议吗?
  吴妈妈敬上
  
  吴妈妈您好:
  在大人眼中,我们总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但是“单纯”并不意味着孩子的世界是天堂,或许就因为她们还不够复杂与成熟,相较于大人,孩子们间的相处往往是很“直接”的,喜欢就喜欢,讨厌就讨厌,一点都不隐晦,而孩子们其实也是在这样的互动中,摸索着发展自我及人际关系。如果有机会问一下身边的大人,我们会发现欺负与被欺负,其实都曾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或浅或深的痕迹。
  
  这事儿很重要
  这样说,不是要安慰您说:这事不重要。相反的,想跟您说的是:这是件很重要的事,需要我们格外细心地陪在身边,提供孩子支持与教育,让这个历程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退缩的来源。
  这是一件需要细致处理的事,所以我们需要先稳住自己,当我们觉得自己可以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真正帮上孩子,否则,我们的焦虑、混乱、愤怒与脆弱反而可能会加重孩子的负担。
  
  被孤立的孩子都是有力量的孩子
  
  所以请先放松心情,让我们先如实地看清楚孩子的能力,这点对孩子和我们都是很重要的:这年多来,她面临着被孤立的处境,却也能照常上学,尽力撑住自己,虽然很令人心疼,但也说明她是有相当承受能力的。对于她的努力与忍耐,我们需要肯定并真诚地告诉她,或许孩子会认为“那也没用啊!对方还不是样欺负我”,或“才不是,我只是个没能力的人而已……”我们需要跟孩子说清楚,很多事,是不能光以表面的状况论英雄的,在这么多人的集体欺负下,她能稳住自己,真的就是件很勇敢、很难得的事。看清这点,来是帮助孩子看到自己具有的能力与努力,再来也是提醒我们自己,不要因为太心急而忘记孩子是有能力的。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或回绝她,但也不宜马上挡到孩子面前,将事情全揽到自己身上,否则,不管我们处理得好不好,很可能孩子都会有被忽略的感觉,甚至觉得自己很无能,只能靠大人出面。
  觉得自己无能并对人失去信心,正是被欺负的孩子受伤最重的地方,我们千万不要因急切而二度伤害了她。今天孩子愿意跟我们求助,有她对我们的期待与信任,也有她想正式面对问题的勇气及决心,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孩子置身事外,以家长的身份,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倾听、支持,并陪孩子一起想办法。当然,若欺负事件比较严重,我们需要跟学校联络,请学校协助处理,但包括这些,我们都应该跟孩子讨论,并倾听她的想法;若她有担心,我们就应该陪她想清楚。别忘了,整件事的处理重心跟主体应该是孩子。我们的处理,一来是帮孩子终止欺负问题:二来也是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重拾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信心。
  
  我们应该这样做:
  
