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课件设计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v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了“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目标,其中包括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本文对虚拟实验系统开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简述了虚拟现实系统制作的流程。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实验;多媒体技术;VRP;3D max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07-0081-03
  前言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的开始。航天员王亚平等三人把“天宫一号”作为太空讲堂,给地面的青少年进行太空讲课,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受此启发,笔者萌发了一个构想: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套虚拟的太空授课仿真系统。它可以全方位、主动式、交互式、仿真式地模拟太空实验,突破真实实验的时空限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基于虚拟现实的太空授课系统很好地突出了虚拟现实系统“沉浸—交互—想象”的三角形特征。[1]
  国内外在教育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现状
  国外在虚拟实验研究方面主要是侧重于虚拟实验设备的建设,其中罗莱纳州立大学的LAAP利用Java技术建立了基于Web的探索式虚拟物理实验室、印地安那州立大学开发了MBL化学实验室等。
  国内对虚拟实验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虚拟实验软件的建设。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攻克物理教学基地物理实验中心的数据采集实验室是正在建立和完善的面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虚拟现实系统。[2]这个虚拟现实系统是以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虚拟开发软件Lab VIEW为开发平台,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将实际中的实验数据经过模数转换采集到计算机智能来分析。[3]
  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研究的理论基础
  (1)虚拟实验系统定义
  虚拟实验系统就是以计算机为操纵中心,学习者通过已经成功实现的虚拟实验系统,在一个仿真的实验环境中完成与真实实验项目一致的实验操作,从而达到学习和领会实验的目的。
  (2)教学设计
  著名心理学和教育学家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4]本研究是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借助虚拟现实平台进行的教学设计。
  由于知识是情境化的,具体情境所提供的直观、生动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联想。因此,创设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具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2.中学物理课的特点
  (1)推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人类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学习者通过教育者系统的传授“接受”人类已有的知识;二是学习者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通过内心体验主动参与学习。[5]
  (2)精选课程内容,体现物理教育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物理标准》根据物理课程的教育功能,强调物理教育不仅是传授物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确定目标、内容与要求时,不能只考虑部分学生的需求,而应考虑全体学生的需要。
  (3)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实现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信息技术进入中学物理课程不但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熟悉数字化环境,加强物理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还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有效的工具,大力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虚拟实验应用于教学的优势
  将虚拟实验应用于教学领域,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主要前提,其优势概括来说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营造虚拟现实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接受显性和隐性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
  系统的需求分析
  1.基于虚拟现实平台构建良好的知识建构环境
  通过虚拟现实平台,学习者可以通过虚拟场景与自身相互的作用,迅速得到信息反馈,及时获得直接经验,这能代替原有的通过教师讲授获取间接经验的学习模式。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致可分为模拟训练、虚拟实验室与仿真虚拟学校三个方面。[6]
  2.基于虚拟现实平台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具有互动性、可重复使用性以及以实为本、虚实结合的平台。当前,计算机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我国的中小学也早已开始进行多媒体教室授课,这些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太空授课课件的设计
  笔者选择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太空授课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其设计目标和内容如下: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构建就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笔者将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分为五个子模块,如图1所示。
  (1)场景切换
  “场景切换”由两组在时间轴上的镜头和两组单独的镜头组成,分别为“开场动画”(播放开场时的动画)、“对接外观”(播放两艘飞船对接后的动画)、“太空漫游”(切换到飞船外部镜头)和“舱内欣赏”(切换到天宫一号内部镜头)。
  (2)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分为“实验介绍”(对两个实验的原理进行大致的介绍)、“小球单摆”(运行单摆仪器在太空中失重的动画同时播放讲解)和“陀螺旋转”(运行陀螺在太空中失重时的动画,同时播放讲解)。
  (3)视频播放
  点击打开视频面板,然后选择上面的不同按钮播放不同的视频;第二次点击该按钮时则关闭该视频。
  (4)数据库
  单击依次交替打开或关闭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显示或隐藏。   (5)练习题
  单击依次交替打开或关闭Flash练习,对练习进行显示或隐藏。
  2.实验操作功能设计
  实验操作功能是整个虚拟实验的中心部分,它由实验介绍、小球单摆、陀螺旋转三大模块构成。
  基于虚拟现实系统太空授课课件的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目标和内容,笔者完成了系统的制作。该系统主要使用了如下开发平台和工具:①模型制作工具:3Dmax10.0;②开发平台是VRP编辑器12.1212(学习版);③影片声音剪辑工具:Adobe Premiere Pro CS4和Audition;④练习题制作工具:Flash CS5.5;⑤贴图素材处理工具:Photoshop CS4;⑥数据库提供平台:Access 2003。
  1.系统主要功能
  下面,笔者用设计流程来讲解整个作品的表现效果。首先,播放一个开场视频。学习者看完开场视频以后,可以用鼠标单击一下屏幕,此时,屏幕播放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时间轴动画,如图2所示。
  当两艘飞船对接完以后,学习者可以用鼠标左键点击宇航员,宇航员便会向学习者招手,如图3所示。
  此时,当学习者点击“舱内欣赏”按钮时,镜头就会切换到合适的位置;点击“实验操作”按钮,屏幕会弹出“实验项目”选择栏。当学习者选择“小球单摆”或“太空陀螺”按钮时,系统会切换到最佳角度观察的镜头,在桌面上播放单摆仪器演示动画,如图4所示。
  除此之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系统提供的其他项目,如选择“太空漫游”“飞船对接”按钮,系统便会切换到飞船的外部场景。
  系统还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选择方式。例如,单击“舱内欣赏”按钮,系统就会切换到天宫一号内部,学习者可自由欣赏飞船内部的样貌。
  作为教学系统,笔者考虑到观看实验之后,对实验内容的强化问题,所以设计了“练习环节”。当学习者点击“练习题”按钮后,系统界面中间会出现用Flash制作的练习题。
  2.系统界面设计
  整个系统除了已经在3D max中制作好的各种实验仪器和场景模型外,还有系统界面设计,如图5所示。
  图5的整体布局呈现对称性,当操作者的鼠标位置处于触发区时,触发界面将显示动画,供实验者对系统进行操作;当鼠标离开触发区时,触发界面将隐藏动画,为学习者的观察学习提供更大的范围。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已具有应用前景的“明星”技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7]现在许多科技企业都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虚拟现实平台,并能很好地与各大高校合作,研发出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课件。虚拟现实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将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教育培训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宗升.基于vrml的中学物理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实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8-10.
