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广东模式”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a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特区模式”的延伸,“广东模式”不断成为人们谈论改革路径时热议的焦点。特别是十年前,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主政广东后,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令“广东模式”再起风云。时间来到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已整整走过40个年头,在岁月的淘洗下,“广东模式”的得失可以看得更加清晰。
  纵观各方的评价,笔者以为,目前在理论层面和政策层面对“广东模式”都存在着一些源起于历史、固化于现实的误解。当“广东模式”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路径选择时,这些误解有可能扭曲人们对其所代表的改革开放的理解。因此,在历史选择的关键阶段,梳理历史,正本清源,正确理解“广东模式”势在必行。
  时间的误解:一切始于1978,一切不只1978
  表面看,广东改革开放以及“广东模式”都始于1978年。不过严格来说,1978年只是政府上层对广东人民挑战旧模式作出反应的标志性一年。以1978年为“广东模式”的起点,能更突出顶层设计的作用,而实际上,广东人民对旧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远早于1978年。
  从1952年到1980年,官方记载大陆偷渡香港的人数达56.5万。1978年前的宝安县即现在的深圳市,在1952年、1962年和1972年发生了3次“逃港”潮。当时宝安县一个农民每天收入0.7元人民币,而香港则是70元港币左右,两边的收入相差百倍,一边早就用上了各种电器,另一边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现在位于香港新界的罗芳村原本并不存在,几乎都是由后来迁过去的深圳罗芳村人组成的。
  1977年11月,邓小平视察广东,听到“逃港”情况汇报时,沉默许久后平静地对大家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1978年,习仲勋被任命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正值偷渡最严重的时期。他甫一上任就提出到“最乱的农村去”,与“逃港”者面对面交流并得出重要结论:“……这些人是外流嘛,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经济搞好了,逃过去的人又会跑回到我们这边来。”
  随后,习仲勋代表广东省委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向中央“要权”。他提出希望中央充分发挥广东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对外交往早的优势,赋予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先走一步的权利。并提出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汕头划出一些地方建立“贸易合作区”,单独管理,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1979年7月,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
  从此,广东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此后,特区设立、市场化改革、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等连续不断地为“广东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土壤。可以说,离开最初政府与人民的直接互动,就无法理解“广东模式”的出现与发展。
  用今天的话来说,人民的压力倒逼了改革。类似的一幕不仅在宝安县出现过,也在安徽小岗村出现过,甚至在温州的小商品市场出现过。这些草根式改革先行者当时所需承担的风险不言而喻。在《大逃港》一书中,作者陈秉安引用深圳宝安一位农民的话:“‘改革开放’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也许是个巧合。当邓小平听说“贸易合作区”的名称定不下来时,说道:“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又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两个“血”字表明,“廣东模式”的开端既出于顶层设计者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也出于草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后者内心所酝酿的动力,早已超越了1978这个年份而潜藏于历史的更深处。
  动力的误解:是经济的成功,更是政治的成功
  经济学上通常把“广东模式”解释为一种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工业化经济模式。这没有错。但这种模式之所以成功,政治方面的动力显然大于经济本身的推力。
  有学者认为,“广东模式”的形成得益于三代主政者前后接续地推动,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习仲勋和任仲夷。他们不仅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广东争取了较大的地方自主权,推动内部的改革开放,为经济起飞创造了前提条件,而且以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的“三放”政策为“广东模式”奠定了精神基调。
  这一评述非常准确。“广东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向广东的放权改革和广东向市、县、乡镇的放权改革。开放的“放”字,正是蕴含着向内“放权”的意思。广东当年实行的财政包干制和“放水养鱼”,就是财政自主权的体现。中央的政策取向给了广东人敢想敢干的前提,广东人靠着自己实干走上了经济增长之路。
  广东采取的实干方式是向中央学习,将发展经济的权力层层下放,从政府放给企业,从官员放给市场。政府向市场的放权尤其真正起到了引领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经济学家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省政府到各地市到各县区,广东一向以政府放权、少管事,放手让基层和民间求发展而闻名,这种以减少管制为特点的治理模式是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头20年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大法宝。
  政府管制的减少让民营经济崛起具备了充分的空间,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加法。广东近年来以简政放权为方向的商事制度改革,带来了对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的契机,让市场按照自身规律配置资源,让企业更加自由地成长,政府转变为服务角色。高度市场化还直接推动了创新创业和人才聚集,人才聚集又进一步推动了人才流动。
