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姐》的人物形象塑造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o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我国著名民族歌剧《江姐》中的重要选段。其创作上采用了西洋歌剧的结构形式,在旋律上则借鉴和吸收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等音乐元素,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将从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音乐赏析入手,对作品的背景、情节和音乐进行梳理,进入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两个方面再谈江姐的艺术形象;最后将从声音技巧、演唱情感和二度创作三方面来实现形象塑造分析。
  [关键词]《五洲人民齐欢笑》;江姐;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3-0082-03
  《江姐》是中国经典的民族歌剧,改编自小说《红岩》,并由中国空政歌舞剧团于1964年首演。江姐作为整部歌剧的中心人物,其形象的塑造在剧中尤为重要。[1]歌剧作品源于历史真实形象,故事极其感人,其最后的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更是表现了革命战士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充满希望的坚毅精神,是全剧中最能体现江姐性格、最具戏剧性的唱段之一,非常具有演唱价值与研究价值。
  一、《五洲人民齐欢笑》的音乐赏析 
  歌剧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中國的作曲家们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西洋歌剧的创作与演唱,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中国民族元素,创造了民族歌剧。该歌剧主人公江姐是根据革命真实人物江竹筠的部分亲身经历编创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江姐》中的最后一个唱段,情感饱满,有对敌人的愤恨,有对死亡的不畏,有对党的艰辛也有对革命未来的憧憬。该唱段歌曲不仅立意深远,还融入了多地方的民族戏曲元素,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一)《五洲人民齐欢笑》创作语境
  《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江姐》的最后一场,创作于1961年。当时全国掀起挖掘、整理、传承民族音乐的热潮,不仅在题材上寻求中国题材、革命红色题材;还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使用民族音乐元素,从而使作品带上了明显的中国特色。[2]《五洲人民齐欢笑》正处于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第二个高潮期。
  另外,当时正处于“大跃进”、自然灾害时期,人民早已从建国初的喜悦期转为迷茫期,部分群众对于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抵制不再坚定。因此《五洲人民齐欢笑》中江姐对革命的坚持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迎合了当时的需要,尤其是其中的唱句“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表现的是当时的时代需求。该剧一出来受到众多领导人士的亲临和欣赏。《五洲人民齐欢笑》唱完后江姐英勇牺牲了,这不仅是民族歌剧的经典唱段,更是表现了一种革命者誓死坚守共产党事业的精神。
  (二)《五洲人民齐欢笑》的音乐分析
  《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江姐的最后唱段。江姐是解放前夕的一名地下革命者,在全国反击战时期,江姐被派前往川北革命根据地,并加入了前线战斗。在战争过程中江姐同“双枪老太婆”般英勇奋战,取得了多次胜利,并成功击退了反动派。但是不幸的是,由于叛徒甫志高出卖,江姐被抓捕。在牢狱中,敌人对其实行了严刑拷打、威逼利诱,逼迫她交代共党的下落。但是不管是毒刑还是拷打,为了保护共产党,江姐一律咬紧牙关,誓死不降,最后就义牺牲。在《五洲人民齐欢笑》中表现的就是江姐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巾帼英雄形象。[3]
  《五洲人民齐欢笑》的音乐独具民族特色,其旋律素材中采用了多种地方的音乐元素,以四川民歌为该歌剧咏叹调的旋律基调,并在旋律走向上借鉴和吸取了川剧、越剧、四川清音等音乐元素,如谱例1。
