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春满大江马蹄疾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manj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片敢领率先之风的热土。
  1953年,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马鞍山人在日伪残留的工业废墟上炼出了华东地区第一炉振兴之铁、争气之铁。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正当西方敌对势力和苏联紧扼我国国民经济脉搏时,马鞍山铁厂自主研制生产出了车轮轮箍,与象征着民族自强精神和创造力的氢弹、远洋货轮、万吨液压机一起震撼全球。
  八十年代初东风骤起,在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封闭下的马鞍山,创办了安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华安吸塑。马鞍山开始将发展视野延展到海外。
  九十年代初,当全国许多城市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平衡发展不懈努力之际,马鞍山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随后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跨入21世纪,当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于城市之间的竞争时,领跑安徽城市经济发展的马鞍山开始将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定格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并先后高高擎起“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绿化模范城”的旗帜。
  2009年1月,新一年的希望开始在丰饶温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孕育升腾,人们赫然发现一面崭新的“全国文明城市”的旗帜猎猎飘扬在马鞍山的上空。
  
  2008年12月28日马鞍山双喜临门: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正式动工建设;芜申运河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举行开工典礼。长江大桥上接合肥、下连苏杭,成为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新通途;芜申运河为安徽水运“一号工程”,它的建设圆了孙中山先生的百年梦想。此前一天,马鞍山郊区十万农民正式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险。也是在这一年,马鞍山投资7.6亿元实施的40项覆盖全市城乡民生工程件件超过计划进度……
  在春意盎然,新希望勃然萌发的时节里,人们听到这个“城市之骏”清晰而急促的足音。
  
  新兴城市的大开放视野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生的共和国百废俱兴。彼时,国家建设需要大量钢铁,这使得马鞍山矿区和铁厂的建设进度骤然加快。在创业的日子里,老一代建设者们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1953年9月炼出了华东地区第一炉铁水。这既是安徽钢铁工业的起点,也奠定了马鞍山作为全国重要钢铁生产基地的地位。195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马鞍山建市。
  建市之初,整个马鞍山市区人口不足6万,几座小高炉,一条半边街。马钢运输矿石、产品的自备蒸汽机车昼夜穿梭于市区。而当时市区没有公交车,通往南京的班车要绕行郊外的国道。民谚戏称:马鞍山一大怪,火车跑城里,汽车跑城外。
  说起铁路,退休铁路工人史勤生记忆犹新。1953年,他刚参加工作时车站规模很小,两股铁道,每天只有南京到芜湖的两对客运列车运行,货运量也非常有限。工作场所没有自来水要到附近的水塘去拎,扳道需要臂膀,晚上的信号灯就是一盏光线昏然的煤油灯。在史勤生眼里,马鞍山就是在近乎一张白纸上的基础上开始创业的。
  不过,新生的城市很快迎来新一波建设高潮。来自东北鞍钢的熟练工人,上海、无锡的技术人员,南京的社会青年,以及皖江沿岸农民共同构成了这座新兴城市的第一代居民。
  正是移民的基因所在,马鞍山的性格中从一开始便有了鲜明的开放性。进入新世纪,马鞍山主动走大开放的发展之路。以城市诗歌文化为抓手,自1989年起每年都举办李白吟诗节,弘扬诗歌文化,唱响和谐旋律。尤其是2005年国务院批准马鞍山市承办首届中国诗歌节,这里更是成为诗歌的海洋,“谱写诗意中国的和谐篇章”的殿堂。在盛大的节日里,人们把酒吟诗,以诗会友,让慕名而来的宾客流连忘返,有不少人士便将自己的未来投资到这片热土。
  


  请进来的同时,马鞍山更加注重更大视野的区域经济合作。马鞍山沿江近海,与长三角地域相连,人文相近。近年来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尤其是人均指标在全省领先,甚至超过长三角的部分城市,马鞍山人开始暗下决心,积极争取加盟“长三角俱乐部”。2005年8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强势推进东向发展、加速实现“两个率先”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在思想观念、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接轨长三角,实现奋力崛起。在“东向”的同时,马鞍山同样注重身边兄弟城市的“手足情”。在皖江开发开放上,马鞍山紧紧围绕沿江城市带建设和马芜同城化建设,在竞争中实现共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8年,马鞍山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4%;实际利用内资突破200亿元大关,这其中,来自江浙沪企业的投资占到70%以上。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完成进出口总值32亿美元,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超过70%。
  一切迹象表明,大开放格局正在马鞍山形成,马鞍山的热情怀抱正在得到积极回应。
  
