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点的教育大概是所有领导力教育中最好的--无论对商界、政界还是军界领导都是如此。这并不是说它无所不包,或者说只有一种领导力,正好相反,西点教育他们终生学习领导力,因为这种学习永无止境。

纽约市以北50英里处,哈德逊河谷西岸的高地具有居高临下的控制作用,是袭击敌船的最佳位置。1778年,乔治·华盛顿认为河谷西岸的西点镇是“打开美国的一把钥匙”,决定在此修建要塞——西点要塞。成立于1802年的“美国军事学院”因为位于西点要塞,正式名称反而被大家忽略。
西点军校,这所几乎和美国历史一样悠久的著名军校,一直被称为美国陆军军官的摇篮。更为令人称奇的是,西点军校也是培养商业领袖的“圣地”。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里,西点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级别的高级管理人才超过5000名,堪称美国最优秀的“商学院”。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竞争的唯一要素,执行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等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更重要因素。而西点军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一所最善于培养个人领导能力的学校,而这正是现代企业管理所梦寐以求的。
领导力:西点文化的核心
在西点军校,军官们常常会说:“给我一个士兵,只要有基本的素质,没有残缺,四年之后我能将他培育成一个将士”。在西点人的思想中,无论任何情形,无论是当兵,去政府部门或公司,一定要成为有品格的领军人物。这种以“领导力”为核心的文化是所有西点人的行动依据,激励着他们为早日成为领袖而百折不挠。
企业和军队,看似不同系统的组织,却拥有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依照一定目的组成的特定组织。军队存在的目的是赢得战争,是使用暴力手段来实现政治或者经济利益;而企业存在的目的,则是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赢得经济效益。事实上,众多伟大公司的缔造者都是军人出身,并且借鉴了军队管理的经验。在海外,沃尔玛、麦当劳、迪斯尼、联邦快递、惠普、索尼、希尔顿、美国杜邦的创始者都有过军队经历;而在中国,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华远的任志强等,他们都出身军队并从军队管理中汲取了营养。这些杰出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写了人生,将军人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成就了一个个企业神话。
也许学院式的MBA训练是侧重技术和知识的传授,而西点军校的训练则侧重领导力的培育和熏陶。在西点军校,学员们被教导“不给自己预留退路的决心,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即使有退路也不回头”,而这些正是顶尖商学院学员所不能给予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西点“领导力文化”使学员克服种种困难,从而在事业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成为人们景仰的人物。
领导力:训练“四部曲”
在西点军校,不论你走到哪里,随意问一个高年级学生入学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得到的回答都是惊人的一致:领导力的提升。事实上,“教育、培训和鼓舞学员,使每个毕业生成为以‘职责、荣誉、国家’为价值观、品格高尚、尽职尽责的领导者”这一著名西点使命,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每一个西点人的血液之中。而西点学员也为自己在4年中不断提升的领导力感到极为自豪和荣幸。西点认为,任何一个具有领导潜能的青年要成为真正的杰出领袖,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为此,西点摸索出一套颇有成效的领导力训练“四部曲”。
首先,西点把重点放在建立起强化组织的向心力。西点在新生中十分强调团队精神,以及教导新生认同团体的价值体系,使个人获得更高的理想和信念。其次是帮助个人开始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声音,强调直接或面对面的领导。同时,西点也强调道德思考,奠定崇高领导的基础。再次,西点教导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和必要的领导技巧,以领导其他的领导人,这就是间接领导。最后就是行政领导,教导学生如何为组织谋求长远的利益。
实际上,西点的领导训练“四部曲”反映出一些根本的社会经验。在西点学员的一生中也许每一次的经验都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套“以不变应万变”的领导精髓,却能促使学员从基本领导要素的数个关卡,从价值体系到具体行为,充分体验领导责任。
西点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领导力的理论知识,而且把提升领导力的理念巧妙地与教学、体能和军事训练以及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举止结合起来,使领导力的提升变成每个人的日常需要。西点认为,领导力的培养是终生的,是一个逐渐进步并贯穿生活所有部分的过程,不断提升领导力应该成为士官生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最重要的价值观。西点给予人的,不是一个装着领导技巧和工具的百宝箱;而是通过严格的学术、体能和军事培训,改变西点士官生的人生基本信念和行为,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为称职的、卓越的、身体力行的领导。