  该句中的装饰音的运用和紧拉慢唱的手法具有典型的四川清音散板的特征,使得作品紧松有序。此外,该唱段的节拍也独具特色,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节拍交替,还多次运用了散板的节奏。节拍的转换往往也伴随着速度的更改,以表现出不同层次的思想情绪。
  作为《江姐》的最后一段,该作品的结构是比较庞大的,曲式结构为前有引子后有结尾的三部性曲式,作品的引子是散板结构的唱段。第一部分分为三句,每句长度不一,根据词句划分乐句,体现了中国音乐中独特的艺术线条感。其中第一句“不要用哭声……眼泪轻抛”就吸收了川剧唱腔,而“青山到处……无芳草”,融合了川剧中的高腔曲牌进行演唱,婉转与激越的情绪体现了江姐在死亡面前无所畏惧的内心独白。第二部分转换了速度和风格,由4句组成,转调进入B宫调式,采用不一样的织体形式,表现了对新中国的展望之情。第二部分后是一个庞大的连接部分,其中包括了导入、中心材料和准备三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采用了第一部分的音乐元素,但是在织体上则增加了抒情性,为第三部分的出现奠定基础。第三部分由两句组成,同宫系统调转入C商调式,表现了江姐的誓死不屈。最后是一个具有花腔性质的结尾。
  整首作品看似复杂,但是整个音乐主题统一,运用了中国特色的戏曲素材、旋律以及对位方式,将中国音乐元素融合在这首颇具演唱难度的咏叹调中。
  二、《五洲人民齐欢笑》中江姐的形象分析 
  在《江姐》这部歌剧中,始终以江姐为故事主线,塑造了江姐的多种形象,如坚毅的地下党员形象、外柔内刚的革命女性形象、果断的领导人形象、乐观的英雄形象,等等。[4]《五洲人民齐欢笑》是江姐的重要选段,也突显了江姐的人物性格和艺术形象,其主要表现的是江姐慷慨牺牲、视死如归、对新中国充满希望的英雄形象。笔者将从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江姐戏剧形象分析
  《五洲人民齐欢笑》是一首三部性的咏叹调,音乐情绪跌宕起伏,虽然总体上体现了革命女性的英雄形象,但是各个部分之间又存在着形象塑造的不同角度与侧面。
  第一部分,“青山到处增忠骨,天涯何处无芳草!黎明之前身死去,脸不变色心不跳!”从这句唱词可以看出,江姐在临刑前,对死亡并不恐惧,视死如归。“万杆红旗心中飘”则展现了江姐革命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形象。而“只恨不能亲手把新社会来建造”则体现了江姐对敌人嫉恶如仇的革命形象。第二部分是江姐对党的决心,“我把青春献给党,正是我无上的荣耀”,充分表现了江姐对党的热爱,对身为共产党员的无比自豪,是一位自豪的革命战士形象。连接部分唱出了江姐对孩子的嘱咐,告诉孩子胜利得来不容易,体现的是一名温柔的母亲形象。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江姐坚定不屈的性格,并歌唱了革命必将胜利的乐观展望,感受到了胜利的曙光。此处体现的是为革命事业不畏牺牲的战士形象。   (二)江姐音乐形象分析
  在歌剧作品中,江姐的形象是非常生动而鲜活的,作曲家们运用多样化的音乐语言将江姐的戏剧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江姐是一位情感丰富、外柔内刚的女性,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妻子,更是一位英勇的革命女战士和智勇双全的革命领导者。
  《五洲人民齐欢笑》表现了坚定的革命形象,运用了基调明朗的民族调式,来表现江姐视死如归和慷慨就义的决心;运用四川音调和四川清音元素来表现江姐的人物地域形象;运用多变的速度来表现江姐的情绪波动和情感变化,等等。并在不同的段落运用了不同的音乐形象。第一部分音乐总体以线条性为主,在流畅的音型中又穿插运用了大跳以及附点节奏来表现江姐外柔的形象下隐藏的刚毅的性格。第二部整个速度加快,音调显得更为明朗,节奏大多采用八分音符为主,带有一定的行进曲风格,表现了江姐身为党的女儿的自豪心情。连接部分的旋律又回归到抒情风格,旋律的线条性加强,钢琴织体以大幅度的上下行、旋律的反向进行为歌曲增加了立体感,表现了江姐身为母亲的伟大形象。第三部分运用一拍一板的形式表现了江姐对革命胜利的坚信,对美好新中国的展望。总之这首作品在音乐上有着丰富的音乐元素,构造了一幅幅生动的音乐画面,使得整首咏叹调带有革命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音乐色彩。
  三、江姐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 
  歌剧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是单一方面的,需要演唱者在声音技巧、情感上进行深刻的内涵挖掘,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理解,进而进行二度创作。笔者现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江姐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进行分析。
  (一)声音技巧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五洲人民齐欢笑》是一首非常有演唱难度的歌剧咏叹调,尤其是在表现江姐的艺术形象时,常常运用特定的演唱技巧以达到形象塑造的需要。
