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坡名诗《乌鸦》的早期译介与新文学建设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w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伦·坡的名诗《乌鸦》在我国的早期译介过程中,受到我国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与文学构建的影响,在我国新文学发展脉络中具有隐含性的前奏意义。《乌鸦》刚译介到我国,就引起了以《创造周报》、《文学周报》等刊物为中心的翻译大讨论,从《学衡》、《沉钟》、《真美善》推出的重译和茅盾的“拟写”这些翻译现象中,反映出我国早期知识分子于传统与现代的种种困惑中不同的文化选择以及在不同的文学立场上建构新文学的努力。
其他文献
唐圭璋先生的词体传习思想包括传习指导思想与传习方法理论两方面的内容。在“上不类诗,下不类曲”的总则之下,他提出习词的读词、作词、改词三步骤及相对应的方法,同时,他以实际
胡适在《四十自述》第一章“九年的家乡教育”中提到,他小时在父亲的教育下,在进学堂之前就“已认得近一千字了”。这样良好的基础,胡适念的第一部书就不再是常规性质的《三字经
本文探讨了创造有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创作与理论,说明新诗体的创建完全可能。
赵元任先生《施氏食狮史》是向世界阐述中国文字独有的音韵调式,以及与之相配合的表意形式,通篇文字均以shi音配合四声写就,全文如下;“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
后现代实验风潮退却之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当代小说,存在一股向先锋实验背反的趋势,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回归到可读性强的创作思路上来.这种新的小说叙事美学变化使我们在
“意淫”的提出和对贾宝玉的形象的塑造,在中国古代性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贾宝玉形象所体现的意淫有多层的含义(也就是说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有什么特点)。第一、热爱女性,尊重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文艺界大规模的思想改造和批判运动中,一些作家文艺家通过“检讨书”的方式完成了对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核心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接受和阐释
本文选取江淮官话通泰片的13个方言点的声调系统,对其进行声学和听感描写,并对其调型进行类型学定位。通泰方言原来应以七声系统为主,但现在大多已减为六声系统了,少数还进一步衰
2014年5月11日吴小如教授逝世。他是一位文史兼通的专家,特别是文学史,从《诗经》一直到梁启超,能全部贯通讲授,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
20世纪80年代起,穆斯林妇女的头巾成为土耳其的一个焦点话题,引发了众多游行、抗议活动与社会冲突。在《雪》中,帕慕克讨论了这一问题。他认为,头巾问题是凯末尔世俗主义与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