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插胃管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tu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胃部插管操作失败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并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364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插胃管措施,分析总结插胃管失败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调查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结果:本次研究中,脑卒中患者364例发生插胃管困难81例,根据病情不同患者分别改用其他插胃管操作,插胃管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更改操作方法后成功率100%;其中,更改1次成功者66例,约81.48%,更改2次成功者12例,约14.81%,更改3次以上成功者3例,约3.70%,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在插胃管成功后总满意率(280/364),其中更改插胃管方法患者81例,其家属在患者初次进行插胃管护理服务后,满意率为37.04%(30/81),更改后满意率95.06%(77/8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插胃管操作时,若操作困难,则需注意细节及相关事项,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如胃管型号不合适等,从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插胃管成功率。
  关键词:脑卒中;插胃管;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82-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延髓性麻痹及昏迷等,进而造成自行进食困难,需要护理人员提供插胃管并留置胃管护理服务,以满足脑卒中患者对食物营养的需求,保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代谢处于平衡状态,以及药物应用效果,降低误吸率,有利于对患者是否出现由应激性溃疡引发的上呼吸道出血进行监控。需要注意的事,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插胃管操作中,部分患者插胃管发生困难,操作失败,甚至因反复插胃管,造成病人出现鼻粘膜损伤以及出血等不良后果,不仅耗费护理人员的时间及精力,还容易降低护患之间关系和谐程度[1]。为了提高该类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本次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并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364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插胃管措施,分析总结插胃管失败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并留置胃管的脑卒中患者364例,男251例,女113例,年龄35-81岁,年龄平均(67.60 10.53)岁;按照合并症分类,合并高血压患者188例,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合并慢阻肺患者7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两种以上合并症患者55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經CT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确诊脑卒中,排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者,以及精神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插胃管失败原因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患者因病情导致无法自行进食时,需留置胃管,以进行鼻饲,并经胃管用药等,但影响插胃管成功率因素较多,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不同护理对策,提高插胃管操作成功率,保证经鼻饲补充足够营养物质及应用药物效果等[2]。
  1.2.1插胃管失败原因
  1.2.1.1脑卒中患者自行拔出胃管
  部分脑卒中患者在留置胃管后自行拔出胃管[3],其原因主要在于患者未充分认知插胃管时刺激程度,对胃管进入鼻腔充满恐惧,用手阻挡护理人员执行插胃管操作,胃管经过咽喉刺激引起恶心等不良反应,临床约束方法错误,患者处于极度紧张情绪中,感觉痛苦,导致其强行拔出胃管。
  1.2.1.2胃管未能顺利通过鼻腔的原因
  经过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后,本次研究364例脑卒中患者中胃管不能通过鼻腔病人20例,包括8例存在鼻中隔偏曲,6例鼻甲肥大,6例鼻息肉等鼻腔疾病使鼻腔通过狭窄。
  1.2.1.3假性延髓性麻痹
  假性延髓性麻痹是由于双侧大脑皮质上运动神经元或皮质延髓束损害所致,最常见病因是脑卒中,典型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及进食,饮水呛咳。临床护理要求对脑卒中并发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在发病1-2天经胃管行营养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失去大脑中枢的控制,患者可出现吞咽反射迟钝,导致插胃管失败。
  1.2.1.4舌后坠
  部分脑卒中患者由于支配舌、咽部的神经麻痹,常发生舌根后坠的现象。当患者在病床上处于仰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舌根后坠表现更加严重,后坠的舌根堵住了口咽通气道,常使胃管很难插入。本次研究中3例患者反复进行插胃管操作≥10次,但仅1例成功,其他2例患者更改插胃管方法后成功。
  1.2.1.5昏迷
  据临床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约有20%呈昏迷状态[4]。由于昏迷时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插胃管时未能配合吞咽动作。直视状态下食管入口保持关闭。关闭的食管入口为一凸面向背侧的新月形裂隙,此部位为食管最狭窄处。若无吞咽动作,则向食管内插管会遇到阻力,最终导致插管失败。
  1.2.1.6痰液较多且粘稠
