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执政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a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民生的最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物质生活。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并且和人类社会相伴始终。我国古代就有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得不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德政”、“仁政”等民生主张。进入近代以后,尤其是当各种社会组织中出现了政治组织,而政治组织又走向了自己的最高形态——政党以后,政党与民众就成为了现代政党政治中两个最基本的范畴。政党来自人民,其根子在民众之中,其力量源于人民,因此任何政党没有理由不关注民众、关心民生问题。尤其是党执政以后,解决民生问题和改善民生就成为执政党首要的根本的任务。
  改善民生成为党执政后首要的根本的任务首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人民的利益首先是物质利益,然后是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它们构成了民生的全部内涵。因此改善民生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其次,是由党执政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决定的。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党,执政后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建设,尤其是经济建设。这是因为:首先,革命往往是采用暴力的方式进行,在原有的国家机器和上层建筑被打碎之后,新的国家机器和上层建筑需要重建;其次,革命取得胜利后,执政党面临的往往是一个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要迅速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执政党就必须进行经济建设;再次,当革命的对象已被消灭,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之后,这时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执政的党必须及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建设的根本宗旨和主要目的就是着力于解决民生问题,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幸福、谋利益。这不仅是经济建设的目的,同时也是革命的目的和共产党人对民众的承诺。正是凭着这种庄严承诺和努力实践,共产党才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带领人民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三,是由政党与民众的关系决定的。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代表着阶级和人民的利益。在现代政党政治理论中,与人民相对应的范畴不是政党,而是国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而政党则处于公权力和民众的中间位置,代表和表达民意,充当国家和民众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由于对权力的天然爱好和公权力的天然诱惑,又由于民意和民众的认可对政党的执政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于是政党便经常在民众和公权力之间摇来摆去,时而远离民众、趋近权力,时而又远离权力、趋近民众。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靠近民众,充当民众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因为只有这样,政党才能赢得民心,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民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理论;同时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物质需求问题,即人们的生存问题,因为民生最基本的内涵就是人们的衣食温饱、吃穿住行。民生问题除了有它的物质内涵,还有它的精神内涵,即人们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不仅有经济方面的权利和利益,还有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不管是解决人们的生存问题,还是解决人们的发展问题,都需要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比如满足人们的政治权利,发展民主;满足人们的文化权利,发展教育;满足人们的社会权利,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等,没有哪一样离得开社会的经济和物质支撑。从毛泽东到胡锦涛,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解决民生问题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当然这其中也有过失误,比如建国前后,为了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步子迈得过大过快,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使得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严重背离。但是客观地讲,动机是好的,都是为了把经济建设尽快搞上去,让人民群众迅速过上好日子。文化大革命期间,民生问题之所以遭到严重破坏,其根本原因还是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规律。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把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生状况就能得到大大的改善;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这个中心,民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民不聊生。
  二、必须正确处理好领导与群众、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观点,摆正主人与公仆的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正确处理党与群众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毛泽东十分重视党与群众的关系,曾经把党与群众的关系比作鱼和水的关系,并且生动地指出,党群关系融洽,党就会如鱼得水。为了动员起千千万万的群众,为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而奋斗,毛泽东还为我们党制定了一整套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出:正确的意见往往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又回到群众中去贯彻执行;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邓小平则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领导就是服务。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就是领导与服务的关系,领导群众就是服务群众。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摆正领导与群众、主人与公仆的关系,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自己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唯一标准。江泽民同志则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与群众、领导与群众关系的思想,指出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党要保持自己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战斗力,就必须不断从社会各阶层中吸收优秀份子加入自己的组织,以此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则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首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出经济社会不仅要科学发展,还要和谐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彻底取消了农业税,标志着这个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历史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亲民、近民、为民形象。现在全国安定团结,全国人民安居乐业、人心归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党的执政地位空前巩固,这一切都是我们党正确而理性地处理好了党与群众、领导与群众关系结出的丰硕成果。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党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作为和建树来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三、解决民生问题要有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坚持把民生与民主、物质与精神、生存与发展问题统筹解决