  1.这件事的主体是孩子,请务必了解她的感受与想法,并让她知道您支持她。
  a.肯定孩子愿意向我们求助——请不要责怪孩子拖了这么久才说,因为求助是需要勇气的。
  b.倾听孩子对于被排斥的感受——委屈、愤怒、无措、对人的恐惧……请尽量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在此时插话、批评或指导。
  c.告诉孩子我们对她的心疼与对她所做努力的感受,肯定并支持孩子,在这种劣势下,她所曾做过的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2.欺负事件是可以处理的,虽然很倒霉,但也未必不是人生的个重要经历,请陪孩子一起面对它,让她从处理的过程中确信自己是有能力面对困境的,请不要让孩子置身事外。
  3.我们需要正视并处理欺负者,但要求学校或老师处罚他们,或要孩子以暴治暴反击回去,是没有帮助的,甚至可能会引起更多的恶性对待。
  a.我们可以协助孩子想清楚对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什么困难,为什么她会这样欺负人?
  b.跟孩子讨论并模拟她可以怎么面对这群人、这件事,重点在如何不被对方引起怒气、恐惧……所以想清楚对方是个怎样的人,对于孩子的心理上是重要的:而事先针对各种可能的欺负状况模拟,也可以让孩子心中较有安全感。这里的重点是,孩子将如何面对。至于如何终止欺负事件,需要家长一起处理,而不是交给孩子自己去做。
  c.跟孩子讨论要不要跟老师或学校说这件事,如何说,会不会担心?期待老师或学校如何处理?若孩子坚持不肯跟老师或学校说,可以多听听她的理由,若真觉得跟老师或学校说,事情会更复杂,孩子觉得更无法承受,那就先别急,跟孩子商量下还可以怎么办。
  d.若想找对方家长或孩子谈,最好还是通过学校的协助,否则在双方都心急或防卫的状况下,事情可能会更复杂。
  4.跟孩子建立新关系:让这次事件成为一个我们可以跟孩子更靠近的起点,让我们更习惯去倾听孩子,并养成种“陪”孩子,而不是“帮”孩子想办法的习惯,让孩子可以更放心、大胆地跟我们分享她的烦恼、焦虑与不安,让我们可以有机会更深刻地参与孩子的成长。
  任何的不顺与倒霉,若我们能迎向它,发展面对及处理的能力,它都可以是个成长的机会,祝福您跟孩子可以顺利迎向眼前的挑战。
  祝福您!
其他文献
家里一旦有弟弟妹妹出生,第一个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冲击。曾经所有人将关爱都集中在他个人身上,现在却在弟弟妹妹身上,他会觉得莫名其妙,精神上受到打击。  我的孩子也是如此。其实孩子长大懂事的时期家家不同,但是,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生,家中大些的孩子,无论是一周岁也好,两周岁也好,就必须长大,必须做个大孩子应该做的事。从孩子的立场来考虑,这的确是难以接受的。  可爱的泰晶本来享受所有人的关爱成长着,但是弟弟
期刊
期刊
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当培养了两个孩子之后,我意识到,孩子的兴趣不定是培养出来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的责任就是在一片平地上,找出深埋在地底下的矿藏。要好好地观察孩子,揣摩孩子的兴趣,顺势加以引导。如果掌握得好,教育如同顺水推舟,孩子乐意,家长满意:否则就是逆流而上,会把一个好端端的孩子给毁了。  我家老大是儿子。我工作挺忙,没什么时问管他。有天跟朋友聊天,她告诉我她的儿子从周一
期刊
我一是个10岁男孩的父亲,由于我们夫妻工作忙,孩子基本上由我父母代管,只有到了晚上和周末,我们才有时间和孩子在  起。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妻子和老人的观点不致,经常顶牛,弄得父母生气,妻子也不高兴,我夹在中间更不好受。比如想给孩子报一个兴趣班,老人就出来阻拦,说别让孩子太累了;有时给孩子布置些课外作业,孩子就给老人说都会了,不想做,老人就不让做了。妻子检查时,孩子就说奶奶不让做。弄得妻子经常埋怨老
期刊
心怡之所以能走出网络,是她找到了新的兴奋点。几年,“偷菜”游戏风行一时,网络菜农的队伍不断扩大,其中也不乏许多小学生,这使得很多孩子的家长非常忧虑,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沉溺其中,影响了学习。  10岁的重庆女孩儿梁心怡,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写下了一篇小学生参与“偷菜”的调查论文。她对300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的小学生玩“偷菜”,其中69人每天玩到3小时以上。梁心怡的这项
期刊
如果儿子生病,我一定让他在家里休息,直到他自己认为已经不需要休息了,他才去上课。我认为这是每个母亲对孩子天经地义的做法。直到有一天,家里的阿姨发出感叹,我才意识到很多孩子没有这样的“待遇”。    不是每个孩子生病了都能在家休息    一天,阿姨董姐对我说:你真是个好妈妈!我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告诉我说她的儿子以前生病发高烧都被他们逼着去学校,他们害怕孩子的成绩受到影响。我问:“他坐在教室里能够有
期刊
孩子做噩梦了,对她说“宝贝很勇敢,不怕不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孩子没有解开害怕的心结,时间久了,会情绪崩溃的。  凌晨的时候,女儿突然从梦中醒来,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说“妈妈我怕”,我问她怕什么,她说,“妈妈我做噩梦了”,并且要我把灯打开,给她讲故事。讲着讲着,她又睡着了。到了白天忙忙碌碌的,我也就把这事给忘了。  晚饭过后,小家伙又拿起心爱的画笔开始画画了,她专心致志地画着,我在旁做着其它事情,
期刊
孩子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独立行为能力培养,就和教会孩子走路一样重要,但却比教孩子走路复杂得多。  有次,我5岁多的儿子和跟他同龄的三个男孩在起玩耍,他们正在讨论“该听谁的话”的问题。我就问他们:要不要听别人的话,如何听别人的话?四个孩子给了我四个答案。  甲宝宝把眼睛高傲地一闭,仰脸朝天:“我爸爸告诉我,除了家长和老师的话,别的小朋友的话都不能听。”  乙宝宝快乐地笑着,很随和很可爱:“妈妈说,别人
期刊
孩子最初的挑食可能是偶然的,是家长强化了这种行为。  孩子不好好吃饭,是让家长忧心的大事。可喜的是,我3岁半的儿子在吃饭上基本没让我们操过心。带过他的姥姥姥爷,大姑和阿姨们都说:“这孩子吃饭真省心!给啥吃哈!”像我这么不会做饭的妈妈,碰到这样的孩子真是福气。  其实,儿子吃饭省心并不是他不挑食,别的孩子吃饭上的毛病,他也都有。关键是家长怎么对待(无王婆卖瓜之意,只是想分享我的经验)。以我的观察和经
期刊
济南外国语学校三年级语文老师刘娟给班里的同学们布置了一篇作文,《一觉醒来,爸妈都变啦》!孩子们从没写过这样的题目,高兴坏了。其实,这是心理咨询师冯晓春的创意,通过这个命题,可以让孩子不加掩饰的说出心目中爸爸妈妈的最佳形象,快来瞧瞧!刘心迪的梦想  天,我一觉醒来。揉着惺松的双眼。咦?今天家里怎么没有烟味了?咦?我们家怎么住上别墅了?原来地球变样了,每家每户都有了应有尽有的家具。  我起床后,来到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