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与建议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连续3年获得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考核优秀,并于2019年成功创建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中,温岭市已探索出了具有温岭特色的改革模式,结合温岭市的实际做法,从长效机制的建立、特色亮点的创建、宣传教育的开展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机制;浙江省温岭市
  中图分类号:F323.213;F72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101
  2018年,温岭市根据《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确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组织编制了《温岭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0年)》。并结合温岭市实际,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四大长效运作机制,形成能落地、出成效的具有温岭特色的改革模式,切实解决温岭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问题,实现节能减排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1 基本情况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三面濒海,海岸线长317 km,陆域面积963.9 km2,下辖5个街道11个镇,90个社区(居)委会,579个行政村。地形地貌上为“四山一水五分田”,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倾斜浸入东海,为典型的滨海地区。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东部平原河网区,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为1.87万公顷。温岭市于2018年全面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并于2019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1.83万公顷,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74提高到0.590,实现了农业节水和农田水利管护良性运行的目标。
  2 主要做法
  2.1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2.1.1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温岭市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水价形成机制,包括价格核算、分档水价、分类水价、价格核定、价格监审和调价机制[1]。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明确超定额水价具体分为3个阶梯,阶梯幅度设定为超定额10%以内(含10%)、10%~30%(含30%)和30%以上3个档次,对应水价为成本水价的1.0倍、1.1倍、1.2倍。
  2.1.2 以奖代补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温岭市地方经济条件较好,现代农业发展比较快,土地流转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按典型調查测算后所得,温岭市灌排工程运行维护支出与农业灌溉用水成本水价总体接近,说明了温岭市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基本到位。为了进一步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提升农田灌排设施维修养护的水平,以激励为核心,温岭市提出了农田灌排设施维修养护以奖代补精准补贴机制,出台了《温岭市农业水价以奖代补精准补贴实施办法(试行)》,全面提升温岭农田灌排设施维修养护水平[2-4]。同时为了充分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温岭市同步出台了《温岭市农业节水奖励实施办法(试行)》。截至到目前,温岭市下发精准补贴718万元,节水奖励67万元,充分调动了各地农田灌排设施维修养护的积极性,全市农户特别是规模化种植大户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2.1.3 工程管护机制
  建立村集体(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民用水户协会、农业生产企业和规模化种植大户等4类终端管理组织,制定农田灌排设施维修养护制度、用水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着力提升终端管理能力[5]。全市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做到了有人管、有制度管、有资金管,管护质量逐步提升。
  2.1.4 用水管理机制
  完善用水管理制度,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浙江省水利厅下达给温岭市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3.45亿立方米,确定温岭市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45亿立方米,温岭市将农业用水总量计划分配到村一级。温岭市河网密布,灌溉基本采用机埠提水,采用“以电折水”方式对全市所有灌溉机埠进行核算,计量设施全覆盖。为进一步提升计量设施水平,在各镇安装11套实时监测量水设施,配置统一的软件平台,智能化实时监测量水设施用水记录数据。温岭市积极探索在实践基础上推行插卡式电表,目前已推行近3 000套,节水减排效果显著。
  2.2 推进特色亮点创建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基础[6]。同时,为了明确农田灌排设施运行管护的基本要求,温岭市制定了《温岭市农田灌排设施维修养护标准》,是浙江省最先正式出台维修养护标准的县市。
  按照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个十百千万攻坚活动”要求,温岭市在创建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的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了11个示范村。通过以点带面,积极推进有特色、有亮点、既可学又易做的村级改革经验,形成了村集体统一管理模式、农业公司或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农业公司+种植大户模式、用水和维修养护包干制模式等多种基层管护模式。
  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创新推进新技术试点。以箬横镇为试点,全面推行插卡式电表。在农田灌溉时,每户根据农田面积和作物插卡打水,由于农户直接负担抽水电费,抽水量不浪费,电费也节省下来,实现了节水减排双赢。
  2.3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培训
  2.3.1 全方位宣传
  温岭市高度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引导,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形成支持、关心、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宣传:1)通过纸质媒体设置专题专版,农民日报、新华网等门户网站进行网络宣传报道;2)制发宣传册、折页等在“世界水日”“水利宣传周”“7月节水防旱”等活动现场发放;3)在广播电台的车载广播频道设置“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专题宣传;4)在新建的“温岭市幼小学生水情科教中心”设置展示区,宣传展示农业灌溉节水等技术。   2.3.2 多层次培训
  培训是让群众知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情况,由于不同层面的人关注问题不同,为此,温岭市开展了分层精准培训,对镇街道、终端管护组织、示范灌片(村)和全社会4个层面分别进行,根据不同层面的具体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编制和印发培训材料。1)面向镇(街道)层面,召开了技术培训会和工作研讨会;2)面向村级终端管理层面,在全市以镇为单位面向村级终端管理组织、放水员、养护员召开了系列培训会议;3)面向示范村层面,召开了专题技术培训。