  广东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以民营经济主导的经济结构,其真实经济质量比单纯依靠国企和外企的地方要高。本土民营经济的发达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广东市场环境的优异。华为、腾讯、美的、TCL等崛起于广东绝非偶然,几十年下来,这些民企在一些产业领域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佼佼者,奠定了广东产业竞争力的基础。
  广东本土民营经济的崛起并非一步到位。1978年后,本地人利用珠三角最先改革开放的时机,先从贸易做起,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即由贸易向上追溯到工业制造领域,并逐步加入技术研发因素,提升产业档次,完成贸—工—技的转换过程,如今还延伸到高端服务业,深圳就是很好的样本。   除了市场化改革,“广东模式”在经济层面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即外部要素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体现在:一方面,广州号称“千年商都”,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市场功能完善,对外辐射能力强;另一方面,境外特别是港澳及海外华人的投资直接打造了众多大型企业。
  同时,在珠三角地区,服务型政府与社会建设相配合,让全社会充满活力。广州和深圳的社会建设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例如,这里有全国最重要的非公募基金会,如壹基金、麦田基金会以及众多社区基金会,它们旗下是若干扎根于本土的社会组织,承担着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功能,与顶层设计遥相呼应,带来了社会建设的巨大空间。
  服务型政府、本土市场化和社会建设先行,这些经济和经济层面之外的动力带来了“广东模式”的巨大成功。如今,广东以全国2%不到的土地面积,全国8%左右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把广东当作一个独立经济体,可在世界排名第16位;出口量占全国1/4;自1980年以来吸引的外来直接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国1/5;近十年的经济平均增速超过12%……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由地方政府推动的市场化改革所创造的经济奇迹。
  内涵的误解:是多种模式,不是一种模式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看,“广东模式”更准确的称呼应该是“珠三角模式”。即使单从珠三角看,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等地的经济发展也已显现出越来越大的模式区别。也就是说,“广东模式”其实至少包含着“东莞模式”“佛山模式”“深圳模式”“广州模式”等诸多“亚模式”,还不算“惠州模式”“江门模式”这些被媒体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特点但影响力还不大的探索型模式。
  “东莞模式”其实代表了最传统的珠三角发展模式,它承接了从港深移植过来的来料加工贸易体系并迅速扩张,动辄十几万员工的工厂为Nike、Apple等国际大品牌代工,东莞也因此被冠以“世界工厂”的名号。不过这种代工模式最大的瓶颈在于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因此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佛山模式”是一种更加稳定的内生经济发展模式。基层政府全力支持兴办民企并为之担保,让它们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而完成了本地工业化,打造了根植于本土的民营经济体系。与东莞的战略不同,自上世纪90年代后,佛山的重点是发展本土企业,目前比较强势的有美的、格兰仕、万和、志高等,整个佛山地区建立起了门类齐全、产业链相对完整、主要依靠劳动效率提高的产业体系,成为一种典型的内生式发展模式。
  “深圳模式”的特点则是跳跃式发展。深圳一开始也和东莞一样,搞“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依靠优惠政策发展低端制造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提出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计划,产业重心由工业向科技产业升级,原有的加工贸易业则向宝安、龙岗及东莞迁移。2006年至2008年前后,深圳开始第三次产业转型,从高科技产业向高端服务业转移,其中民营创新科技企业成为最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至于“广州模式”的发展路径则更像是上述各种模式的结合体。由于享有省会城市和华南中心城市的便利,传统中心城市的产业和资源聚合效应在广州得以实现。和上海一样,本地大型国有资本与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前者的大规模投资多集中于重工业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开始进入第二次重工业化时代,广州在汽车、石化、造船等战略性产业上取得飞速发展。
  所以,虽然一些观点把广东经济视为一种模式的产物,但实际上,珠三角内部的模式竞争也从未停止。在这些模式中,有的已是明日黄花,有的还方兴未艾。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模式”正面临其它模式的正面冲击,有不小的压力。作为“千年商都”,广州交易会的贸易量近年已被杭州的阿里巴巴一家公司所压倒,大型商业企业的影响力也远不及杭州,在全国500强民企中,浙江的数量(134家)是广东(40家)的3倍以上;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广州也逐渐被深圳等城市赶超。
  当然,广州并没有止步不前,目前所采取的应对举措主要是向“深圳模式”等借鉴学习。如最近广州行政审批制度和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成为全国典范,广州市政府也主动加强了对企业的服务,并成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企业前来发展,腾讯和阿里巴巴已敲定在琶洲设立分总部。总而言之,作为“广东模式”的代表之一,广州亟需找到新的竞争力和自身定位。
  本质的误解: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精神”
  改革开放40年间,广东的辉煌成就归根结底并不是源自一种“模式”,而是源自一种“精神”,称之为“敢想敢干的广东精神”也毫不为过。实践中所出现的如此之多的模式创新,正是这种敢于突破既有常规精神的体现,“广东模式”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对这种精神的传承。
