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与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比较的临床研究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18841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和单纯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2例.联合组患者采用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给予治疗,单纯组患者采用单纯肝切除术给予治疗.结果 联合组术中出血量为(323.9 ±93.1) ml,单纯组为(524.5±119.2) ml,P<0.05.联合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14.2%,单纯组为33.3%,P=0.040.联合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均分别为96.5%、67%、51%,单纯组分别为84%、49.5%、3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36).联合组手术时间为(177.7 ±30.7) min,单纯组为(165.1 ±29.5) min,P=0.058.联合组术后住院时间(15.5±3.7)d,单纯组为(14.0±4.0)d,P=0.068.联合组和单纯组术后第1天肝功能ALT、AST、ALB、TBIL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包括胆瘘、发热、胸腔积液、大出血、腹腔感染及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优于单纯肝切除术.
其他文献
护患沟通是整个临床护理的关键环节,良好的护患沟通对于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护患沟通的积极意义、护患沟
肝移植是治疗早期肝细胞癌一种有效的手段,因其可同时清除肿瘤病灶和肝硬化背景,对于符合标准的患者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70%,复发率低于10%[1].然而,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造成
期刊
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2个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对于内皮细胞生长和组织再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胶原蛋白是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用不同的方法将胶原与不同的物质聚合可以得到不同机械性能和生物特性的血管支架.胶原蛋白作为一种促凝剂,利用一定的方法尽量避免组织血管中胶原蛋白的暴露,可以防止工程血管的血栓形成,胶原交替联接和胶原袖套混合物可以加强支架替代物的机械强度;弹力蛋白是血管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得到了延续,成了需终身依赖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的特殊群体.近年来,为血液透析患者补充肉毒碱(Carnitine,C),不仅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肉毒碱不足所引发的症状,而且可增加患者的体力,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动脉、静脉血栓,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等,该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A).APS可分为原发性APS (primary APS,PAPS)和继发性APS(secondary APS,SAPS)
1 巴塞罗那分期概述rn据统计,70% ~ 90%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于存在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背景的肝脏[1],因此HCC患者的预后受到肿瘤分期和肝功能这两方面的
期刊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基于患者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变化而实施的一系列围手术期综合管理的多学科医疗模式,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应激、减少并发症发病率、降低患
期刊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常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新型靶向药物的联合使用改善了疾病预后,但仍不可治愈.近年来细胞免疫治疗显示出治疗MM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为了促进护理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了解西方护理精髓,2004年5月我被派往德国WIESBADEN的ASKLEPIOS医院参观学习1个月.期间我主要参观学习护理管理和外科临床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以过表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或κ、λ轻链为特征.目前,X射线平片仍然是MM标准的影像检查方法.现代成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允许肿瘤可视化.通过CT监测骨髓瘤髓内和髓外病变是长期可靠的监测方法.CT也是评价骨髓瘤骨病以及诊断MM伴随骨痛的最好方法.MRI在评估髓质,特别是在中轴骨的敏感性比CT更高.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