  3 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1)用水计量数据不够精准。因水泵类型和型号比较多,使用年限差异较大,而且河网水位不同时间变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的“以电折水”系数计算方式欠精准。
  2)农田基础设施有待提标升级。温岭市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实现农田全覆盖,但是建设标准不平衡。早期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局部存在设施不够完善,设计标准偏低的情况,难以全面适应新农艺、新农机的快速应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用水定额不够完善。水价改革考核到村,因种植结构多样性,而且每年都在变化,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各类新型种养模式也不断涌现,现阶段的用水定额不能全部涵盖各类种植作物,与实际存在偏差。
  3.2 相关建议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配套的农田减排工程体系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基础,温岭市应发挥机构改革后农业局和水利局合并为一个单位的优势,同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集成推广精准水肥一体化建设、推进农机深耕、限水灌溉等农机农艺配套技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深度融合,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基础。
  2)推广插卡式电表运用。在温岭市范围内加大插卡式电表的推广力度及计量设施安装,继续深化管护、奖补等机制及以电折水系数的研究,特别是插卡式电表的用电机制的确定。制定统一标准,对已全覆盖插卡式电表的改革村完善奖补细则,同时扩大插卡式电表的覆盖面,让广大村民既受益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又受益于插卡取电的高效简便。
  3)科学确定用水定额。温岭市现代农业发达,农业种植模式不断进步,一些新的种植栽培模式下作物用水定额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结合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加强田间用水定额测定,掌握实际数据,使全市各类用水定额更科学。
  4)建立健全四項机制。构建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出台成本监审、价格核定和用水管理办法;构建以奖代补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对水稻种植区开展精准补贴;构建工程管护机制,建立村集体、农民用水户协会、农业生产企业和规模化种植大户等终端管理组织;构建用水管理机制,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电折水”计量全覆盖。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19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DB/OL].(2019-01-05)[2021-05-20].http://www.jsgg.com.cn/Index/Display.asp?NewsID=23295.
  [2] 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公布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和示范市县名单的通知[DB/OL].(2020-01-03)[2021-05-19].http://slt.zj.gov.cn/art/2020/1/10/art_1229229426_1915691.html.
  [3] 姜翔程,解小爽,孙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水利经济,2020(1):68.
  [4] 姜文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需坚持五大原则[J].农村工作通讯,2018(15):56.
  [5] 裴永刚,张红霞.北京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验收浅析[J].中国水利,2020(10):101.
  [6] 王兴,肖雪,史尚,等.江西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J].人民长江,2020(3):87.
  (责任编辑:刘宁宁)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施工规模大、要求高、施工环境复杂等情况,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均会对后续工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  关键词 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控制;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96  中小型
摘 要 高标准农业水利工程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工具。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正在逐渐加大對农区的投入,因此农田水利资源的开发高效集约化,对新农业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就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进行论述,进一步研究了农业工程,并通过实证举例,为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水利;水利工程建设;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
摘 要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我国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事业,不断扩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然而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受到人为、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现象频繁出现,这就大大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对多方面因素加以全面考虑提出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法,从而有效改良和保护水土资源。  关键词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
摘 要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提高管理质量,对管理措施推陈出新势在必行。因此,分析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102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对农田水利工程建
摘 要 结合既有的文献资料分析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基质的应用进展,论述了无土栽培基质的主要作用和应用优势,对于有机基质、无机基质和复合基质的特性做了具体分析,并研究了基质在马铃薯种薯繁育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马铃薯;种薯繁育;基质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103  马铃薯的块茎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除淀粉外,
摘 要 采取试验研究方法,对不同施肥管理模式下粗榧苗木生长情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促进粗榧苗木生长,且不同的施肥管理对于粗榧苗木各部分生长情况影响各有不同,其中對苗高、地径影响较大,对分枝影响较小。  关键词 粗榧;施肥管理;生长情况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105  粗榧又被称为水柏枝,属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