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转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课堂教学依然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所以素质教育的实现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素质教育?
  
  一、更新观念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做到“三变”。
  一是变教育对象由“少数”为“全体”。面向少数尖子生还是面向全体学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常面对几个优生,因为课堂提问,优生反应灵敏,对答如流,后进生反应迟钝,语无伦次,中等生反应一般,欲言又止,所以教师常怕影响教学进程而把提问的焦点集中在几个尖子生身上,这样课堂教学得到多方面训练,受到益处的只是几个尖子生。而大部分学生只处于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应首先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课堂教学中要让全体学生得到训练,不同程度地受益。
  二是变教学目标由“片面”为“全面”。教学中教师常重视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偏重知识传授,却忽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提高能力。如语文教师对每一课的生字、词语教学花了不少时间,要求学生会写、会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让学生大量抄写生字,背词语解释,但字词的意思怎样理解,却不教给学生方法,这样考试时遇到背过的词语会理解,但没教的词语呢?学生只好望文生义了,为此,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是变教学活动由 “被动”为“主动”。常听有的教师说“我班学生纪律真好,上课无一人乱动,乱讲话,老师讲的东西听得可认真了。”不可否认,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到位了,可“好纪律”也常与爱积极动脑筋答问并存,强调学生的“纪律”,让学生一切按教师的模式去做,只会让学生被动地去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再去“死记硬背”,这也是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改变这种“风平浪静”的教学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探讨学习。
  
  二、协调关系
  
  更新教育观念,是否就意味着让全体学生均衡发展呢?是否意味着能力培养而轻视知识的传授呢?是否意味着培养学生个性而可以让学生放任散漫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必要的考试,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特长生的关系,既要让每个同学在课堂教学中都受益,也应鼓励尖子生冒尖,对优等生在答问的质量,通过自悟,掌握学法等方面提出高要求。
  二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能力并非不重视基础知识,因为无知无能,没有坚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谈不上语文能力,该掌握牢的知识也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熟,并灵活运用。同时在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自己自悟,找到学法。所以教师要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三是培养学生个性与养成教育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索,敢问敢答,以发展自己的个性,这种主动学习令老师感到满意,但同时也会使有些同学纪律涣散。因此培养学生个性的同时不能让学生放任散漫,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学习习惯。二者关系处理轻松,学生学得主动。
  
  三、精心操作
  
  1.精心组织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认为教师语言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试想:教师的语言单调平乏,整堂课用一个语调说下去,怎能吸引学生,给学生的情绪以足够的营养?又怎能调动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要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教师则应精心组织好教学语言,在“趣”上动脑筋。
  一是要锤炼教学语言,使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如不少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导语,精心设计提问,在文章的关键处、矛盾处设问,在学生易“忽略”处设问,整堂课学生均能围着老师的提问去思索、学习。
  二是要讲语言艺术,用“停顿”、“故错”等手段,吸引学生。不少教师在提问的同时使用演讲中常用的停顿手段,欲擒故纵,给学生设悬念,留给学生思索时间,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考,同时为了能吸引学生,有时巧妙地有意地错说,引起学生注意,启迪学生思维,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吕淑湘先生有句名言:“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既然是“教”学生“学”,就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这种课堂结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这种课堂结构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导”呢?我认为应做到“三导”。
  导向。每一单元,每一课对学生进行哪些学法指导。教师要制定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定向引导学生在这些学法方面去探索,做到有的放矢。
  导思。怎样达到预期目的呢?教师教学时应加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学法进行自悟,启迪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发现新“途”。
  導结。找到学法就是指导今后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习过程,小结学习方法。这个小结可在一课结束,或一个单元上完后进行小结。
  通过这三导,学生根据“目的”定“学”,“学”中求“悟”,“悟”中得“法”,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边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3.精心设计习题,以灵活促进学习。
  作业是师生进行检测反馈的手段,如何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好、中、差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呢?我认为教师应精心设计习题,在“活”上出花样。
  所谓“活”一是题型活.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的训练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检测学生能力。如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让学生掌握结合上下文理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训练,就比单独解释带点的字的灵活性大些,可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检测的效果。
  二是习题的要求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以一个要求来对待学生,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作业量和作业的难度进行灵活要求。优生多做,难度也要求大一些。这种灵活要求,使优生不会产生满足感,也能使后进生不至于感到畏难,这样灵活处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18日,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电力市场部负责人、IECTC57WG16工作组成员王兴博士来访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就IEC62325国际标准以及欧洲、北美电力市场最新发展进行交流。为
2012年12月13日,青海省电力公司首套软交换设备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该公司翻开了软交换技术的新一页。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
人员培训是兽医实验室管理中一项长期工作,是保证实验室持续稳定运行、检测质量和生物安全得以有效控制的基本措施之一。其目的是让每个参与实验室活动的人员熟悉、掌握并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上人口基数的增加,对畜牧养殖业的依赖愈发要高。生猪养殖产业是畜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确保民众食用放心优质猪肉的关键。但是养猪生产中,腹泻的
海南电网省通信网现有的102台PCM设备,按不同厂家划分分别通过海南中调的网管服务器进行监控。在生产运行中,PCM网管存在分散监控、运行可靠性低等问题。为提高运行可靠性,海南
随着新疆电网的扩大、输电线路的延伸,特别是超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由于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等因素,部分光缆线路长度超过250km,需要增加光中继站实现长距离传输,而光中继站均采用
【正】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把体验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体验来经历学习的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丰富学习方式和途径,丰富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经验,学会主
广告作为一种商业话语在我国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快速、广泛的传播着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它的文化资本。这种文化资本以大众文化的形式以其巨大的同化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
由武汉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建造的首艘太阳能动力船已进入组装阶段,将于2016年10月在武汉东湖投用。
培养学生自觉的文化意识以及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或洞察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已成为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在培养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