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学物理教材近几年来的不断改版,无论什么样的版本,都在不约而同的走到一个点上,重视规律的探究过程比熟记这一规律重要,重视探究的合作过程比探究过程重要。这也充分说明中学物理的教材编写专家在进行一项新的尝试和探索,不再像以前的教材那样,仅仅重视规律的内容,以及规律的应用,而是意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更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素质。这也要求我们作为一线的老师,也必须做好应对的教学调整方向,尽快的适应新教材的模式,做好中学生学习物理正确的引导者。现针对我的课堂和班级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我主要首先改变的是物理课的评价模式。虽然在学校的教学常规中,对学生的评估还是局限在周考,月考,大大小小的考试中,物理成绩的评价依然主要是分数。但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评价模式。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中学所有的学科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大家也一定发现这几个学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要是它们的评价模式不一样,而且考试的频率少,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高。而若干年后孩子们能想到的在中学里最印象深刻的课堂,绝对不是语数外,或则是一节神奇的化学课,或则是一节物理制作课。自然科学的魅力就在于此,神秘,令人遐想,令人忍不住的去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而我们独一无二的评价模式会启发和带动所有的孩子去获得这样的认可,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的物理课评价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首先从课堂小组为单位开始。从群体开始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积极调动他们的小集体荣誉感。细节从课堂探究的速度,成功率,新的发现总结的全面性,以及新的探究问题提出后的可行性等等方面去量化积分。这样的做法施行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挑战性很强,他们这个年龄,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本不怕失败,他们向往成功。古训有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尽然,要我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饱尝了成功的甘霖才更渴望成功。第二,从第二课堂评价。由于现在的孩子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任何一个新的创意都会激发他们的热情。每个单元我都会定期布置一个课外制作作业。比如关于光学的,比如关于声学的,关于力学的等等。一个学期下来,特别的作品会令我们大吃一惊的。而且每个学期,县级和市级的科协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科学创新大赛活动,他们平时的作品还可以信手拈来拿去参评,说不定能弄个大奖回来呢。记得有一年,一个同学利用家里废弃的光电小鼠标制作的一个键盘小台灯,还真的得奖了。其实这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身心体验,物理课是有趣的,是值得我们是探索的。我们虽然不确定自己会培养一个物理学家,但也不是不可能呀,这种尝试探索的精神不就是在锻炼他们的科学探究素质嘛。第二课堂的评价,我们要稍微订的标准低一点,毕竟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就如同,一个婴儿的成长,有的语言发展的快,有的动作发展的快,我们不能一个标准拿下。无论他们每次的作品有多么丑陋,简单,也要给与最大的掌声,要记得,成功是成功之母,他们需要我们的认同和评价。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个制作任务,做一个土电话。其中有一个同学由于家庭原因没有找到一个像样的纸杯,而是去垃圾站好不容易淘到两个已经瘪的一次性纸杯,而且很脏。当他怯怯的最后交上来作品时,那种胆怯的眼神一直令我记忆犹新。我还他一个微笑,给了他肯定。他开心放松的走了。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一个喜欢探索的孩子呢,这个电话虽然有点不是那么美观,丝毫不影响它的功能,我就是用它在课堂上让两个同学体验到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看到自己做的电话排上用场,那个同学的内心还有胆怯吗?这个第二课堂的评价是针对每个孩子进行的,还有很大的好处是可以弥补课堂评估时的成绩不足。有的孩子由于其他学科的弱势不善于处理一些试卷问题,例如计算问题,所以物理成绩考不了高分的,但综合第二课堂的量化分数,可以补差一些。我们不要太纠结与学校的考评制度,学校的考评制度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一个短暂的结果,去降低物理课的真正目的,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中考。能做到全面评价,你的内心就会释然,就会觉得很值得。对于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孩子的身心成长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很多年以后如果他们因为我们的引导走上了探索科学之路,这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举动啊。第三,最后的评价在每次的大小考试上。我把卷面考试放在最后,也意在传达一个信息。如果一个孩子学习物理课仅仅是每天在题海里遨游,可能会有一个比较的分数,但并不是我想看到的。物理那么有趣,难道我们能像学习数学那样吗?我们只要使他们爱上了物理,他们也真的不用再题海里遨游都可以考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的。起码他们不觉的物理仅仅是枯燥的练习,物理不仅仅是他们觉得很难理解,很抽象,很无聊。所以,评价模式的尝试,会使我们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便退一步讲,孩子们并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要失望,这个评价过程给与他们的要比分数远远重要,我们一定要坚信,这个结论是我多年调查得到的。
虽然如今的学生依然一如既往的奋战在学海中,他们如一叶叶小舟,乘风破浪,在寻找,在历练,在汲取营养。我们作为他们的引导者也在尝试着如何帮他们以最高效的方式获取最大的收获,这个过程漫长而生疏,难免会多走一切弯路,甚至会进入一些误区,但我们不用自责,探索的路总是曲折的,它给与我们失败的同时会锻炼我们的心智,这同样是一种收获。对于孩子们俨然也是如此,不经历风雨,哪会见得绚烂的彩虹?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不忘学习的终极目的,我们要和他们一起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一中