  三大基地的现代化设计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产业的竞争,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对此,马鞍山确定了打造“三大基地”,与长三角实现“六个对接”的发展思路,即:通过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成为安徽东部最强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基地。
  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是马鞍山发展的要务所在。马钢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曾经打造出世界上生产火车车轮轮箍规模最大的生产线、国内第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和第一条“H”型钢生产线,填补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空白。但马钢并未因此固步自封,而是抓住难得机遇从重大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入手,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先后投资400多亿元,实施完成两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建成冷热轧薄板、镀锌板和彩涂板等生产线,形成了以冷热轧薄板、“H”型钢、高速线(棒)材、高速车轮为主导,具有马钢特色的“板、型、线、轮”产品结构,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88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700亿元。2007年9月,马钢新区500万吨热冷轧薄板及深加工综合生产能力的形成,使马钢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产品结构明显改善,马钢的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马钢第一波建设高潮和新世纪马钢新区建设都有铲除山头的重活。这对曾任马钢矿山设计处高级工程师的彭秀昭来说,无疑是个最能引发感慨的话题。1955年,这位毕业于东北工业大学的高材生和建设者们投入到马钢新的建设中。由于过去日伪时期留下的几座小高炉地质条件不好,设计者决定挖掉半个桃核山建设新高炉。当时的施工机械极度缺乏,只有爆破后靠人抬肩扛清运土石方,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把60多万立方米的山头削平。
  


  进入新世纪,马钢新区选址于慈湖地区,工地上横亘着三座山头。2005年初,新区建设指挥部决定举马钢之力啃下这块“硬骨头”。5个月后,当人们再次来到这里时惊讶地发现,三座山头早已荡然无存。五十年前,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削平半座山头,如今却在5个月内搬走三座山头。时代不同了,生产力实现巨大发展,但是马钢人创业、创造的精神却一脉相承。
  事实上,在马鞍山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还不仅仅是马钢的“一枝独秀”,也有地方工业的“万紫千红”:具有自主创新品牌的华菱重型卡车、星马混凝土专用汽车已在全国销售市场占据半壁江山;以工业钢绞线、回转支承、刃模具、稀土锌铝合金镀件、球墨铸管等产品为主的高性能新型钢铁材料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新型工业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强力支撑。2008年,马鞍山国家“863”新材料基地主体园区基本建成,与慈湖新材料产业园、当涂新材料产业园、佳达软件园和华骐环保科技园共同构筑了马鞍山高新技术产业高地。据悉,2008年马鞍山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88家,高新技术产品总数达到129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幅首度超过工业经济增幅。
  


  在马鞍山丰饶的土地上,两翼有山,江河湖圩相连成网,地貌构造丰富,是开发绿色食品和休闲农业的理想之地。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乳业、畜禽、水产、农产品蔬菜、粮油和苗木等六大产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65万亩,农户16.5万户,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82个,其中包括农产品加工、水产品养殖、农副产品批发等4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008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2%。
  人们常用“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形容马鞍山江南园林城市的特征。“一湖”指位于马鞍山市中心的雨山湖。环绕雨山湖的雨山、佳山、梅山、猫子山等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尤其是采石矶的翠螺山,挺立长江,形成悬崖之势,与雨山湖遥遥相望,江水湖面相得益彰。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成为马鞍山发展旅游业的独特“法宝”。此外,马鞍山的山水因蕴涵深厚的人文而富有生气——1500多年前的马鞍山被谢朓誉为山水都;两百多年后,山水都又成为诗仙李白的终老之乡。