  脑卒中患者常有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护理问题,致使痰液较多且粘稠,咽喉部一但受到胃管插入的刺激,患者及易产生恶心及呕吐反射。由于咽肌的强力收缩,可将胃管尖端推至口腔,盘入口中,致插管失败。
  1.2.1.7气管切开
  脑卒中患者痰液较多且粘稠,造成气道不畅,影响呼吸时,为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常需将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后,由于气管套管的插入,导致食道受到压迫,进而造成胃管插入不畅,并使其弯曲,分散插胃管操作力道,造成插胃管失败。
  1.2.2护理对策
  1.2.2.1插管前充分评估患者实际情况
  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解释插胃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病人在插胃管过程中进行正确配合:邀请轻松插胃管体验的患者同即将插胃管的患者进行交流,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插管前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减少胃管与鼻粘膜的摩擦,减轻疼痛。胃管刺激咽喉引起患者出现恶心症状时,应先暂停插管,当患者休息片刻后,再根据操作者的指令执行吞咽动作,操作者同步插入胃管。   1.2.2.2插管前检查鼻腔是否通畅
  插胃管中需排出患者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等鼻部疾病。若一侧鼻腔阻力大,可更换另一侧鼻腔;插胃管时尽量贴近鼻中隔轻柔向内下方向用力,如遇到阻力,则可适当调整方法,避免用力过猛损伤鼻粘膜引起出血,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及对插胃管的恐惧心理。
  1.2.2.3饮水插管法
  对于有吞咽反射而无饮水呛咳的患者,可在胃管插入15cm时,另一人用小勺喂少许水,使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操作者配合其吞咽动作,迅速插入胃管,能够有效促进插胃管操作成功率的提升。此种方法是利用患者的吞咽反射使胃管顺利进入食管,同时有水和胃管一起进入,减轻了胃管对咽喉的刺激,普通患者具有足够耐受力,临床效果较好。
  1.2.2.4侧卧位拉舌法
  此种方法用于深昏迷伴有舌后坠患者。患者取侧卧位,用舌钳子将舌向外拉出,松紧适宜,有的深昏迷患者可使用开口器把口张开,从而加大了咽喉通道,减轻舌后坠,无需患者做吞咽动作的配合,就能顺利插入胃管。
  1.2.2.5昏迷病人的注意事项
  部分脑卒中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由于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法配合插胃管操作,且反复插胃管可导致患者声带受到损伤及水肿[5]。为提高昏迷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可将胃管自鼻孔插至14—16cm处,再以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其下颌尽可能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咽后壁滑行,然后徐徐插入胃管至所需长度。
  1.2.2.6痰液较多
  在插管前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后休息5—10分钟,选择侧孔小,硬度高的胃管,轻轻插到咽喉部,让患者头部尽量前屈前倾,增加咽喉部弧度,迅速将胃管插入。
  1.2.2.7气管导管引导法
  该方法适用于采用常规方法不成功患者,特别适用于患者处于全麻或昏迷状态,以及行机械通气时需放置胃管者。患者保持平卧或颈下垫一软枕,使头、颈、躯干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当胃管置入16~18 cm(相当于气管切开部位),可感到手下阻力增加时,由辅助人员拔出气管套管0.5~1 cm,操作者将胃管顺势往下插入,待胃管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辅助人员再将气管套管还回原位,操作者继续将胃管置入胃内。其中,胃管置入50~65 cm (常规长度增加5~10 cm)。
  1.3护理满意度调查
  对本次研究364例患者及其家属在插胃管成功后进行插胃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需更换插胃管方法者则在初次插胃管护理操作及插胃管成功后,分别进行满意度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应用( )表示计量资料,P<0.05,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脑卒中患者364例发生插胃管困难81例,根据病情不同患者分别改用其他插胃管操作,插胃管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更改操作方法后成功率100%;其中,更改1次成功者69例,约85.19%,更改2次成功者9例,约11.11%,更改3次以上成功者3.70%,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在插胃管成功后总满意率(280/364),其中更改插胃管方法患者81例,其家属在患者初次进行插胃管护理服务后,满意率为40.74%(33/81),更改后滿意率92.59%(75/81);更换插胃管方法前后,81例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数据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插胃管注意事项
  3.1插胃管操作中注意事项
  患者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将胃管拔出,休息后重插。对有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要暂停插管,要在病情稳定后再行插管。以免引起脑疝,死亡。
  3.2插胃管后注意事项
  避免发生胃管固定不良情况,护理人员均需每日检查胃管插入的长度,每次灌注食物前必须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若胃内容物超过150ml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减量或暂停鼻饲。鼻饲前后用温开水20ml冲洗胃管,防止管道阻塞。同时每日口腔护理应保持2—3次,维持口腔清洁状态。对于长期鼻饲患者,要定期更换胃管。
  4 结语
  脑卒中患者实施插胃管操作时,若操作困难,则需注意细节及相关事项,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如胃管型号不合适等,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促使插胃管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减少因插胃管带给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季玲.时间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5-6.