领导力:先做有品德的领导人
西点认为,一个领导人除了具有一般人应具有的特质、抱负、信心、勇气、智慧、口才、责任感、创造力和同情心外,首先还应该是一个有品德的人。
因此,在西点,诚信、正直、讲真话是每个学员必须遵守的原则和品德。西点认为一个领导的品德和诚信度是影响下属最重要的条件。因为即使是在极大的压力之下,有品德的领导者也是绝对值得信赖的,他能把考虑他人的需要置于个人之上。对于西点来讲,没有知识的人是愚蠢的,没有勇气的人是可悲的,没有体魄的人是可怜的,没有品德的人则是危险的。
西点军校校长对自己的教育模式充满着自信:“随便给我一个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就可以把他培养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中国的华为、长虹、联想、远大、春兰等一批企业也曾以军事化管理闻名。究其原因,军人在军事化管理下形成了很多优秀品质,比如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又如敬业、专业等。而在领导力培养方面,军队和军校似乎比要比商学院更行之有效。
领导者“品格”塑造
美国西点军校在培育领导力的过程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品格”( leader of character) 教育。
西点教官认为,人的个性特征(personality)受到天生的影响,但人的品格(character)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和训练得到提升。对于西点来讲,一个有品格的领袖要追求真理,评判是非,在行动中还要表现出勇气和承诺。品格不仅涉及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同时包含坚定、决断、自我约束和判断力。而西点军校则提倡培育以下几种品格:
勇气 (courage):勇气是军人的天职,是领军人物所应具备的最优秀品质之一。西点在讲授领导力课的时候,通常要播放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军诺曼底登陆时遭到德军激烈反抗的一段镜头——炮火齐鸣,子弹横飞,尸首遍地,血肉模糊。之后的讨论往往涉及以下问题:如果军校生面临这种局面,有没有勇气去参战,去冲锋?为了提高军校生的勇气,西点军校经常派人到伊拉克或阿富汗战场进行实战体验,并通过卫星把他们的体会传送回课堂。
决策能力(ability to make decisions):在情况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状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迅速的决策和判断,是领军人物的重要品格。西点军校在领导力教学中,经常让士官生做战略决策的游戏,并在体能和军事训练中,把在困难的情景下提高团队决策能力作为训练的主要目标。西点军校提高决策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播放美国历史题材故事片,制造情境,让学员在复杂情境中做出决策选择。
坚忍不拔的意志(persistence/tenacity):遇到困难挫折永不放弃是西点人的一个重要品格。西点军校对士官生的学术、体能和军事等方面定的标准很高,要达到要求,士官生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如果在多次尝试之后仍然达不到学校标准,学生将被要求退学。在4年中,西点士官生达不到学校要求而退学的比例高达15%。
理解士兵,换位思维(empathy for the soldier):西点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对士兵心理的理解的领导品格。领导力教学重点之一是要提高领导的情商,而在情商五要素中,情感换位能力(empathy)又是领导力核心中的重点。情感换位的能力是能够对士兵的心理情感有准确的把握,而不要对其武断专横地发号施令。领导者真正起作用的程度,大部分取决于他是否对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真正理解、关心。
专家知识(expertise/knowledge):在西点的学术、体能和军事训练中,学术的比例占得最大,因为对于西点人来讲,丰富的专家知识是一个领军人物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品格。前西点军校校长戴夫。R.帕尔默将军在其回忆中写道:“西点毕业后,我自愿到越南完成第一个军官任期,被分配到金兰湾海岸筑路的一个排里。一天下午,排里一名士兵在推平一段起伏不平的道路时,推土机陷入水稻灌溉渠,想尽办法也没把车从沟里开出来。我赶到现场仔细观察,最后我到驾驶室那里,让他试着把推土机的铲板升起到一个方向,转动一边的履带,然后发动另一边的履带,终于一点点爬了出来。后来排里的一名军士走近我,笑着说:“‘白磷!’我颇为疑惑,‘什么?’他说:‘白磷-西点!我知道你能做到。’”在军队里,WP是白磷(white phosphorus)大炮的缩写,这种大炮的炮弹是威力最大的爆炸物之一,能燃起的白色大火,无法扑灭。同时,WP也是西点(West Point)的缩写。
适应性(adaptability):西点人提倡一种适应能力,对变化的形势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战略上、战术上、心理上的调整。适应性是西点军校所提倡的领导者的品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西点除在体能和学术方面为学员提供培训之外,还经常把士官生送到不同国家去体验生活,熟悉当地文化。
