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察评估体系“活”起来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48291485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幼儿是教师需要了解的对象,观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去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问题和需要,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在观察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怎么观察幼儿,有哪些依据?幼儿的行为是怎么发展的,有哪些规律?等等。幼儿的行为复杂多样,在观察中没有抓手会让教师迷失方向。对于教师们的种种困惑,我园的解决路径是制定《儿童发展观察评估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观察评估工作。
  在“活”教育的背景下,我园的评估体系也是“活”的,那么怎么理解“活”呢?本文以语言领域为例,介绍我们的观察评估体系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让观察评估体系“活”起来。
  一、观察评估体系是什么样子的
  我园的《指引》是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共同制定的,几位专家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将其中五大领域32条目标整合为25个“发展关切点”。其中每个关切点给出“内涵解释”“发展进程”“进步台阶”及“典型表现”的描述,并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示例”帮助教师把观察到的幼儿日常行为与相应的进步台阶初步建立联系,让教师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解读幼儿表现、评估幼儿发展的敏感性。例如,语言领域的6个关切点为:倾听与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前识字和前书写能力。
  《指引》没有按照年龄段来区分幼儿的能力发展,而是用进步台阶来表示,因为我们认为幼儿的成长是台阶式连续发展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可能处于不同的台阶。对于进步台阶,专家们只给出了台阶一、台阶三、台阶五的典型表现,将台阶二和台阶四留白,这是因为专家们做的是最具典型性的部分,其他内容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丰富。台阶的典型表现是专家们根据大量案例总结出来的,每个台阶都有幼儿的典型行为表现,通过对典型表现的举一反三,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见右表)。
  在制定《指引》之前,我们主要通过学习《指南》来观察和了解幼儿。有的教师会有一些困惑,比如已经有了《指南》,为什么还要制定《指引》呢?因为《指南》为我们提出的是幼儿发展的目标,而《指引》中的台阶能让我们看到幼儿是怎么达到这些目标的,看到幼儿发展的过程,知道幼儿不是跳跃式发展的,而是逐步发展的,从而让我们更好地去观察和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另外,专家们还帮助我们做了去粗取精的工作,《指引》简化了《指南》中的目标。例如,语言领域的目标从比较复杂的二级目标变成了简洁的一级目标,在《指南》中语言领域分为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目标,两个目标下各有三个子目标,而在《指引》中语言领域只有6个发展关切点(见下图)。简化了目标的《指引》便于教师理解和记忆,也便于教师在实践中运用。
  二、如何让观察评估体系“活”起来
  在“活”教育的背景下,《指引》也是“活”的,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另外,虽然专家帮助我们制定了《指引》,但《指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收集更多幼儿的行为事例,不断加以丰富和调整。《指引》的“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的意思就是,通过专家们初步制定《指引》,给出各领域关切点的发展进程和进步台阶等,指引教师开展观察评估工作。
  幼儿的行为表现是复杂多样的,但《指引》提供的是一些较粗略、最本质的东西,教师不用直接对号入座。为了不给教师太多条条框框,方便教师记忆,也为了给教师一些空间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更好地观察幼儿、理解教育评估体系,《指引》除了简化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每个台阶给出的都是一些最典型的表现,而不是所有的表现,需要教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例如,小班幼儿在研究汽车时,参观了警车,对警车上的标记(见下图)很感兴趣,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
  教师:你们看到警车上面有什么?
  童童:这五颗星星和五星红旗上的是一样的。
  乐乐:也和大班哥哥姐姐升的国旗上的一样。
  昊昊:是一样的,是中国的。
  标记也是一种阅读材料,所以我们判断孩子们体现的是阅读兴趣这一发展关切点。可是,当教师想要去对照台阶一的典型表现时,教师发现没有相关内容。结合对幼儿的观察,对比台阶一的其他表现,如“喜欢在成人的陪伴下边看图书边讲故事”这一典型表现,教师觉得对标记感兴趣也可以是台阶一的典型表现,因此初步判断案例中的孩子处在台阶一的水平上。可见,对于专家制定的《指引》,我们需要灵活地去运用,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专家提供的“活”的《指引》,给了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和理解的空间,让我們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有了抓手,也帮助我们提高了对幼儿观察的敏感性。
