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的不等式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5744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排序”不等式
  我们在公共场所做一件事情有时需要排队,目的是让大家做事情有秩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一种公众的情绪是,每个人都反对有人插队,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排序”不等式来解释这种现象.
  先看一个简单的情形,有助于我们理解排序不等式的大意.
  食堂里有一列同学在排队打汤,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考虑A、B、C3个人,他们分别要打4、5、6碗,每打一碗需要1分钟,一个人打时其他人在后面排队.则按ABC的顺序需要的时间总和是4 (4 5) (4 5 6)=4×3 5×2 6×1=28分钟,如果按照CBA的顺序,需要的时间总和是6 (6 5) (6 5 4)=6×3 5×2 4×1=32分钟,括号里的每一个加数是对应序号的人所用的时间.你可以算出来按照CAB的顺序需要的时间,再比较大小.
  由上面的计算可以知道,如果某个人在队列中用时较多,则他在队列中的顺序越靠前,总体需要的时间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别人插队的原因.而且,尽量不允许捎带,如果需要捎带,那么可以请这个人往后站,这样可以减少全体需要的时间.
  为了规范地表达其中的数学思想,我们引入下面的排序不等式对此进行阐述.
  排序不等式:
  设有a1,a2,…,an和b1,b2,…,bn两列数,这两列数满足a1≤a2≤…≤an,b1≤b2≤…≤bn,则
  a1b1 a2b2 … anbn(同序乘积之和)
  ≥a1bj1 a2bj2 … anbjn(乱序乘积之和)
  ≥a1bn a2bn-1 … anb1(反序乘積之和)
  其中j1,j2,…,jn是1,2,…,n的一个排列,并且等号同时成立,当且仅当a1=a2=…=an或b1=b2=…=bn成立.(证明略)
  在排序不等式中,令(a1,a2,a3)=(4,5,6),(b1,b2,b3)=(1,2,3),则逆序和4×3 5×2 6×1<6×3 5×2 4×1(顺序和),这就是上面食堂里大家排队问题的结果.
  “平均数”不等式
  某人上山的速度大小为4,下山的速度大小为6,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一种轻率的答案是[4 62]=5,但这显然没有依据.还有一种解法是,设s为山上到山下的距离,则平均速度为[2ss4 s6]=4.4<5.最后出现的不等式是否是一种偶然?也就是说,把某人上山和下山的速度大小改變一下,后者的算法结果还会小于前者的算法结果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假设,某人上山的速度大小为v,下山的速度大小为u,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均为1.
  按照第一种算法,全程的平均速度为[u v2],我们称这个数是v和u的算术平均数.按照第二种算法,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 11v 1u]=[2uvu v],我们称这个数是v和u的调和平均数.在这里,我们有[2uvu v]≤[u v2],这个证明是容易的,也就是证明(u v)2≥4uv,即(u-v)2≥0,这个式子显然成立.
  那么,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两个数的调和平均数不超过它们的算术平均数.这个结论具有一般性,而且可以推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如下:
  一组正数a1,a2,…,an的调和平均数Hn=[n1a1 1a2 … 1an],算术平均数An=[a1 a2 … ann],它们之间的关系是:An≥Hn.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应用.
  小王和小李俩人一块去买糖,小王每次都是买1千克,小李每次都是买1元钱的.不管买多少次,糖的价格是变化的,2人同时买了相同次数,你说说这两种方式买糖哪一个合算?
  其实,我们只要比较2人历次的平均价格就行了.设2人各买了n次,每次的价格分别为a1,a2,…,an元/千克,则a1,a2,…,an不全相等.
  小王每次买1千克,则平均价格为α=[a1 a2 … ann];
  小李每次买1元钱的,则平均价格为β=[n1a1 1a2 … 1an].
  易见α为a1,a2,…,an的算术平均数,β为a1,a2,…,an的调和平均数,由于a1,a2,…,an不全相等,故α>β.也就是说价格变化时小李买的糖比小王买的糖合算.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其他文献
忆幼时老宅,红栏青茗。地属水乡,房间都是纯木结构。雕花窗,古朴门,木板都被梅雨和霉湿侵蚀成暗黄色。屋顶上的尖顶天窗,江南人叫它老虎窗。屋檐缝壁生长着茁壮的瓦松和仙人掌。  那时的人爱花,攀援而上的牵牛花、清香的金银花、烂漫的茶花和蔷薇、太阳花与凤仙在墙根开成一片。而我最喜欢的是蟹爪菊。幼时与邻家孩童嬉闹,在潮湿的庭院里穿梭,常见那奇特的白花在秋日昏暗的傍晚浮动如影。高高的白墙外是粗壮的法国梧桐,林
期刊
乡野间,我欢腾着,越过岩石,跨过横在河床上的枯枝,踏着松软的河泥而来。我,是一条小河,这儿,是我的家。我的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不要以为我没有眼睛,看不到,清亮的河面就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关于基本概念  所谓的“一元一次”指的是“只含有1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这是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最大相同点.还有一处相同点非常容易被同学们忽略:当我们谈到“一次”时,等号或不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都必须是整式.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用等号连接,表达相等关系.而不等式则是用,≤,≥,≠这些不等号连接的,表达的是不等关系.符号的区别是两者在形式上最显著的差异.自然界中的关
期刊
外源甜菜碱能提高NaCl 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物质的含量,限制幼苗根系对Na+ 的吸收,并阻滞其向地上部分的运输,提高体内K+ 含量及其向上的运输。 Exo
在不等式组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不等式组牵手方程组的身影,上个双休日我就遇到这样一道题目:  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x-2y=m,①2x 3y=2m 4②]的解满足不等式组[3x y≤0,x 5y>0,]求满足条件的m的整数值.  分析:看到方程組[x-2y=m,①2x 3y=2m 4②]立马想到要解这个方程组,用代入法或加减法可得[x=87 m,y=47,]再将[x=87 m,y=47]代入[
期刊
我们今天使用的不等号有:>、B、BξA表示B  1631年,为纪念英国数学家哈利奥特(1560~1621)去世10周年,出版了其遗作《分析术实例》.这本书中许多数学符号使用至今.例如:用“·”表示乘号;用“-”表示减号和负号;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数;还用“>”表示大于,用“<”表示小于.  1734年法国数学家布格尔(1698~1758)首次使用符号“≥”和“≤”.  清末数学家李善兰(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