  在1978年前后,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风险很大的事业。广东领导人顶着压力,敢闯敢干,不仅争取来经济自主权,建立特区,更给此后历届领导者以精神上的指引。在1979年4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语出惊人:“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能几年就搞上去了,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坦荡直言,震动全场。曾任中共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长的吴南生在争取设立经济特区时曾义无反顾地说:“如果省委同意,我愿意到汕头搞试验。如果办不成,要杀头,就杀我好啦!”接任习老出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任仲夷说:“要办好经济特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落草为王’,让梁湘同志当‘深督’(意指有自治权)!”这些都与邓小平的“杀出一条血路来”一脉相承。
  “血路”?是的,这条路确实不那么好走。当时的社会被限制在旧体制框架下,突破既有格局可能需要付出政治代价。正因如此,上述领导的“出格”言行才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成了真正的历史破局者。
  笔者还记得,十幾年前,在任仲夷、于光远、吴南生等党内改革者的支持下,笔者和几位朋友共同发起创办了广东人文学会,此类学会的成立在广东文化建设上属于前所未有之举,在当时面临一系列旧有体制的滞碍。其时,年逾耄耋的任老还为此事亲自打电话、拍桌子,让学会最终得以诞生。他们关心文化体制改革,接受新事物的热忱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改革者,他们始终没有停止解放思想,热爱读书、思考,在开会时与年轻人争论。每当谈及国家发展时,他们都侃侃而谈,思路之敏捷和清晰胜过许多学者,一些言论放在今天也显得充满胆识和突破常规。
  由此笔者不禁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这批人敢于冒常人看来难以承受的风险?难道他们是天生的思想解放者?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批改革者当年都为国家和民族解放冒过生命危险,经历过生死考验,相比之下,改革要面对的个人利益得失根本不在话下,他们真诚、简单、执着,只有政治家的理想信念,没有政客的曲意权谋。正是真诚、简单、执着带来力量,信念造就勇气和精神,什么风险也无法压倒他们对人民的忠诚和对终身事业的热爱——这就是他们力量的根本来源。
  2017年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深改组会议,提出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担当和勇气,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这令人想起十年前的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会上提出,广东要进一步拓展解放思想的空间。广东的困境表面上是经济发展面临挑战,其实是政治思想观念束缚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他准确地找到了“广东模式”的精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主政广东的领导人都持续推进解放思想,不断巩固“广东模式”的思想基础。
  面对解放思想,一些人总在外围打转,不敢深入问题的核心,考虑得太多太复杂,便渐渐失去了胆识、进取心和行动力。而一言以蔽之,“广东模式”成功的最大关键正是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中有特区的首倡者、领导者、支持者和建设者,有气魄宏伟、信念坚定、百折不回的政治家,更有默默无闻、凭良知和常识行事的普通老百姓……正是这些敢为天下先的人谱写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
  如今,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上:思想还需要继续解放,特区还要继续创新,中国还要继续深化改革。愈到此时,我们便愈发想念这些改革者们,因为他们创造历史的方式确是令人感慨动容——广东的发展本无模式可循,于是勇敢的精神便成了一种模式。
其他文献
【正】 曹雪芹曾经郑重宣告,他的《红楼梦》是写得“深有趣味”的,既可给人以崇高的艺术美感享受,“适趣解闷”,“省了些寿命筋力”,又能够发挥巨大的认识和教育作用,“令世
【正】 《红楼梦》一书,多次提到饮酒行令的情节,细细读来,却也并非是单为文墨的布局点缀、无关紧要的游戏文字,而是和其它诗词一样,有一定的隐语射言,和金书的线索前后相呼
在中国挖掘机市场上,中国企业、日系企业、韩系企业和欧美企业,都有着截然不同的企业性格,其背后也有着迥异的国家和地域文化。日系企业的特征很明显,务实低调,坚韧严谨。
自信优雅的女士即使穿上迷彩服也不会成为路人的“过限云烟”。辽宁正原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工程机械抢险救援民兵小分队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一遍又一遍操练队形。在这个几乎完
2011年10月17日,中国国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重工”)揭牌仪式暨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
【正】 最近在辽阳发现了程伟元的《双松并茂图》。此画保存在王尔烈的寿屏上,原藏辽阳翰林府故居,现存在辽阳市文管所。王尔烈,号瑶峰,辽阳人,乾隆进士,翰林院编修,内阁侍读
【正】2011年7月31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和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山东青岛联合发布《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
【正】山特维克是一家典型的北欧企业,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其对专业的追求、细节的把握,对企业、行业、国家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对安全、健康和环境(EHS)的重视,对使用于"未来
潮州市潮安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实际行动推动潮安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新时代潮安发展新局面。近年来,潮安区党政领导班子
江西,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有“形胜之区”一说。在这块16.69万km2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以及中国工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