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扬主任辨治银屑病验案

来源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c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林扬主任是扬州市名中医,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治疗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他对皮肤科顽症例如银屑病等的辨治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举一反三,提出了整体一元论的理念。特总结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王林扬;辨证论治;整体一元论
  中图分类号:R758.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11-0103-02
  王林扬主任在多年的辨治皮肤病的实践中,提出了他的思考和见解。即:皮肤病的局部皮肤表现与整体的关系是辨证的,局部是整体的局部,而整体是局部的整体。这个整体必须具有人的整体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统一性,这不仅是皮肤病,也是其他任何疾病的辨证论治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辨证论治最基本的一个属性就是“整体一元论”。笔者总结王林扬主任辨治银屑病验案1例,供大家参考。
  1 典型病例
  张某,29岁。2009年2月1日因“银屑病”初诊。当时主诉为身上出现鳞屑状红斑四个月。自去年10月,全身出现增多鳞屑状丘疹及淡红斑,时痒,曾在外院治疗,无明显疗效。后全身皮疹均为黄豆大小鳞屑性丘疹及小片红斑,轻痒,伴纳差,腹胀,便溏,月经周期短,畏寒肢冷,易感冒,舌淡胖,苔白腻,脉弱。王林扬主任指出,目前银屑病的辨证论治是以局部皮损特点为切入点的从“血”辨治,这是一个中医辨治银屑病的模式。而本病案局部皮损特点为“黄豆大小鳞屑状丘疹及小片红斑,轻痒”,若以局部皮损特点为切入点,以“血”辨治的角度来说,符合所谓“血虚证”的主症要求,但伴发症却不具备“血虚证”的一般要求,而是表现为 “腹胀,便溏,畏寒肢冷,易感冒”等脾系和肺系症状。事实上,本案若一定要以“从血辨治”,那么在辨证过程中,就不得不“削足适履”,把脾气和肺系症状作为“血虚证”的兼证处理。
  王主任指出,辨证时可以整体症为主症,把局部症作为整体症的组成部分去处理,实行“一元化”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下的辨证论治. 就本案来说,要根据所表现的皮肤症状和所表现的脾系、肺系症状辨出这样一个“证”,这个“证”能够同时涵盖和解释皮肤症状和所表现的脾系、肺系症状,并指导其治疗。这就是“辨证论治的整体一元论”。
  王主任指出,主症,就是主要症状,是患者表现的有代表性的最主要的症状和体征,因此“主症”并非是“主诉”。能成为主症,最起码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主症是疾病本质的外在表现,具有规定其他一切症状的产生、变化和转归的决定性作用;(2)主症可以是全身症状,也可以是局部症状;(3)主症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是2~3个相关症状共同组成,但都必须要充分表述出“证”的病因、病位、病性三要素,“抓主症”就是“辨证”的过程。
  上述举例的病案辨证路径以“畏寒肢冷,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弱”切入。从六经辨证为太阴虚寒证。王主任指出,银屑病的治疗,即使要清热凉血解毒,也要考虑体质因素,不可肆意妄为,以免大剂苦寒伤阳,变生他症,加重病情,或致其顽固不愈。该患者辨证为阳虚外寒,脾胃虚弱。治以温阳散寒,益气健脾。用方药:炙麻黄6 g,制附子9 g(先煎),桂枝10 g,生黄芪20 g,防风10 g,炒白术10 g,云茯苓30 g,砂仁9g(后下),赤芍15 g,蜈蚣两条,甘草5 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7日。药后皮损大部分消退,仅下肢剩有少许皮损,舌淡苔腻淡黄,脉右弱,左平,仍纳差,腹胀,便溏。中药原方去甘草加炒山药15 g,栀子10 g,川厚朴7 g,又服半月后,皮损消退而愈。
  按:本病案先予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减。方中炙麻黄、附子温阳散寒;桂枝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助炙麻黄、附子解表散寒;生黄芪、防风、炒白术益卫固表;云茯苓、砂仁、炒白术健脾除湿;蜈蚣、赤芍凉血活血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温阳散寒,益气健脾之效,复诊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 体会
  王主任临床思考、概括,有两种辨证模式。一是传统意义上的病证结合的辨证模式,该证型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主症和伴发症的性质,及局部皮肤症和整体伴发症性质一致。这是一种理论模式,临床实践中这种模式应用机会不多,我们遇到更多的反而是,局部皮肤症和整体伴发症性质不一致。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分析,明确局部皮肤症与整体伴发症的关系,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这就是第二种主症分析的辨证模式。说白了,就是以局部皮肤症为主线,结合整体症或整体症为主线结合局部皮肤症,进行病机分析,看具体情况,形成某“证”。
  王林扬主任认为,如果把“病证结合辨证模式”,称其“辨证”之“常”,那么“主症分析的辨证模式”,可称为“辨证”之“变”。《伤寒论》中对“变证”的辨治的基本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个基本原则对如何解决局部与整体的辨治关系具有指導意义。
  王主任解读文中的病案以“肢冷畏寒”为主症,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加桂枝温阳解表散寒,以“易感冒”为兼证合玉屏风散益卫固表,以“纳差、腹胀、便溏”为挟证,用云茯苓、砂仁、炒白术、甘草健脾除湿,此治证。针对白疕血热、血瘀、毒滞的基本病机,用蜈蚣、赤芍凉血活血解毒,此治病。复诊根据病情变化,随着加减的情况以上已有分析,此不赘述。从辨证思维的方法的角度上说,这是主症分析的辨证模式和病证结合的辨证模式的综合应用,其辨证的思路值得笔者学习和借鉴。
其他文献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生活污水及铜和铅污染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所设Cu2+质量浓度范围为25~300 mg/L,Pb2+质量浓度范围为100~500 mg/L.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Cu2+、P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以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NH4)2S2O8]为引发剂,成功地将对苯乙烯磺酸钠接枝到杜仲胶(EUG)的分子链上,制得磺化杜仲胶(mEUG).采用红外光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微课程已经广泛普及到了我国的各个学校当中,然而,大多数微课程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交互式微课程不仅提供了视频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需要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学前教育教学需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手段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纵观现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无敌丹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69例腰椎骨质增生患者进行本次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89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应用无敌丹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治愈85例,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中治愈62例,有效率为776%,2组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组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云南师范大学世纪金源附属中学全体高三学生为对象,总共调查了高三年级的被试197人。研究结果显示:考试焦虑与生理唤醒、认知因素困扰、学习策略缺乏、学
在水热条件下,以5-(4-吡啶基)间苯二甲酸(H2pyip)和草酸阴离子为混合的桥连配体与Nd2O3反应得到无色块状晶体.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和粉末衍射对该配
成都中医药大学于白莉教授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于教授认为水湿病的发生多与肺相关,其病机关键为肺气宣降失司,水道不通,津液代谢无权。因此治疗此类疾病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在近几年语文高考全国卷中,文言文断句题型一直存在,给很多文言文功底不是很好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其实,文言文断句,是阅读古文最基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Bi3NbO7光催化剂,并进行XRD、BET、UV-Vis DRS表征.以甲基橙作为模型污染物,考察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pH=7时制备的催化剂以Bi3NbO7物相为主,同时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