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征用与乡村道德伦理的“礼崩乐坏”——关于阎连科长篇小说《中原》

来源 :扬子江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4553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言征用与乡村道德伦理的“礼崩乐坏”

——关于阎连科长篇小说《中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建构一切文学作品的本体。“语言把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它是文学的基本材料。”a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阎连科小说与散文写作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于方言的自觉征用。这一点,也同样非常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原》 (载《花城》杂志2021年第2期)里。在小说第三章的开头部分,作家曾经借助于第一人称叙述者之口,明确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意思:“我念书念到高中搁下了,没有考学就从山那边嫁到山的这边来。

其他文献
王家新的写作之旅:现代汉诗的反向游离 真正的诗开始于“反向”的姿态,甚至开始于“非诗”的时刻,不是反诗,而是非诗之诗,因为当诗歌要讲述真实,他不得不用“另一种语言”讲话。对于现代汉语诗歌的写作而言,尤其需要另一种语言,通过另一种似乎非诗的语言,把
期刊
荒谬与规训 ——小说《来客》和电影《远离人迹》文本比较 一《来客》是加缪最有意思的一个短篇小说,收入作者一九五七年出版的集子《流放与王国》。这书篇幅短小,中文版多收入各种加缪文集或选集。我读的是郭宏安先生翻译的《加缪中短篇小说集》 (外国文学出版社
期刊
成为一个创造者 ——我所理解的陈思和老师 多年以后,我还能记得,陈思和老师给我讲述他和贾植芳先生一起喝酒、聊天时的样子。他听贾植芳讲他朋友们的故事,胡风、郭沫若、茅盾等人怎么样,也讲鲁迅,这些都是和教科书里写的不一样的,他觉得,贾植芳本人就是一部活
期刊
略论汪曾祺“位置说”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1986年秋,汪曾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创作经验与体会,编了他的第一本文论集《晚翠文谈》,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他在书的自序里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比较‘事理通达,心平气和’了。”a
期刊
当代文学批评四十年 ——与陈思和对话 周明全(以下简称周):陈老师好,我最近对百年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文革”后成长起来的第五代批评家的整体崛起方式,和2012年以后出道的75后、80后批评家的整体崛起
期刊
《自己的书架》序跋 一、 《自己的书架》总序《自己的书架》是我几十年来断断续续开设的一个读书随笔专栏。没有什么预设的写作计划,只是在工作之余,对自己读的一部分书有了感情,读了以后舍不得立时放手,就随手记下一点想法。恰逢媒体的朋友约稿,也就给了他们
期刊
隐喻化的再描述:自媒体写作的文本构造与反讽机制 自媒体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媒介,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等都是其显著特性。依托自媒体进行的文学创作,一如本雅明所谓“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也具有“可修正性”“可装配”等特点a,各种形式的超文本无疑
期刊
破解“江郎”困局的路径思考 ——以创作主体“才具”建构为中心的探讨 引言:“看上去很美”背后的困顿当今中国小说创作局面“看上去很美”——不仅有名家钜献如陈忠实的扛鼎史诗《白鹿原》、莫言荣获诺奖的斑斓华章、汪曾祺冲淡隽永的优雅之作,且作家作品数量亦呈
期刊
闯入艺术的年轻人 ——冯骥才《艺术家们》与青年形象 晚年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有志于从事艺术活动的年轻人说过这样一番话:“你们,我的年轻的朋友们,应该把人类一切美好的思想和动机带进艺术的圣殿,在门槛上就应该抖掉那种琐屑的生活的灰尘和污泥。”a艺
期刊
友情、行动与诗之“手作” ——芒克油印诗集观察 1963年,活跃在纽约的艺术青年们会从一本名为The Floating Bear (《漂浮的熊》)的油印刊物中读到一则广告,推介发表着诗人Edwin Denby作品的油印诗刊C,广告中提及,刊物每册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