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出文本之妙,“较”出课堂之彩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因在阅读和写作中找不到入手点而焦头烂额。其实这种现象很正常。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和感悟力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期待他们和成人一样,看到一篇文章便能对其观点进行分析。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通过有限的小学语文阅读量来培养出无限的想象力和感悟,这就凸显出“比较法”在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当中的作用。比较阅读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而且也是一种能够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對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让学生能够享阅读之“乐”,得语文之“魂”,获学习之“技”。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与感悟能力,从写作手法、文本题材、作品风格等方面展开论述,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阅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视与研究。

一、聚焦写作手法,在比较中彰显主旨


  写作手法是艺术表现的一种重要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联想、对比、夸张、悬念、承上启下、动静结合、托物言志、伏笔照应等等。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其写作手法(技巧)都值得学生揣摩与模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开展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清楚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同时也能将文本中的写作技巧在比较阅读中有深入领悟,从而运用于自我创作中。
  例如课文《珍珠鸟》,作者以叙事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珍珠鸟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笔细腻生动,富有情趣。文章中对珍珠鸟的描写,细腻且情感浓烈,如“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头来瞧瞧我的反应”“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不仅赋予了珍珠鸟人的灵性,也表达出作者对鸟的真诚与细腻的爱。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这些拟人句改为普通陈述句,并将两种句型进行比较。通过在学习小组内大家一起读一读、比一比,学生发现课文中拟人句的巧妙运用不仅使珍珠鸟活脱脱的孩子般形象跃然纸上,更是将作者浓郁的感情融于字里行间。本文在浓墨重彩地工笔细描之中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写法,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去写作,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此案例利用比较阅读分析写作手法,让学生简单快速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内涵,从而对文章主旨不再“蜻蜓点水”,同时也能学到实用的写作方法,吸纳技巧,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聚焦文本题材,在比较中求同求异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多样,如童话、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类型的题材阅读带来的感受与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题材特点,用题材相近的文本开展“同题材”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方式来阅读文本,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文章的立意,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同一题材的主题与情感特点,体会同一题材不同作品的作者想法与态度,直面各类文本的特质,培养分析与对比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将相和》和《晏子使楚》为例。两篇课文题材相近,都是描写历史人物。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其进行比较式阅读。如:“晏子与蔺相如在人物特点上有没有什么类似的地方,在文中哪个地方可以体现?这两个历史人物之间的差别又在哪里?为什么两个人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通过讨论,学生会进一步理解晏子与蔺相如的爱国情怀、两人的大智大勇。但晏子话语不露声色,巧妙回击,内含讽刺意味,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而蔺相如不畏强暴,胸怀坦荡,有智慧更有勇气。从而总结这些文章在选材、主题以及所抒发的情感上的特点,在比较中理解文本特点。通过多文本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方法,让学生更智慧、更深入地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对文本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归纳,形成了规范的知识体系。当然,除了历史小故事的对比,有时候写人、写景的文章也适合进行比较,可以从中掌握有益的写作方法,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聚焦作品风格,在比较中开阔视野