我主要首先改变的是物理课的评价模式。虽然在学校的教学常规中,对学生的评估还是局限在周考,月考,大大小小的考试中,物理成绩的评价依然主要是分数。但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评价模式。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中学所有的学科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大家也一定发现这几个学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要是它们的评价模式不一样,而且考试的频率少,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高。而若干年后孩子们能想到的在中学里最印象深刻的课堂,绝对不是语数外,或则是一节神奇的化学课,或则是一节物理制作课。自然科学的魅力就在于此,神秘,令人遐想,令人忍不住的去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而我们独一无二的评价模式会启发和带动所有的孩子去获得这样的认可,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的物理课评价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首先从课堂小组为单位开始。从群体开始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是,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积极调动他们的小集体荣誉感。细节从课堂探究的速度,成功率,新的发现总结的全面性,以及新的探究问题提出后的可行性等等方面去量化积分。这样的做法施行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挑战性很强,他们这个年龄,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本不怕失败,他们向往成功。古训有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尽然,要我说,成功是成功之母。只有饱尝了成功的甘霖才更渴望成功。第二,从第二课堂评价。由于现在的孩子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任何一个新的创意都会激发他们的热情。每个单元我都会定期布置一个课外制作作业。比如关于光学的,比如关于声学的,关于力学的等等。一个学期下来,特别的作品会令我们大吃一惊的。而且每个学期,县级和市级的科协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科学创新大赛活动,他们平时的作品还可以信手拈来拿去参评,说不定能弄个大奖回来呢。记得有一年,一个同学利用家里废弃的光电小鼠标制作的一个键盘小台灯,还真的得奖了。其实这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的身心体验,物理课是有趣的,是值得我们是探索的。我们虽然不确定自己会培养一个物理学家,但也不是不可能呀,这种尝试探索的精神不就是在锻炼他们的科学探究素质嘛。第二课堂的评价,我们要稍微订的标准低一点,毕竟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就如同,一个婴儿的成长,有的语言发展的快,有的动作发展的快,我们不能一个标准拿下。无论他们每次的作品有多么丑陋,简单,也要给与最大的掌声,要记得,成功是成功之母,他们需要我们的认同和评价。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个制作任务,做一个土电话。其中有一个同学由于家庭原因没有找到一个像样的纸杯,而是去垃圾站好不容易淘到两个已经瘪的一次性纸杯,而且很脏。当他怯怯的最后交上来作品时,那种胆怯的眼神一直令我记忆犹新。我还他一个微笑,给了他肯定。他开心放松的走了。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一个喜欢探索的孩子呢,这个电话虽然有点不是那么美观,丝毫不影响它的功能,我就是用它在课堂上让两个同学体验到了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看到自己做的电话排上用场,那个同学的内心还有胆怯吗?这个第二课堂的评价是针对每个孩子进行的,还有很大的好处是可以弥补课堂评估时的成绩不足。有的孩子由于其他学科的弱势不善于处理一些试卷问题,例如计算问题,所以物理成绩考不了高分的,但综合第二课堂的量化分数,可以补差一些。我们不要太纠结与学校的考评制度,学校的考评制度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一个短暂的结果,去降低物理课的真正目的,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一些,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中考。能做到全面评价,你的内心就会释然,就会觉得很值得。对于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孩子的身心成长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很多年以后如果他们因为我们的引导走上了探索科学之路,这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举动啊。第三,最后的评价在每次的大小考试上。我把卷面考试放在最后,也意在传达一个信息。如果一个孩子学习物理课仅仅是每天在题海里遨游,可能会有一个比较的分数,但并不是我想看到的。物理那么有趣,难道我们能像学习数学那样吗?我们只要使他们爱上了物理,他们也真的不用再题海里遨游都可以考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的。起码他们不觉的物理仅仅是枯燥的练习,物理不仅仅是他们觉得很难理解,很抽象,很无聊。所以,评价模式的尝试,会使我们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即便退一步讲,孩子们并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要失望,这个评价过程给与他们的要比分数远远重要,我们一定要坚信,这个结论是我多年调查得到的。
虽然如今的学生依然一如既往的奋战在学海中,他们如一叶叶小舟,乘风破浪,在寻找,在历练,在汲取营养。我们作为他们的引导者也在尝试着如何帮他们以最高效的方式获取最大的收获,这个过程漫长而生疏,难免会多走一切弯路,甚至会进入一些误区,但我们不用自责,探索的路总是曲折的,它给与我们失败的同时会锻炼我们的心智,这同样是一种收获。对于孩子们俨然也是如此,不经历风雨,哪会见得绚烂的彩虹?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把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不忘学习的终极目的,我们要和他们一起成长!!
作者单位: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