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县小麦土传病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xu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了唐河县近年来小麦土传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现状,分析了土传病害重发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防治土传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土传病害;发生现状;重发原因;防控措施;河南唐河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121-01
  近年来,受气候、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等影响,唐河县小麦土传病害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了当地小麦生产。因此,研究小麦土传病害重发的原因,探索其防控措施,已成为小麦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小麦土传病害种类
  唐河县小麦土传病害主要有纹枯病、根腐病和全蚀病,以纹枯病为主,根腐病、全蚀病次之。主要危害小麦的根和茎,生长前期发病可导致幼苗根腐烂或茎腐烂猝倒,中后期侵染易造成养分、水分吸收传导受阻,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1]。
  2 小麦土传病害发生现状
  2.1 纹枯病
  2012—2017年,唐河县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均超过种植面积的50%。其中,2012年、2013年中度发生,2014年偏重发生,2015—2017年连续3年重发生。2012—2017年因纹枯病危害造成的小麦损失分别为3 850、4 200、5 500、8 750、8 670、10 600 t。纹枯病危害造成的损失占全部病虫危害总损失的27.3%,成为影响唐河县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
  2.2 根腐病
  2012—2014年根腐病零星发生,在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中占比极低。2015—2017年小麦根腐病逐年加重,發生面积由3 333.33 hm2增至1.33万hm2左右,发生田块受害特别严重,造成产量损失高达30%左右。
  2.3 全蚀病
  全蚀病是河南省植物检疫对象,2015年初次在唐河县城郊乡发现,零星分布面积约200 hm2,经2016—2017年连续治理,发生面积缩减至20 hm2左右。
  3 小麦土传病害重发原因
  3.1 菌源量大
  一方面,小麦连作及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导致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增加了发病机会。另一方面,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大量未经处理的小麦病残体直接混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病原菌数量迅速增加,使土传病害由点到片、由零星发生到普遍重发生。
  3.2 偏施氮肥
  不均衡施肥,尤其是偏施氮肥,有利于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的发生。
  3.3 播种过早
  因土壤中菌源量大,播种过早或秋季气温较高均利于病害侵染,造成越冬基数偏高;另外,播种早则弱春性小麦冬前生长旺盛,易出现旺长,冬前拔节,冬季遇严寒天气易受冻,抗病性差,加剧土传病害侵染危害[2]。
  3.4 密度过高,湿度大
  播量大,造成小麦密度过高,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湿度大,土传病害易加重发生。
  3.5 发病部位隐蔽,农民防治意识薄弱
  地下病害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不易被发现,农民往往忽视其防治,仅偏重于地下害虫的防治,且药剂选用不当,导致小麦土传病害日益严重[3]。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加强植物检疫
  加强植物检疫,选种时必须采用检验合格的种子;严禁在全蚀病检疫对象发生区繁育小麦种子,从源头上杜绝其传播危害。
  4.2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对地下病害抗性较强的优质良种;二是播种前深翻整地,保证土壤细碎、平整、无坷垃,利于小麦壮苗早发;三是增施有机肥,施用小麦专用配方肥,避免偏施氮肥和未腐熟的有机肥;四是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4.3 化学防治
  一是播种时对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处理。可选用3%苯醚甲环唑 30%噻虫嗪、23%苯醚·咯·吡虫啉悬浮液、3%苯醚甲环唑 60%吡虫啉等按使用剂量进行包衣或拌种。二是早春小麦起身返青前选择合适的农药并加大药液量进行田间喷雾防治土传病害。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交替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1 500~2 250 mL/hm2、20%三唑酮乳油1 500 mL/hm2、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25~900 g/hm2、25%戊唑醇乳油375~600 mL/hm2,兑水750 kg/hm2后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防治土传病害[4-5]。
  5 参考文献
  [1] 刘从根,骆婷,丁克坚.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21):177-178.
  [2] 滕康开.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08(5):46-47.
  [3] 王怀训,王开运,姜兴印.小麦纹枯病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32(2):267-270.
  [4] 李可凡,袁方.小麦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8-59.
  [5] 单柳玲.小麦土传病害的防治[J].农村新技术,2017(11):22-23.
其他文献
摘要 沙棘以其自身具有的生态和经济上的双重功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沙棘播种和扦插育苗技术,以期为沙棘优良品种造林和进一步提高沙棘资源经济价值提供依据。  关键词 良种沙棘;播种育苗;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中图分类号 S79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121-02  1 沙棘播种育苗  沙棘(Hippophae r
摘要 在京津冀地区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切花菊促成栽培,定植时期在12月之前的需要对种苗进行处理。本文以春香一号、春香二号切花菊为试验材料,从提前诱导休眠、提前打破休眠和激素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种苗处理研究;在种苗处理之后,又对定植时期、定植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切花菊最适宜的定植时期在11月16日至12月1日之间,比较适宜的定植方式是采用当年8月扦插所得到的1 cm以上一级脚芽苗。 
中央苏区社会保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雏形与根基,其业绩与经验,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本文对中央苏区社会保障机构的设置、职责、经费等问题作了初步探析,从而充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