  在开头引子的演唱中,是对战友的告别,“不要用哭声告别,不要把眼泪轻抛”一句要注意咬字清晰,“不”字要加强“喷口”的感觉(见谱例1),嘴唇的力度不要太过僵硬,用力要轻些,以防用力过度而破坏了唱句中安慰和难舍的情绪。
  上句一开始就在高音区,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尤其是“别”字,运用戏曲甩腔的韵味来进行演唱,保持气息的流动性,给人以力量传递之感。
  第一部分的旋律具有线条性和戏剧性,且很多字都是一字多音的对位形式,如谱例2。在这一谱例中,要注意演唱时候气息的把控,在休止部分要及时换气,这时吸气要深、要短。“崖”“愁”等一字多音的时候需要气息扎实,咬字稳定。“骨”字字头发音之后应该立即收住,表现江姐斩钉截铁的艺术气质。在谱例3中“造”字共延续了12拍,这里表现的是对无法继续参与建造新社会的愤恨,是对敌人的增恨之情的宣泄。演唱该字之前演唱者需要快吸慢呼,将气息流动量把控好,运用头腔共鸣使演唱流畅自然。
  作品第二部分的演唱主要是以叙事为主,在演唱时候注意,咬字吐字交替要清晰,频率要快,演唱力度要加强,以表现出自豪的革命战士形象。
  第三部分是全曲的高潮,也是演唱技巧最难的一部分。此部分是散板,运用了大量的长音和一字多音、装饰音等戏曲唱腔。在此更多的要运用气声唱法,演唱力度较前两个部分要有所增强,整个音乐是在饱满而有力的气息支撑下进行的共鸣演唱。在此段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咬字非常干脆,一字一音,运用进行曲式的风格进行演唱以表现出江姐为革命事业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最后一句的演唱是本曲的情绪高点,是对新社会、新中国的无限展望。
  (二)演唱情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演唱的技巧和演唱的情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情感非常的丰富而细腻,需要演唱者根据人物形象的需要来投入演唱情感。
  在引子部分,表达的是江姐在临刑前的不舍与对战友们的告慰,在演唱情感上更多的要表现出对战友的亲情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第一部分演唱的时候整个情绪属于比较坚定的,需要演唱出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与情感。第二部分的演唱速度较之前面的一段显得稍微快一些,该部分以叙事为主,包含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和对作为党的女儿的自豪,并表达了对党的忠心,演唱情感以激动和自豪为主。连接部分带有“托孤”的色彩,是内心情感的过渡,情绪逐渐平复,运用真诚和温柔的情感演唱,唱出一位柔情的母亲形象。第三部分形象转为对革命不畏牺牲的战士形象,演唱情感饱满,是对胜利的期望,是对人民的深情,也是对党的满腔豪情。在这一部分中演唱者的情感是层层推进的,最后点明主题,在“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中将江姐的革命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二度创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歌剧是一种带表演性质的综合艺术,因此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歌唱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作品的内涵深入挖掘来表现作品蕴含的各种情感。歌唱者在进行演唱之前首先要将自己融入到歌剧情节中,将自己设定为一个慷慨就义的女英雄形象,心里想着解放胜利。
  在前奏响起之时,演唱者需要设想自己在深夜的牢笼,在演唱两句的时候要有眼神的转移,找到诉说的对象,假设身边一左一右站着两位挚友,演唱的情绪语言不要太悲观,而应该是在坚定中望向远方。在第一部分的时候,很多演唱内容都是属于内心感情的表现,如“忠骨”“平生”等都需要去内心体会,这就需要演唱者运用眼神和平和的唱腔来表现内涵的意境,塑造艺术形象。在最后一部分,表现的是波涛汹涌的革命形势,演唱者要体会革命英雄的那份气概,演唱要情绪饱满,眼神要观望远方,肢体要舒展,以体现出傲然屹立的气魄。
  结 论 
  《江姐》是我国著名的民族歌剧代表作之一,而其塑造的江姐形象在当时的英雄时代也颇具代表性。[5]《五洲人民齐欢笑》作为《江姐》最后的重要唱段,体现了歌剧旋律的中国特色,它不仅吸取了西方歌剧的形式,还借鉴了川剧、四川清音、四川民歌等多种地方民族元素,使得作品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这也就致使该作品在演唱时需要运用美声与戏曲唱法的结合,通过声音技巧、演唱情感和二度创造来塑造江姐的艺术形象,同时向世人展示她革命战士的崇高品质。
  注释: 
  [1]李丽娜.歌剧《江姐》人物的音乐形象塑造[J].当代音乐,2020(07):144—145.
  [2]童姗姗.五代“江姐”扮演者在民族歌剧中的成功演绎[J].当代音乐,2016(22):93—94.
  [3]王 刚,张 端.五版“江姐”人物塑造的音乐社会学分析[J].音乐创作,2014(05):110—112.
