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村教育的发展探索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教育先行。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然存在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师资水平低、流失率高以及农村学生缺失家庭教育等问题。民国时期,晏阳初曾在河北省定县进行了乡村改造实验,对我国乡村建设与发展有重要启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结合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加大财政投入,重视农村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教师执教水平,注重发展家庭教育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改善农村教育现状,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晏阳初;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晏阳初是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先行者之一,平生致力于平民教育活动。晏阳初的乡村改造实验和教育理论体系对当代农村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方法[1]。本研究通过对晏阳初教育实验和教育理论的解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可行方法,希望能够改善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对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已有较大发展,农村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持续增加,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不断完善,“特岗教师”计划颁布后也吸引了一定数量的教师来到农村执教,整体上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村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一)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我国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投入主要来自县乡两级政府,其中尤以县级政府为主,在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的当下,这种以县级政府为主、中央财政补贴的体系可以做到尽量利用各级政府机构的经费和资源,调动各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很多县乡的经济水平较落后,难以保证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农村教育经费的增速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众多需要受教育的农村学生,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远不足。
  (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
  学校是农村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有些学校里使用的教学课本、资料过于陈旧,有些内容甚至不符合农村学生的年龄特点。2017年,教育督导委员会和相关专家组成了14个专业教育督导组对全国29个省份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了实地督导,结果发现全国还有18 351所农村学校未达到“底线要求”,个别省份办学条件达到“底线要求”的比例仅有58%,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学校落后的办学条件在根本上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以及农村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农村教师流失严重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重视农村人才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但目前,一方面,由于相当部分的农村小学、初中位置偏僻、经济条件落后,外地教师难以派进和留驻,当地的教师由于退休或进城执教等原因离开了学校,导致教师不断流失,限制了农村学生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突出,其精力不足,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陈旧的教育内容也不利于农村学生的现代化发展。
  (四)家庭教育缺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成年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工作,留下孩子在农村接受教育,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親戚朋友监管,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家庭教育,无法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加上祖辈的监护人通常年事已高、文化素质水平较低,基本没有精力和能力辅导他们学习,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生理、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农村学生的正常发展。
  二、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一)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是我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是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行者之一。晏阳初认为,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与重心,要改变中国落后的情况,必须先建设乡村。1920年,晏阳初回到中国,开始了乡村建设运动。
  河北省定县是位于中国华北地区一个普通县城,距离当时的大城市比较远,较少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因此,其下辖的农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晏阳初决定将定县作为“社会实验室”,并带领一批留洋博士深入定县,推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践。通过调查,晏阳初及其同事发现,中国农民普遍存在“四大病害”,即缺乏知识、极度贫困、不懂科学技术、缺乏品德熏陶与公民训练。为解决这“四大病害”,平教会在定县展开了各种平民教育活动[2]。
  (二)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启示
  晏阳初的乡村改造实验和平民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虽然后来因为抗日战争而受到一定的阻碍,未能将其教育理念完全贯彻下去,但晏阳初的教育实验及理论体系依然影响深远,为我国当前农村教育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在农村教育中,需要学习和借鉴晏阳初的定县实验,注重经济对教育的支撑作用以及农村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必须利用三大教育方式对农村学生进行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式教育、家庭式教育以及社会式教育的作用。此外,要继续继承发展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内容,将四大教育内容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乡村振兴发展的今天,晏阳初的教育实验和理论体系为农村教育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方法,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正处于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晏阳初的教育思想体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借鉴意义[3]。
  (一)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晏阳初在定县的教育实验充分说明了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方面的支持,较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完善的办学条件下才可以办出更好的农村教育。因此,必须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以及创新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国家应保证财政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水平逐年增加,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最终保证农村学生可以享受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同时,加强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加强资金的审计监督,做到教育经费支出的社会公开,保障教育经费落到实处。   (二)改善农村基本办学条件
  晏阳初认为,三大教育方式中的学校式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之为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必须规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农村学校的位置选择要基于当地地形特点、经济水平等基础条件,并合理设置学校布局,形成各地区小学、初中相互关联的结构,兼顾每个村镇学生的具体情况;还要增开农村特色课程,如传统文化课、农村历史课等,让学生可以学习到农村特色文化、传统习俗,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助力特色乡村发展[4]。
  (三)提高教师水平,吸引更多教师留在农村
  晏阳初一生都致力于发展平民教育运动,他召集了一批留洋归来的博士,下乡发展平民教育。在运动中,晏阳初等留洋博士充分证明了指导教师的重要性。在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振兴的今天,农村教师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现在的农村仍然需要晏阳初所提出的以能力、创造力、奉献精神、品行为主的知识分子[5]。
  首先,要严格农村教师的招聘条件,教学岗位应由考试选拔,应聘前须获得学科教师资格证书。同时,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资格证书年度检查制度,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其次,国家对于农村教师已有的工作补助、生活补助、农村教师津贴等必须按时足额发放并保证补助力度逐年增长。此外,可以给予农村教师住房补贴,使其在农村安居乐教,充分保障农村教师应有的权益。
  (四)注重家庭教育
  晏阳初在定县实验中提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农村教育中,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面对当前众多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在农村教育中可以引导不同家庭之间进行合作教育,从而服务于乡村振兴。
  在农村学生家长中,可以适当挑选一些长期生活在农村且素质较高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家长之间互相联系,在课外,通过家长委员会对留守的农村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提供帮助;还可组建家庭会,家庭会成员间每周定期聚集开会,讨论各自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增强学校、家庭、学生三者之间的凝聚力,弥补部分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五)全面推進素质教育
  晏阳初曾提出了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而乡村振兴离不开素质教育,要在农村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以继续推行晏阳初的四大教育,将四大教育内容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增强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首先,在当今农村教育中除要重视农村学生基本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外,还要注重农村学生艺术情操的熏陶与培养,使农村学生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读写能力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其次,可以通过生计教育培养农村学生的基本生产能力。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计算机等现代化机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也应该被纳入农村学生基本能力教育范围。再次,要通过卫生教育强健农村学生身体素质。目前,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农村学生主动了解公共卫生常识,注重身体保健,更重要的是把卫生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解决农村学生的医疗卫生问题,增强农村学生的体质。最后,必须通过公民教育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农村教育中同样要重视综合素质教育,激发农村学生的道德观念,使之明确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为乡村振兴储备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献玲,李明建.试析晏式平民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农村教育的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3(2):927-929.