  [2] 刘昌荣,李秀玉,丁金龙,等.脑卒中延髓麻痹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04):562-563.
  [3] 李国萍,顾巧华.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5(33):51.
  [4] 姚仲红,魏进莲,余秀萍.昏迷患者两种插胃管方法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96-97.
  [5] 闫玉鲜.高枕平卧法快速胃管插入法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127-112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收住的脑卒中患者11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58例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分别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入院
期刊
摘要:目的:觀察采用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和护理, 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患者及外科医务人员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和认知度、镇痛副作用的处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未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分为A组,共1575例;2014年2月至2014年7月实行规范化管理和护理的术后镇痛患者分为B组,共166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静效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安静和活动时的V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方法:2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疼痛即刻缓解19例,术后3~6个月获得延迟缓解2例,有轻微疼痛 1例。术后随该2~3年,疼痛完全消失19例,明显减轻1例,部分缓解1例,复发1例,2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均较好,但应先选择颌骨骨腔清除术,再考虑后者。90%通过毁损治疗后有满意的疗效。面瘫、听力减退、面部麻木经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流术联合宫内节育器在宫腔粘连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人流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预防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入选患者均实施人流术,对照组术后放置节育器预防,实验组联合水囊预防,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实验组58例月经改善,月经改善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为83.3%)(P<0.05);实验组3例出现宫腔粘连,宫腔粘连率为5%,显著低于
期刊
摘要:目的:对血管外科符合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间35例血管外科复合手术患者,对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感染因素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讨论。结果:35例血管外科复合手术患者仅有1例患者术后切口出现感染,切口红肿,占比例的2.9%,在经过对应治疗后,切口Ⅱ期愈合;其余34例患者均无感染表现,切口Ⅰ期愈合。结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
期刊
摘要:目的:对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临床探讨,以此来提高传染科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传染科进行治疗的病人140例当做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做心理方面的分析及治疗,对患者治疗以前和治疗之后做SCL-90测评,同时做相关的对比。结果: 通过治疗后病人的强迫症、饮食睡眠、躯体化、焦虑等负面心理都比治疗之前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实际疗效,旨在提升胆囊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20例,把120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和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手术切除治疗,在患者手术实施平均出血量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方法:选择6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在初始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蛇床子散熏洗及乳酸菌胶囊阴道用药10天。观察疗程结束后1周、1月的有效率,3月、6月复发率。结论:中西医结合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效果良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乳酸菌阴道胶囊  【中图分类号】R71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情况以及生存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GA评分越高,生存质量得分越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同营养状况的生存质量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不接受康复训练护理,仅对其进行简单的常规护理。结果:患者经过90天的治疗后,经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手臂功能的恢复程度不同,实验组经过康复训练护理后的前臂恢复效果明显好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