  [2]朱敏.虚拟实验与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8.
  [3]王存莲.基于虚拟仪器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发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100-102.
  [4]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24.
  [5]程慧明.接受学习真的过时了吗[J].西藏教育,2005(10):40-44.
  [6]宋蔚.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实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7]冯逊.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A].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浙江省现代设计法研究会;全国首届数字(虚拟)科技馆技术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浙江省现代设计法研究会,2007:6.
其他文献
● 缘起:早春相约木渎园,初来实践话翻转  2019年3月,作为“微课程教学法实践共同体”成员校的教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举行的微课程教学法专項培训。在那里,笔者学到了怎样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素养,促进教学变革。在聆听金陵馆长系统讲述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发展之路之后,笔者对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充满了好奇,对“学习知识在家里”“内化知识在课堂”的
新课标来了,我们该怎么做?  教育部于2018年1月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了使广大一线教师能够深度了解新版的课程标准,特别是解决如何实施新课标的迷茫,本刊特别组织了本期专题,全面解读高中信息技术课标,新课标来了,我们该如何做?  ◇为数字中国培养“计算思维 ”新一代  (任友群)  ◇信息技术课程本质的把握与发展  (李艺)  ◇信息社会学课程与教学  ——信息
摘要:为更好地把握中小学教师设计与制作微课的现状,本研究以贵阳市某地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微课设计与制作情况。作者对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微课定位不准、教学设计薄弱及技术应用粗糙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力求为中小学教师设计与制作微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小学教师;问题分析;解决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课题组针对成都市某中学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项调研。调研发现该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信息化教育意识淡薄,传统教学观念难以转变;软件资源缺乏,硬件设施闲置严重;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不足,转变学习方式能力亟待提升;教师培训与课堂结合不紧密,“学用脱节”问题突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根据相关理论,并结合该校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
高中新教材的隆重推出,让信息技术教学一线的教师们久旱逢甘霖。不仅高中如此,初中有很多地方也及时跟进,不断改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始了实质性发展。本期解码,让我们从教材、课堂中窥豹一斑,引发更多的经验交流与深刻感悟。  2019年秋天,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隆重登场,掀起了一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新热潮。我逐步把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些心得只是一位一线教师或一个课程设计者的一家之言,希
Box2D是一个可以自动管理物体的不同状态(碰撞、弹跳等)、模拟2D刚体物体的物理引擎,其通过创建各种刚体来实现不同效果。在中学阶段,物理学科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涉及物体运动、物体碰撞等状态,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引擎Box2D来进行模拟与控制。笔者利用Flash制作了中学物理动量守恒定律课件,并运用Box2D物理引擎更好地实现了物理过程,希望学生能够更直观、具体地认识物理知识,以及深层次地理解和应用。
摘要:深圳教育云平台面向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一站实现备课、授课、作业等教学信息化;面向学生构建各种学习场景的信息化服务,增强现有教学设备的互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以龙华中心小学为例,全面介绍了深圳教育云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云领教学”应用思路,从课中、课外两个维度,促进深圳教育云应用,并建立了“3 x”融合应用模式。通过深圳教育云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探索,取得了良好
随着项目学习在编程教育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注重项目的可行与效益,在编程项目的细节设计、作品可见性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探索。本期解码,让我们对两个来自一线的编程项目设计进行学习。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这四个学科大概念。其中,数据是信息系统的管理对象,算法是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而信息系统又是信息社会的具象表现。因此,学会开发简易信息系
作为传统教师的教学经验  从事教学工作已达20年的我,若谈到历年的教学经验最感不足的地方便是有口难言。所谓有口难言,是指无法在教学现场分享日积月累所搜集的学生优秀作品,常常觉得不管教师将课程设计得多么精彩,在教学现场和学生有多么良好的互动,都会因为课程的结束而随之流逝。虽然教学信息化已推动了很长时间,但缺乏一个融合教材准备、班级管理、知识管理与社群经营等功能的整合式数字化教学的应用环境与平台,这是
摘要:在农村学校实施创客教育,在创客实践中提高农村学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对响应国家关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的号召,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提出要构建农村创客教学县本课程,以提高农村学校创客教学水平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农村学校;创客教学;县本课程;建设原则;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