  [4]邱爱金.歌剧《江姐》中“江姐”人物形象和音樂表现[J].音乐创作,2013(02):108—109.
  [5]邵志庆.一场精神的洗礼 我演《红梅赞》江姐[J].中国戏剧,2020(01):64—65.
  (责任编辑:庄 唯)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01-03  一、躬身艺术创作  刘世虎艺术创作成果斐然,歌曲《依恋》,音乐剧《太急》均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东北新闻网、大连电视台、大连电台、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歌曲《小熊维尼》自中央电视台展播以来,家喻户晓、广为传唱。他带领辽宁师
期刊
[摘要]  歌唱是人类个人情感的表达,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这是歌唱本身的意义所在。通过歌唱可以加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的探索,本文以疫情防控期间的合唱艺术作品为例,阐述合唱的社会功能及疗愈性。  [关键词]合唱;社会功能;音乐治疗;新冠肺炎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07-03  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疫情传播到我
期刊
[摘要]  二人台牌子曲大多来源于明清曲牌,在两百多年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地方民歌、戏曲曲牌、佛教道教音乐、祭祀音乐融入其中,已成为一种内涵丰富的传统艺术形式,深受西北黄土高原的民众所喜爱。对其进行研究,是对明清曲牌衍变的一种管窥,是对二人台牌子曲曲牌价值的探究和艺术内涵的把握,是我国器乐曲牌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二人台;牌子曲;曲牌;《南绣荷包》  [中图分类号]J607[文
期刊
[摘要]  20世纪来临,在传统主义音乐与19世纪民族主义音乐的基础上“现代主义音乐”[1]扑面而来。音乐家们在传统音乐中探索出了民间音乐新的独特风格,新民族主义的音乐家们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吸收传统音乐元素,而是希望借助传统音乐的平台寻找新的音乐乐汇。在这群新民族主义探索者中最为耀眼的就是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他打开了20世纪新民族主义音乐世界并且将匈牙利民族音乐风格带入了大众视野。  [关键词]巴托
期刊
[摘要]  筝曲《莲花谣》是现代著名作曲家王建民所创作,抒发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是王建民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古筝作品,运用五声调式,多次转调,旋律动听。气息在古筝演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曲子的内在情感通过气息传递出来。本文将通过查阅书籍、网上检索、观看视频以及自我演奏实践等方式,对作品进行简单的概述和对气息在筝曲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处理,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领悟,有助于在今后演奏筝曲时对气息的把握和运
期刊
[摘要]  京剧与二人转是同属于音乐领域的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二者无论是在形成历程方面还是在受众及表演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却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本文首先将分析京剧与二人转流派成因有何不同,然后再进行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的成派方式的主要原因,最后就这两种不同成派方式的优点及不足之处,为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流派今后的发展提出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京剧;二人转;艺术流派  [
期刊
[摘要]  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都是源于中原汉文化,广府和客家地区地缘接近,作为同一区域内的民系,两者在音乐文化上即有共性,又各具自身特质,两者相互融合、渗透。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这两大领域,在学术界已有诸多成果。但两者的比较研究却始终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成果非常薄弱,两者音乐方面的比较研究更是罕见。因此,本文运用比较法,以广州为核心的广府和广东梅州为主的客家为研究对象,对两者音乐文化进行分析比较。本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地方志文献记载与口述访谈相结合,展示了清代、民国、当代三个历史时期,永年县丧葬仪式的用乐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乐人通过演出曲目与表演形式的创新,满足雇主与观众日益变化的审美需求,进而维持生存。  [关键词]鼓吹乐;丧葬仪式用乐;邯郸市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4-0022-04   
期刊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炽从少年时代,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经延安鲁艺学习,成长为我国著名作曲家。他创作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都是有着新时代价值的经典电影歌曲。  [关键词]刘炽;电影歌曲;长影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3-0004-03  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湖西路上的长影音乐厅,是春城唯一的音乐会和文艺演出场所。在
期刊
[摘要]  本文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音乐学科教学的理论指导,将新的时代科技因素——音乐科技媒体软件作为施教工具,并加以具体的音乐教学案例分析,探究音乐科技媒体帮助学生实现跨越“音乐最近发展区”过程中“搭建脚手架”工具作用,阐述音乐科技媒体的应用对于教师确定学生现有音乐水平、分析学生潜在音乐能力以及实现“音乐最近发展区”跨越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音乐潜力;最近发展区;音乐科技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