  民生与民主、物质与精神、生存与发展是两两对应的、同等程度的概念。民生与民主并不矛盾,就像物质和精神、生存和发展并不矛盾一样。民生是民主的基础,民主是民生的高级发展形态,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尤其是政治意识觉醒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民主是包含在民生问题里面的,民主是民生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无独有偶,孙中山先生早在《民主主义》的演讲中就对民生问题作了几乎相同的解释。他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由此可见,民生与民主,都与生命息息相关,它们在生命的意义上高度统一了起来。那么怎样把民生与民主、物质与精神、生存与发展统筹解决呢?首先,要改善民生。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满足人们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基本条件,包括老百姓居家过日子的所有要素,例如就业、住房、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福利、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等。民生的主要部分是物质基础,是人人关注的切身利益。民生搞好了,就能促进民主这样的上层建筑得到充分发展,促进民主制度更加巩固。因此,民生得到改善、进步,就其本性和客观性而言,就会成为民主发展的推进器,使民主的发展有充分的民意基础和社会资源。其次,要发展民主。发展民主首先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民主是保证主权在民的国家制度,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实现自己本来就应当拥有的自由、平等、尊严等权利。只有实行民主,才能不断提高包括物质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民生水平。所以归根到底,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民主问题。如果群众关于民生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表达,即使表达了也得不到及时回应;如果多数人关于民生的共同愿望得不到满足,即使是一些合理的要求也得不到解决,就谈不上民生的保证和民生的落实。可见,表达和满足民生需求,需要民主的制度和机制;民主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民生的有力支撑。如果只注重改善民生,而不发展民主,民生就会陷入困境;反过来,如果只注重发展民主,而不致力于改善民生,到头来民主的进程也会大打折扣。
  四、民生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必须采取不同的对策和举措,分阶段稳步推进
  民生问题具有历史性,不同的时代,民生问题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民生思想在我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并且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的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不过在整个封建社会,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虽然统治阶级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但那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之所必须,并不是真正从制度供给的意义上解决民生问题。在近代,民生的含义已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其要义是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在当代社会中,民生状况及其基本结构和指标的改善与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反映着人民的基本生存、生活和发展状况,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和社会利益关系调整与建设的合理化与优化程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还强烈关涉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石问题。因此民生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政治问题。此外,民生问题还具有过程性特征,表现为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民生问题总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向前发展着:首先解决的总是生存问题,然后再解决发展问题;先是满足物质需求,再逐步满足精神需求;先追求经济意义上的权利和利益,再追求政治意义上的权利和利益;先满足生物人和自然人的基本需求,再满足人之作为社会人和政治人的各种需求,最后达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然民生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迁,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代或者同一时代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就要针对民生的具体状况和需求,采取不同的对策和措施,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更不能把过去革命战争时
  期行之有效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用于和平建设时期;既然民生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非一日之功,那么我们就不能操之过急,急功近利,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而只能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分阶段稳步实施。过去那种急躁冒进,指望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历史的教训应该牢记。
  五、解决民生问题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了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主体,又是社会的主体。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且创造了民生问题本身发展的历史;不仅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推动了民生问题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由经济到政治、由生存到发展的飞跃。解决民生问题和满足民生需求的种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终要靠人民群众自己创造。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毛泽东提出了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等著名的群众观点。邓小平也曾经指出:党要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而不能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手中的工具,因此任何恩赐的观点和包办的观点,任何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任何骑在人民群众头上发号施令、作威作福的观点和行为都是行不通的,都是有害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更是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并把它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核心理念。要做到以人为本,除了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外,还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因为以人为本不仅仅强调社会对人的需求的尊重和满足,还强调个人对社会的付出与奉献。这就是说,以人为本并不是要把人民群众置于消极和被动的地位,让人民群众无所作为,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论是对于推动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还是对于民生的最终解决,都具有决定的意义。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任何时候我们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我们党的事业就无往不胜。不仅革命如此,建设和改革也是如此。
  
  注:该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
其他文献
《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作者是被毛泽东赞为"老朋友"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斯诺于1936年6月初赴陕北延安进行访问,4个月后返回北平,
期刊
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N2保护下,以丙烯酰胺为接枝物,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制得了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CAM),并将其应用于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确定了以壳聚糖接
以NOL环试样的拉伸强度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对T700/E-51复合材料的固化制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固化工艺对纤维缠绕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我国农民工人数众多,这样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的发展状况,是当前我们要提高城镇化率,要统筹城乡发展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文章以农民工思想教育和引
杨捷升,邢台南宫县杨家洼村人,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在抗战期间积极参加民兵组织,曾任垂杨县抗日游击大队连长。先后参加对日军的战斗十余次,英勇善战,机智勇敢,多有战
期刊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锁相频率合成器,并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其设计方法与技巧。
IEEE-488接口技术具有通用性、灵活性、经济性及可靠性的特点,在自动测试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编制IEEE-488控制程序时,由于具体系统不同,对软件要求也不同,有时就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经验给出了解决几个具体问题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了便于说明,给出一个用于测量微波器件扫频特性的IEEE-488自动测量系统如图1所示
今年以来,威县常屯乡按照"科学发展、注重民生、构建和谐"的总体要求,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乡上下团结、克难攻坚,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期刊
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制备了大粒径明胶微球,微球平均直径约250μm.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制备的明胶微球进行后处理,得到表面形貌不同的明胶微球.用形貌各异的明胶微球作为微载体
【正】坐落在京广铁路沙河市站东侧的市烈土陵园,殿堂整洁,翠柏丛丛。陵园正门口矗立着一座高十五米的烈土纪念塔,塔的正面镶刻着"杨春增烈土永垂不朽"九个金色大字。这座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