恢复力(resilience):由于军队的特殊性,不断的变化、超常的强度和压力,使领导者精力的恢复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精力是领导者的一种特殊品格,这种品格和平常训练很有关系,同时也涉及到本人的态度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最有成效的生活特点是有能力在迎接挑战的时候全方位投入,而且还要定期让自己退出以补充精力。相反,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把生活看成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逼迫自己透支健康。国内外历史上的教育无非是为了实现两大重要目标:学习知识,提高素质。说白了,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书”、“育人”。

纽约市以北50英里处,哈德逊河谷西岸的高地具有居高临下的控制作用,是袭击敌船的最佳位置。1778年,乔治·华盛顿认为河谷西岸的西点镇是“打开美国的一把钥匙”,决定在此修建要塞——西点要塞。成立于1802年的“美国军事学院”因为位于西点要塞,正式名称反而被大家忽略。
西点军校,这所几乎和美国历史一样悠久的著名军校,一直被称为美国陆军军官的摇篮。更为令人称奇的是,西点军校也是培养商业领袖的“圣地”。二战后,在世界500强企业里,西点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董事级别的高级管理人才超过5000名,堪称美国最优秀的“商学院”。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掌握知识的多少已不再是竞争的唯一要素,执行能力、领导能力、学习能力等已成为衡量一个人才的更重要因素。而西点军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一所最善于培养个人领导能力的学校,而这正是现代企业管理所梦寐以求的。
领导力:西点文化的核心
在西点军校,军官们常常会说:“给我一个士兵,只要有基本的素质,没有残缺,四年之后我能将他培育成一个将士”。在西点人的思想中,无论任何情形,无论是当兵,去政府部门或公司,一定要成为有品格的领军人物。这种以“领导力”为核心的文化是所有西点人的行动依据,激励着他们为早日成为领袖而百折不挠。
企业和军队,看似不同系统的组织,却拥有诸多共同之处。两者都是依照一定目的组成的特定组织。军队存在的目的是赢得战争,是使用暴力手段来实现政治或者经济利益;而企业存在的目的,则是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赢得经济效益。事实上,众多伟大公司的缔造者都是军人出身,并且借鉴了军队管理的经验。在海外,沃尔玛、麦当劳、迪斯尼、联邦快递、惠普、索尼、希尔顿、美国杜邦的创始者都有过军队经历;而在中国,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华远的任志强等,他们都出身军队并从军队管理中汲取了营养。这些杰出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写了人生,将军人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成就了一个个企业神话。
也许学院式的MBA训练是侧重技术和知识的传授,而西点军校的训练则侧重领导力的培育和熏陶。在西点军校,学员们被教导“不给自己预留退路的决心,始终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即使有退路也不回头”,而这些正是顶尖商学院学员所不能给予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西点“领导力文化”使学员克服种种困难,从而在事业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成为人们景仰的人物。
领导力:训练“四部曲”
在西点军校,不论你走到哪里,随意问一个高年级学生入学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得到的回答都是惊人的一致:领导力的提升。事实上,“教育、培训和鼓舞学员,使每个毕业生成为以‘职责、荣誉、国家’为价值观、品格高尚、尽职尽责的领导者”这一著名西点使命,已经深深地融化在每一个西点人的血液之中。而西点学员也为自己在4年中不断提升的领导力感到极为自豪和荣幸。西点认为,任何一个具有领导潜能的青年要成为真正的杰出领袖,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为此,西点摸索出一套颇有成效的领导力训练“四部曲”。
首先,西点把重点放在建立起强化组织的向心力。西点在新生中十分强调团队精神,以及教导新生认同团体的价值体系,使个人获得更高的理想和信念。其次是帮助个人开始找到自己在团体中的声音,强调直接或面对面的领导。同时,西点也强调道德思考,奠定崇高领导的基础。再次,西点教导学生建立足够的自信和必要的领导技巧,以领导其他的领导人,这就是间接领导。最后就是行政领导,教导学生如何为组织谋求长远的利益。
实际上,西点的领导训练“四部曲”反映出一些根本的社会经验。在西点学员的一生中也许每一次的经验都不相同,结果也不一样。但是,这套“以不变应万变”的领导精髓,却能促使学员从基本领导要素的数个关卡,从价值体系到具体行为,充分体验领导责任。
西点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领导力的理论知识,而且把提升领导力的理念巧妙地与教学、体能和军事训练以及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举止结合起来,使领导力的提升变成每个人的日常需要。西点认为,领导力的培养是终生的,是一个逐渐进步并贯穿生活所有部分的过程,不断提升领导力应该成为士官生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和最重要的价值观。西点给予人的,不是一个装着领导技巧和工具的百宝箱;而是通过严格的学术、体能和军事培训,改变西点士官生的人生基本信念和行为,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为称职的、卓越的、身体力行的领导。
领导力:先做有品德的领导人
西点认为,一个领导人除了具有一般人应具有的特质、抱负、信心、勇气、智慧、口才、责任感、创造力和同情心外,首先还应该是一个有品德的人。
因此,在西点,诚信、正直、讲真话是每个学员必须遵守的原则和品德。西点认为一个领导的品德和诚信度是影响下属最重要的条件。因为即使是在极大的压力之下,有品德的领导者也是绝对值得信赖的,他能把考虑他人的需要置于个人之上。对于西点来讲,没有知识的人是愚蠢的,没有勇气的人是可悲的,没有体魄的人是可怜的,没有品德的人则是危险的。