  如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马鞍山将其发展定位于“休闲旅游基地”。经过全面的调研,全市策划储备了70多个重点旅游项目,建立了“十一五”重点旅游项目库,总投资额80多亿元,努力构建沿江旅游带、中心城区旅游片区、城市东部旅游片区和青山旅游片区“一带三区”的休闲旅游业总体空间布局。经过不懈努力和科学经营,如今一座以青山绿水为构架,荡漾着人文诗意气息,拥有别样品味情趣的休闲文化旅游魅力之都,正以独特风姿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热切目光。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追求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造福城乡居民。进入新世纪,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更加关注城乡协调,统筹发展,始终强调要让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2007年5月,《中共马鞍山市委关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速构建和谐马鞍山的若干意见》得以通过,马鞍山高层开始把为城乡人民办实事作为促进全面发展转化为执政行动。次年7月,马鞍山市委进一步通过了《关于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决定》。得益于多年来坚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实践,马鞍山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履铿然从容,由此进入共同富裕的崭新阶段。
  城乡一体统筹发展过程中,马鞍山首先抓住支农这一关键环节,坚持“三个高于”的要求,即: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与此同时,马鞍山还坚持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造福城乡居民:2003年全面开展对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整治;2004年消除1374户农村特困户人居草房,建起新瓦房;2005年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实行城乡特困家庭子女入学和就业援助制度;2006年建立城市非职工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城区低保对象重病救助和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大病救助机制;2007年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程,建立起农村保洁员队伍;2008年,农运班线覆盖率达到92.5%,郊区10万农民领到了医保卡,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医疗保险等。
  2009年第一天,雨山区芦场村孪生兄弟张大勇和张小勇显得格外兴奋。这对儿视力自幼残疾的兄弟在区残联关心和帮助下,欢欢喜喜到天福纸箱福利企业就业,月均收入每人千把元,兄弟俩盘算着今年可以过一个好年了。事实上,张氏兄弟的高兴事还只是马鞍山实施残疾人关爱工程给残疾困难群体带来实惠的一个例子。来自民政部门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马鞍山市区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已达90%以上。
  与残疾人就业形势同样令人鼓舞的还有更大范围就业工程的实施。马鞍山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这条主线,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就业。据市劳动保障部门统计,近五年来全市实现新增就业岗位13.5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岗位8.6万个,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岗位1.5万个,农村劳务输出新增11万人。仅2008年一年,市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高达7亿多元,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全年城镇劳动保障五大保险覆盖面达95%,比上年提升0.2%。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作为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马鞍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一直很大。近年来,马鞍山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先后启动了雨山、佳山公园建设,雨山湖综合治理,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绿化工程,江边1500户居民搬迁等一批环境保护项目,开展创建生态城市活动。
  随着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强,工业污染明显得到控制。近几年,马钢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关停了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生产线,淘汰了落后的生产工艺。使得马钢吨钢综合能耗、水耗达到全国钢铁行业重点企业的先进水平。五年来,马钢减少的废气折合标准煤300多万吨,水循环使用率提高10%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一批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投入,以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成运行,马鞍山环境热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雨山湖、采石河和慈湖河综合整治工程,让水体水质显著改善。持续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基本解决了“城中厂”、“厂中村”、城区炉窑扰民等问题。
  马钢退休工人孙有龙对此深有体会。他家原先住的小薛村属于马钢厂区一角。由于与企业相连,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和邻居们。2006年8月,马鞍山市政府实施对小薛村整体搬迁工程,176户居民迁入位于风景秀美的东城花园新居。望着宽敞的新房,绿意盎然的小区,以及小区旁潺潺流过的慈湖河,孙有龙激动地说,从小薛村的山窝窝换到这样环境优美的小区,真像做梦一样!