  不同的作家有着不同的创作风格,在作品中也会融入不同的个人色彩。如李汉荣的作品往往善于运用想象,毕淑敏的作品有着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而朱自清的作品则是细腻生动,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走进他们心中的世界,在阅读中触摸爱国、爱家、爱大自然的柔软情怀,学生的发现与感悟将会更加丰富。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开展比较阅读,有助于透过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逐渐体会这一作家的写作情绪和描写手法,在对比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出自诗仙李白的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古诗。作者既没写情多深,也没感叹意多长,只写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但却耐人咀嚼,“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在引导学生熟读古诗、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呈现李白所作的其他离别诗,如《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从诗词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思想感情等角度开展比较阅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创作时的心情以及诗人的风流倜傥与较强的主观色彩,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能理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意境开阔,感受到依依惜别的情谊和抒情短诗末尾精巧含蓄的艺术效果。
  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文本精彩的语言和字里行间丰富的情感,还有对每位作家写作风格的体会与感知。比较相同作家的作品,感受每个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及方法,有利于更加深入地掌握文本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避免出现思维定式,形成阅读分析能力,益处可谓多多。
  总之,阅读是学习语文的起点和基础,是学生个体自主研读、深入文本的过程。适时适度地阅读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善于思考,学会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比较阅读是切实可行的,能达到高效的阅读教学目的。通过比较,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读书契机,让学生更高效地去应对阅读和写作中的重难点,在感悟文本内涵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理解、分析和感悟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不失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的第一“神器”。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张渚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语言积累少,通常认为写话训练很难。其实不然。我们在教学中要点燃学生写话激情,挖掘学生写话潜能,拓宽学生写话空间。通过循序渐进地实践训练,让学生携一份童真和一颗童心来书写自己的精彩童年。一、点燃激情,写话训练早起步  1.循序渐进,每日一句。拼音教学一结束,我在原来每天“说一句话”的基础上,提倡学生用拼音来写一句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第二天,学生的写话本里就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性质部分提道:“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在这样的宏观导向下,妄图两耳不闻窗外事,单凭固化的模式、老旧人物素材“堆积”出一篇文章来应付高考是万万不行的。因此,我们除了要积累
期刊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动态学习方法。项目式学习主张借助学习项目提出问题和任务,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活动·探究”单元是落实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缺少经验,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在实施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将项目式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可以将学习任务单落到实处,促使“活动·探究”单元突破实施困境。许多人都提倡通过项目式学习实现语文教
期刊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伯恩斯坦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加强对话,课程与课程论之间应当处于一种开放的关系之中”。依据整合的语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打通学科壁垒,将诸多学科有机整合,变“单篇教学”为“组块教学”,从课程、文体以及项目活动等不同的视角,对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练习等作出整合。整合式教学,是提升语文教学效能的有效路径。一、基于“读写论”视角进行语文教学整合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追问”作为不可缺少的调控手段,是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有效的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机智。  现结合本人的课堂实践,谈谈“追问”在《孤独之旅》教学中的作用。  这堂课围绕感悟“孤独”这一主问题展开,安排三个环节:朗读课文,抓情节,感知“孤独”;跳读课文,理环境,感悟“孤独”;精读课文,寻细节,理解“孤独”。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环境
期刊
【摘要】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想象力的培养是创造力的基础,幼儿想象力发展能开发智力,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通过对幼儿学生美术兴趣培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将美术教学与声乐教学,文学舞蹈还有游戏融会贯通,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美术教育必须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出发,注意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的自由创作。  【关键词】想象力;幼儿美术教育;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作文内容“假泛空”盛行。“课标”明确指出,习作中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学生习作中的“假泛空”现象依旧盛行。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从生活中取材的意识,平时没有积累生活化素材的习惯,写作全靠“胡编乱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天平一度在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间徘徊,与之相对应的“公众话语”与“个性话语”就成了语文阅读教学中两大重要的议题。“公众话语”所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必然是阅读教学所要传递的内容,但个性化阅读、开放性的理解也是学生发挥“个性话语”的关键。如何找到“公众话语”与“个性话语”的平衡点,是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取向需要思考的重要议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习的大部分内容围绕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互动的教学过程,提倡教师为学生构建多元的互动形式,帮助学生实现与课本、与老师以及生生之间的充分对话,以便于学生获得多元的学习体验,从而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因此,对话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聆听、言说、交流、反思、共识、存异等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模
期刊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情况下这里所说的读是指单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都是以单篇阅读为基础的。近年来,群文阅读逐渐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这是一个新的概念,这是面向初中学生开展的新样式语文学习活动,从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到学习方法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同时,由于群文阅读是相对于单篇阅读而言的,所以对群文阅读最直观的理解就是将多篇文本放在一起阅读。这样的理解无可非议,但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