  (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专家和教师都起着重要作用。“自下而上”是教师对照专家给出的幼儿发展进程,在开展观察评估的过程中积累一些典型的行为事例,同时不断丰富自己对幼儿发展进程的理解。
  1.教师自己在实践中初步理解
  我园利用一款叫“时光迹”的软件来支持教师的观察评估。在“时光迹”里,教师可以记录自己对幼儿的观察和幼儿的一些行为等。但是,教师不仅仅是简单记录,还需要评估观察到的幼儿行为。为此,教师需要判断幼儿的行为体现了哪一个领域的哪个发展关切点,再通过对应典型表现判断幼儿处于发展的哪一个台阶。
  例如,一位教师在“时光迹”里记录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对话,这个孩子主动跟教师分享自己的建构作品及她的一些有意思的想法,她用雪花片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见下图),而且这几个字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这个孩子非常有想法,她说用红色和黄色搭“国”字,是因为这两种颜色是中国人喜欢的颜色,还是国旗和故宫的颜色,等等。
其他文献
作文PK台,好看你快来!  本期主题:以“好书如同音乐”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  本期作家:汤素兰  本期小作者团队: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五年级    好书如同音乐 汤素兰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假如你要到一个孤岛上去,除生活必需品外,随身只许带一样东西,你带什么?有的人说带随身听,有的人说带游戏机,有的人说带棋牌。对我而言,最好的选择是带一本书。因为随身听和游戏机要用电池,电池用完了,就不
我园有一棵柿子树,起初,由于它种在角落里,没怎么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但随着我园开展对种植课程的研究,我们逐渐意识到自然资源对孩子的发展价值。于是,10月的一天,我特意带着中班孩子散步来到柿子树前。那时,树上不少柿子已经成熟了,孩子走近时,一个柿子正好掉落下来,孩子们都凑过去看,谈论起来:“这是西红柿。”“不对,这是柿子,我认识,我家有柿子树。”“我在超市里见过。”“柿子甜甜的,我吃过。”“树上的柿子
作文是个老话题,常说常新。过去都是老师说,学生没有发言权。这次改变“游戏规则”,同学们畅所欲言,老师悉听尊便。目的只有一个:让作文不再是学习路上的拦路虎,而是我们的好朋友。    培训与自修  五(1)班陈湘莹    语文测验是我最担心的,因为里面有我最怕的作文,我经常因为作文写得不好而烦恼。妈妈让我参加作文培训班,以此来提高我的作文水平。作文培训班的老师凶得不得了,说什么“如果你不好好学的话,马
本期主持方卫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每一首漂亮的童诗,总能在某一个方面,带给我们意外的感动、震撼或欢喜。    要是苹果只有一个,  它准装不满大家的提篮。  要是苹果树只有一棵,  挂苹果的树丫也准覆不满一园。  然而一个人,要是他把  心灵的善良分散给大家,  那就到处都会有明丽的光,  就像
第一次号啕大哭是在我7岁夏天的那个傍晚,那哭声之强之烈,一直穿透岁月,到现在还能听得到。  那时,我和妈妈刚搬到乡下,我学会了剜菜。嫩菜人吃,老菜喂猪。我从7岁喂猪一直喂到12岁。在夏天,我的猪一天一天吃着我剜回来的菜,健康而瘦弱——吃不饱糠和粮食,它只能瘦,但却是好猪。  傍晚,我拎着自己的小筐,偎在大门口,等下学的丫头们回来。她们一回来,就挎上筐,在当街喊一嗓子“走啦”,就结伴奔大地而去。我一
从前,有一个人坐在席铺上与朋友你一下我一下地下着围棋,眼看局势对自己很不利。  “嗯……”  他全身贯注地沉思着,一口接一口地吸着灭了火的香烟。  “瞧你哟,这副怪样子,火灭了还不知道,咯咯咯……”  在隔壁房间做针线活儿的老伴看了直发笑。  “你呀,一着迷,就成了这个样子。火已熄啦,还吸着,真叫人好笑!”  她光看着席铺那里在发笑,忘了手头做的针线,结果把衣服的袖口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  厨房
每个人的生命长度是用时间来丈量的,而一个人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时间长河中流淌出意义,就要学会管理时间。浙江象山县海韵幼儿园从幼儿“迟到”这一生活事件入手,引导幼儿通过感知、操作、体验来积累有关时间的经验,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敏锐地捕捉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迟到现象容易被幼儿以及家长忽略,但敏感的教师却能从中捕捉教育契机,让幼儿通过对“迟到”的各种感悟、体验,丰富对时间的认知,促进幼儿学
那时我大约只有14岁,年幼疏忽,对于卡尔·华尔德先生那天告诉我的一个真理,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之后我就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卡尔·华尔德是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上课的时候,他忽然问我:“你每天练琴要花多少时间?”我说:“大约三四个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他说,“你长大之后,不会每天有长时间的空闲的。
本期主持方卫平(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在父与子之间,有一条很特别的情感连线,这里常常没有太多的语言和太细密的温存,却充满了理解和信赖的力量。“父亲”是一个令人敬畏的称呼,对儿子来说,父亲就是整个世界的开启者;而对沉默的父亲来说,自己所有向前的努力,只是为了那个始终站在他身后的儿子。    我爸爸
生活像一幅画,任你描绘七彩的人生;生活像一首诗,任你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世界!的确,童年的快乐时光不断地在我们的身边呈现:学校大课间活动,我们在球场上尽情地挥洒汗水;秋游,我们去大自然探险,采摘各种新奇的水果,挑战各种机动游戏……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有梦想,只要勇于实践,你就会从中收获其中的酸甜苦辣!不信,请认真阅读本期所选的几篇文章,你一定会找到快乐生活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