  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出发点,马鞍山在“两山一水”治理上也取得显著成效。
  雨山、佳山位于中心城区,占地50公顷。以前山上植被主要是针叶林,林相单一,不利于防止病虫害,也限制了生物多样化。2004年,马鞍山把“两山”公园改造列入当年实事项目,投入3900万元,营造出具有园林特色的自然景观。改造后的“两山”种上了四十余种珍贵树木、近百亩竹林和300多种地被植物,佳山、雨山呈现出四季见绿,三季花开的美景。生态环境的改观,让山上重现了野生动物的踪影。“两山”管理所职工刘明梅说,过去山上都是针叶林,出现虫害就靠打农药治理,现在不打农药也不用担心虫害了。
  同样位于城市中心区的雨山湖水过去水质恶化,生态系统几乎无存。通过制定利用水生动、植物进行生物净化方案,投放螺蛳、蚌类及各种鱼类,种植多样水生植物,雨山湖不仅实现了水体净化,水体景观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今,沿湖绿树成荫,岸边不时有老人盘腿席地而坐,面湖垂钓。在这座繁华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中,一幅幅水乡胜景图悄然映入人们的眼帘。
  2007年12月,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功之后,马鞍山又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启动并实施《马鞍山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发展,生态市建设扎实推进。马鞍山人开始将他们的绿色畅想曲演绎得更深更广。
  正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向往,马鞍山128万市民又孜孜不倦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众手浇开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马鞍山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城市,在2009年开年之初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至此马鞍山创建活动一路走来,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诸多荣誉称号。每项荣誉,每个称号都折射着熠熠光芒,而“全国文明城市”则是这些名片中最为靓丽的一张。
其他文献
豫中平原腹地,闻名遐迩的汉魏古都--许昌.rn在这块土地上,曾留下过帝王将相摇撼乾坤的足音,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侠士英杰驻足居留,祈望效仿先贤的文治武功,得偿报国夙愿.
针对方向图可重构天线阵列的稀疏布阵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扩展酉矩阵束算法的优化设计算法。首先建立以阵元位置和多组激励为变量的多方向图联合稀疏优化模型,并利用期望方向图
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也是一个国家、地区、企业乃至个人的软实力、无形资产.企业的信用状况关系到自身生存和发展.过去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大量存在着潜规则、失
期刊
活得潇洒、生活闲适,这就是圣地亚哥给我的最终印象。  从洛杉矶驱车向南,沿着无聊的5号公路开上2小时就能到达美国人心中的度假胜地圣地亚哥。还未办理入住,迫不及待冲向拉霍亚海滩,如孩童般奔跑到海滩边的巨石上,伸出双手试图触摸一人多高的海浪打在巨石上四散开的浪花。这就是圣地亚哥给我的第一印象,海涛声声、四季如春。然而,在之后两天的游览中,圣地亚哥为我带来更多的惊喜。  圣地亚哥位于美国本土西南角,是加
平台软件的主要能力rn平台软件的价值在于对上层应用平台提供开放聚合的能力和标准应用接口,为上层深度应用平台提供支撑.一是基础ICT能力,包括云计算、网络控制、终端、实时
摘要:对于土建结构工程而言,要想保障施工顺利进行,首先要确保土建的结构安全,避免在施工中或是交付后发生坍塌现象。本文基于土建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土建工程在设计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帮助优化土建设计,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土建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我国土建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在设计上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土建工程的质量安全主要由设计阶段以及施工阶段两者相互
2017年2月16日,利用社会资本建设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会长任珑,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副会长李小林,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总经理平庆
期刊
【摘要】我国A股和H股的市场分割造成了许多交叉上市的股票出现同股不同价的现象,而合理的价差是投资者和股票市场所能接受的。但诸如浙江世宝这样的企业,由于受到爆炒,其A股相对H股溢价率严重偏离常态,这也直接反应了我国民营企业A+H股的定价受到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A+H股 市场分割 溢价率 定价方法  一、背景  在不断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人民币也逐步实现了市场化,香港和内地
河南省南阳市北枕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是三面环山的盆地.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谓是一块灵山秀水之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