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以来,四川省先后选派了8600多名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但是最新统计显示,在村(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流失率高达70%以上。
为什么流失率如此之高?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伯分析其中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选聘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二是经济待遇偏低。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许多大学生因待遇偏低,加上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不愿到村(社区)工作。三是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许多地方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选派大学生教育培养不够,重选拔、轻管理,多数大学生处于松散管理状态。四是政治激励不到位。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他们面临再次就业,虽然出台了升本、考研方面的优惠措施,但对表现优秀、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出台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等激励政策,许多人缺乏长期留下去的信心。
为了改变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的科学文化落后的现状,这些年来,许多地区实施“一村一居一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社工人才百人”等计划,通过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和服务,把先进的观念、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带到农村和基层,来推动当地科学文化发展,这些措施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现实条件下,这项工作还是存在相当的难度。毕竟不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了,通过政治运动和动员号召就能把人往下赶;现在,人们选择的机会多了,自主选择的权限大了。作为社会主流崇尚的价值观,我们崇敬那些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到基层去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大学生,但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现实利益。实际上,这些选派的大学生均属志愿者性质,多数以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为目的。既然是属志愿者性质,怎么能期望他们长期呆下去?即使是短期的,也要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月工资仅几百元,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怎么能使人安心?
至于说到政治激励政策,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制定了升本、考研、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原本是对的,也是对他们下乡几年的一种补偿,但是,这项优惠措施与“留得住”的愿望是悖论。既想让他们长期留下来,又有那么多走的便利,叫人如何适从?最终变成“曲线救国”———在农村干一段时间后,按照政策,纷纷去升本、考研、考公务员,这岂不加剧了“大学生流失”?
农村的人才建设关键是培养“留得住”的,因此,我更倾向于培养本土人才,他们与农村有一种割不断的亲缘;选拔大学生到农村服务只是一种补充,而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高流失率也不是什么怪事。
为什么流失率如此之高?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中伯分析其中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选聘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二是经济待遇偏低。每人月工资仅有400元至600元,普遍低于当前平均工资水平。许多大学生因待遇偏低,加上吃、住、行等问题难解决,不愿到村(社区)工作。三是教育管理工作没跟上。许多地方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选派大学生教育培养不够,重选拔、轻管理,多数大学生处于松散管理状态。四是政治激励不到位。两年志愿服务期满后,他们面临再次就业,虽然出台了升本、考研方面的优惠措施,但对表现优秀、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出台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等激励政策,许多人缺乏长期留下去的信心。
为了改变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的科学文化落后的现状,这些年来,许多地区实施“一村一居一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社工人才百人”等计划,通过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作和服务,把先进的观念、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带到农村和基层,来推动当地科学文化发展,这些措施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现实条件下,这项工作还是存在相当的难度。毕竟不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了,通过政治运动和动员号召就能把人往下赶;现在,人们选择的机会多了,自主选择的权限大了。作为社会主流崇尚的价值观,我们崇敬那些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到基层去农村为农民服务的大学生,但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大多数人的现实利益。实际上,这些选派的大学生均属志愿者性质,多数以支农、支医、支教和扶贫为目的。既然是属志愿者性质,怎么能期望他们长期呆下去?即使是短期的,也要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月工资仅几百元,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怎么能使人安心?
至于说到政治激励政策,一些地方为了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制定了升本、考研、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原本是对的,也是对他们下乡几年的一种补偿,但是,这项优惠措施与“留得住”的愿望是悖论。既想让他们长期留下来,又有那么多走的便利,叫人如何适从?最终变成“曲线救国”———在农村干一段时间后,按照政策,纷纷去升本、考研、考公务员,这岂不加剧了“大学生流失”?
农村的人才建设关键是培养“留得住”的,因此,我更倾向于培养本土人才,他们与农村有一种割不断的亲缘;选拔大学生到农村服务只是一种补充,而现实的种种原因导致高流失率也不是什么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