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海洋帝国宗教裁判所的历史(1536—1821)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s_T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牙宗教裁判所是地理大发现时代葡萄牙国内贯彻反宗教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以监视和迫害境内有犹太人血统并被迫改宗的所谓"新基督徒"为主要活动,同时也针对其他具有"异端"和自由思想的作家以及违背基督教"正统"传统习俗的社会行为。葡萄牙宗教裁判所起源于1530年代反宗教改革的盛期,在17世纪,它对"异端"的迫害活动达到高峰,在18世纪中叶蓬巴尔侯爵改革时期受到沉重的打击,最后于19世纪早期消亡。葡萄牙宗教裁判所抑制了葡萄牙文艺复兴的思潮,迫使大批有犹太人背景并拥有经济实力的"新基督徒"流亡国外,这使得葡萄牙在与荷兰及英国的商业竞争中最终归于失败。
其他文献
通过双氧水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显示磁化合成铁氧体具有较高的催化速率.利用高分辨分析电镜和电子能量损失谱测试了其显微形貌、化学组成和微区晶体结构,探讨了催化作用
主持人语: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的深刻转型,中国城市逐步历经了从以“生产场域”为主导到以“都市生活”为中心的转变,其间不仅产生了纷繁错落的多元社会生活共同体结构,汇聚了光怪陆离的不同文化沟通符号,而且还不停地上演着异彩纷呈的各种日常生活戏码,使得各种原本区隔甚至矛盾的社会文化现象并蓄其中。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奇迹也伴生了社会文化危机的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将关注目光及研究旨趣汇聚于城市治理和转型发展之上。
以生物分子的膜过滤过程为应用背景,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考察不同结构的单体分子对膜表面电位、膜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能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单体分子进行膜改性以降低因
所谓”创意”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点子”、“主意”或”想法”,好的点子就是“好的创意”——‘Good Idea”。这些“点子”、”主意”、“想法”一般源于个人创造力、个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