  [2]张志增.晏阳初及其主持的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J].中国职业技术育,2016(34):117-123.
  [3]赵万祥,赵阳.晏阳初农村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J].长春师范大学报,2015(9):138-141.
  [4]刘春生.晏阳初教育思想对新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15.
  [5]董松玲.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农民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4(35):187-18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先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就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以重庆市梁平区为例,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归纳总结,并从巩固脱贫成效、制度化建设、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相对贫困治理方面,提出梁平区“四转变+一统筹”衔接策略,最后就具体衔接中的注意事项一一进行阐述。  关键词:梁平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自2015年精准扶
期刊
摘 要:工伤是社会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会给个体带来沉重的负担,具有突发性、危机性和损害性较强的特点。本文以社会支持理论为介入理论,对工伤患者进行个案研究,分析介入过程、方法,总结成效。研究发现,在社会支持理论指导下,社会工作不仅可以缓解工伤患者的负面情绪,而且可以增加患者关于工伤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患者的成长与工伤维权的成功。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支持理论;工伤患者;个案  一线工人们的辛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回归并超越乡土中国。河南省信阳市帅洼村融合社区营造理念进行乡村建设,开展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帅洼村的社区营造现状,以内生发展理论为基础,分析帅洼村的资源、技术、产业、文化等内生性动力,了解其优势与不足,并尝试从多个层面激发帅洼村的内生性动力,以期推动帅洼村的振兴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区营造;内生发展理论;内生性动力 
期刊
摘 要:网络成瘾现象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个人发展、人际交往,甚至引发犯罪,这一系列危害致使青少年社会化进程迟缓。针对青少年网瘾问题,社会工作拥有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实务方法,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和解决其问题。本文立足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视角,对青少年所处的环境以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微观系统进行划分,根据各个系统对青少年的影响,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和原因,从多层面提出介入对策,总结社会工作介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学生因为贫困无法安心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从国家到各高校都应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太原工业学院在实际资助工作中尽管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资助体系,但是贫困认定无法量化给基层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本文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相对比较法”引入贫困认定工作,分析排序法、强制分配法、配对比较法的优点以及使用对象,以大大提高贫困认定效率,并为后期审查提
期刊
摘 要:村改居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异化现象。从空间实践视角来看,村改居的异化实则为空间关系的异化,其表现在村民与居住环境的生态关系中、居民之间的交际关系中、居民与象征符号的认同关系中、居民与政商之间的权力关系中。人地分离的居住环境、立体封闭的住宅设计、造成区隔的符号消费、缺失主体的项目进程共生了这种异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居住空间,打造舒适环境;制定适宜政策,满足居住需求;创建公共空间,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在医养结合理念下,将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和运用“时间银行”的储蓄式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相结合,进一步探索结合二者之优点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行机制、服务平台的建立,以及该模式运行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关键词:医养结合;智慧互助养老;养老平台建设  基金项目:河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 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医养结合下的智慧互助养老模式探究》(项目编号:JXC2019006)。  我
期刊
摘 要:独生子女的意外死亡让失独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对失独家庭现状进行分析,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探究社会工作介入路径,以期能为解决失独家庭心理健康疾病严重、家庭结构解体风险、物质生活保障危机、社会支持网络缺失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倡导“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
期刊
摘 要:中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在全面脱贫后对特殊群体的贫困进行精准识别并厘清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非经济”视角,借鉴A-F方法,从健康状况、生活条件、社会参与及社会保障四个维度分析老年人多维贫困特征,并进一步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老年群体多维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人健康状况、生活条件、社会参与三个维度
期刊
摘 要:农村丧偶老人面对暮年丧偶的痛苦,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传统的农村环境具有一种天然的精神慰藉功能,但城镇化在某种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的农村丧偶老人精神慰藉机制。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尝试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对当代农村丧偶老人精神慰藉机制的重建进行探讨,并从三方面提出重建农村丧偶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丧偶老人;精神慰藉;社会支持网络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农村丧偶老人引起了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