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触景联想是指由某种意外或偶然事件的出现而引发的对另一事物的感知和再认识。这里的“景”是广义的,它泛指突发或展现出的一切事物状态、现象等。触景联想的最大特点是突发性和偶然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是由于这个特点,运用触景联想法就要求人们对突发或偶然事件有捕捉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电池组的发明为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谁能想到它的发明却是得益于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由此产生联想才完成的。1771年,一位名叫卢吉·高尔瓦尼的意大利生物学家,正在用青蛙做实验时,突然从莱顿瓶中飞出一点火星落到一只青蛙的腿上,蛙腿抽动了一下,他感到奇怪。心想:肌肉只在有生机的时候才能收缩,为什么无生机的肌肉也抽动起来呢?他知道闪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若在雷雨来临之际,将几只青蛙腿放在窗外,观察青蛙腿是否能动呢?于是,他在一个雷雨天里,把几只蛙腿挂在窗外的铁栅栏上,并用铜钩钩住以防被风刮走。他发现青蛙腿上的肌肉动了起来,并且动了很久才停下来。后来,他在晴朗的日子里,又做了试验,青蛙腿仍在抽动。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青蛙腿与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接触,青蛙腿都会抽动。他断定,电和生命必然有着某种联系,有生命的东西都带电。他觉得这种“动物电”在动物死后不会立即消失,所以肌肉在触及两种不同的金属时仍然抽动。后来,有位叫阿桑德罗沃塔的意大利科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他多次做了电实验,但没有证实肌肉带着不寻常的电量。肌肉与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时,电可能是金属产生的,而非肌肉。如果真是这样,或许在没有肌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金属发出电来。他想,假如用一块潮湿的硬纸板来代替潮湿的肌肉,并把它放在两种不同的金属上情况会如何。1794年,他发现既不需要摩擦,也不需要任何肌肉组织亦可发出电来。假如把两种不同的金属放在盐水里,金属将发生某些变化,并产生电。其中一种金属带正电荷,另一种金属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1800年,他准备了一套盛有盐水的钵子,然后把弯曲的铜条的一头放在第一个钵子里,另一头放在第二个钵子里,使铜条的两端都浸在盐水里;他又将锡条的一头放在第二个钵子里,另一头放在第三个钵子里。再将一根铜条的一头放在第三个钵子里,另一头放在第四个钵子里,这样连续放几个钵子。结果所有的铜条都带正电荷,而所有的锡条都带负电荷。然后,他用导线将这一串钵子中最后一个钵子里的锡条与最前面一个钵子里的铜条连接起来,于是,一端的过剩负电荷通过导线流向带正电荷端,至此,他完成了电池组的发明。
触景联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异常现象”抓住不放,要严密思索“异常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异常”与正常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并找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两位科学家正是对他们所见的“异常现象”穷追不舍,寻根探源,才促使最终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触景联想产生的发明有许多,人们常讲的“由灵感所悟”,很多就是由此而来。由“触景”产生的联想并非上帝的恩赐,它只为头脑有准备的人“造福”。头脑里“空白”或无所事事的人,触“景”也会视而不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是运用此方法的关键。
电池组的发明为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谁能想到它的发明却是得益于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由此产生联想才完成的。1771年,一位名叫卢吉·高尔瓦尼的意大利生物学家,正在用青蛙做实验时,突然从莱顿瓶中飞出一点火星落到一只青蛙的腿上,蛙腿抽动了一下,他感到奇怪。心想:肌肉只在有生机的时候才能收缩,为什么无生机的肌肉也抽动起来呢?他知道闪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若在雷雨来临之际,将几只青蛙腿放在窗外,观察青蛙腿是否能动呢?于是,他在一个雷雨天里,把几只蛙腿挂在窗外的铁栅栏上,并用铜钩钩住以防被风刮走。他发现青蛙腿上的肌肉动了起来,并且动了很久才停下来。后来,他在晴朗的日子里,又做了试验,青蛙腿仍在抽动。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青蛙腿与两种不同金属同时接触,青蛙腿都会抽动。他断定,电和生命必然有着某种联系,有生命的东西都带电。他觉得这种“动物电”在动物死后不会立即消失,所以肌肉在触及两种不同的金属时仍然抽动。后来,有位叫阿桑德罗沃塔的意大利科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他多次做了电实验,但没有证实肌肉带着不寻常的电量。肌肉与两种不同金属接触时,电可能是金属产生的,而非肌肉。如果真是这样,或许在没有肌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金属发出电来。他想,假如用一块潮湿的硬纸板来代替潮湿的肌肉,并把它放在两种不同的金属上情况会如何。1794年,他发现既不需要摩擦,也不需要任何肌肉组织亦可发出电来。假如把两种不同的金属放在盐水里,金属将发生某些变化,并产生电。其中一种金属带正电荷,另一种金属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1800年,他准备了一套盛有盐水的钵子,然后把弯曲的铜条的一头放在第一个钵子里,另一头放在第二个钵子里,使铜条的两端都浸在盐水里;他又将锡条的一头放在第二个钵子里,另一头放在第三个钵子里。再将一根铜条的一头放在第三个钵子里,另一头放在第四个钵子里,这样连续放几个钵子。结果所有的铜条都带正电荷,而所有的锡条都带负电荷。然后,他用导线将这一串钵子中最后一个钵子里的锡条与最前面一个钵子里的铜条连接起来,于是,一端的过剩负电荷通过导线流向带正电荷端,至此,他完成了电池组的发明。
触景联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异常现象”抓住不放,要严密思索“异常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异常”与正常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并找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两位科学家正是对他们所见的“异常现象”穷追不舍,寻根探源,才促使最终的科学发现和发明。
触景联想产生的发明有许多,人们常讲的“由灵感所悟”,很多就是由此而来。由“触景”产生的联想并非上帝的恩赐,它只为头脑有准备的人“造福”。头脑里“空白”或无所事事的人,触“景”也会视而不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是运用此方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