西点军校校长对自己的教育模式充满着自信:“随便给我一个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症,我就可以把他培养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领导者。”中国的华为、长虹、联想、远大、春兰等一批企业也曾以军事化管理闻名。究其原因,军人在军事化管理下形成了很多优秀品质,比如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又如敬业、专业等。而在领导力培养方面,军队和军校似乎比要比商学院更行之有效。
领导者“品格”塑造
美国西点军校在培育领导力的过程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品格”( leader of character) 教育。
西点教官认为,人的个性特征(personality)受到天生的影响,但人的品格(character)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和训练得到提升。对于西点来讲,一个有品格的领袖要追求真理,评判是非,在行动中还要表现出勇气和承诺。品格不仅涉及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同时包含坚定、决断、自我约束和判断力。而西点军校则提倡培育以下几种品格:
勇气 (courage):勇气是军人的天职,是领军人物所应具备的最优秀品质之一。西点在讲授领导力课的时候,通常要播放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美军诺曼底登陆时遭到德军激烈反抗的一段镜头——炮火齐鸣,子弹横飞,尸首遍地,血肉模糊。之后的讨论往往涉及以下问题:如果军校生面临这种局面,有没有勇气去参战,去冲锋?为了提高军校生的勇气,西点军校经常派人到伊拉克或阿富汗战场进行实战体验,并通过卫星把他们的体会传送回课堂。
决策能力(ability to make decisions):在情况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状态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迅速的决策和判断,是领军人物的重要品格。西点军校在领导力教学中,经常让士官生做战略决策的游戏,并在体能和军事训练中,把在困难的情景下提高团队决策能力作为训练的主要目标。西点军校提高决策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是通过播放美国历史题材故事片,制造情境,让学员在复杂情境中做出决策选择。
坚忍不拔的意志(persistence/tenacity):遇到困难挫折永不放弃是西点人的一个重要品格。西点军校对士官生的学术、体能和军事等方面定的标准很高,要达到要求,士官生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如果在多次尝试之后仍然达不到学校标准,学生将被要求退学。在4年中,西点士官生达不到学校要求而退学的比例高达15%。
理解士兵,换位思维(empathy for the soldier):西点的教学中特别强调对士兵心理的理解的领导品格。领导力教学重点之一是要提高领导的情商,而在情商五要素中,情感换位能力(empathy)又是领导力核心中的重点。情感换位的能力是能够对士兵的心理情感有准确的把握,而不要对其武断专横地发号施令。领导者真正起作用的程度,大部分取决于他是否对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真正理解、关心。
专家知识(expertise/knowledge):在西点的学术、体能和军事训练中,学术的比例占得最大,因为对于西点人来讲,丰富的专家知识是一个领军人物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品格。前西点军校校长戴夫。R.帕尔默将军在其回忆中写道:“西点毕业后,我自愿到越南完成第一个军官任期,被分配到金兰湾海岸筑路的一个排里。一天下午,排里一名士兵在推平一段起伏不平的道路时,推土机陷入水稻灌溉渠,想尽办法也没把车从沟里开出来。我赶到现场仔细观察,最后我到驾驶室那里,让他试着把推土机的铲板升起到一个方向,转动一边的履带,然后发动另一边的履带,终于一点点爬了出来。后来排里的一名军士走近我,笑着说:“‘白磷!’我颇为疑惑,‘什么?’他说:‘白磷-西点!我知道你能做到。’”在军队里,WP是白磷(white phosphorus)大炮的缩写,这种大炮的炮弹是威力最大的爆炸物之一,能燃起的白色大火,无法扑灭。同时,WP也是西点(West Point)的缩写。
适应性(adaptability):西点人提倡一种适应能力,对变化的形势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战略上、战术上、心理上的调整。适应性是西点军校所提倡的领导者的品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西点除在体能和学术方面为学员提供培训之外,还经常把士官生送到不同国家去体验生活,熟悉当地文化。
恢复力(resilience):由于军队的特殊性,不断的变化、超常的强度和压力,使领导者精力的恢复能力至关重要。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精力是领导者的一种特殊品格,这种品格和平常训练很有关系,同时也涉及到本人的态度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最有成效的生活特点是有能力在迎接挑战的时候全方位投入,而且还要定期让自己退出以补充精力。相反,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把生活看成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逼迫自己透支健康。国内外历史上的教育无非是为了实现两大重要目标:学习知识,提高素质。说白了,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