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顺应经济全球化下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世界潮流。我国已建立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准则,低于存在的不足,我国正在努力调整。
关键词:国际会计趋同;新准则;机遇与挑战;措施
1 、国际会计趋同发展状态
当今世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个是一字不变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把自己国家先前制定的准则完全废掉;另一个是,趋于相同,即使在原则和实质内容上与国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具体内容仍具有各国特色。现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准备或已经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美国等国家,中国也在2005年建立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澳大利亚是完全废除自己的准则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国际会计趋同的步伐日益加快。
日本在2009年提出采用指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巴西也宣布争取在2010年底取消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2010年年报实现所有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趋同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国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2、 我国国际会计趋同中应考虑的因素
(1)政治环境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很多参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国际会计趋同中受美国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美国。在政治制度不同下,考虑各方利益会有所不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多的是考虑和谐,协调企业和其他各方利益。
(2)经济条件
毫无疑问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方面还不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经济基础决定了许多层面的东西,例如发达的市场经济及人才。
在国际会计趋同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十分广泛,我国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十多处,这是国际趋同的表现。但是我国更应该考虑实际,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交易的价格,而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价格难以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而且由于信息交流也不很发达,交易的双方很难拥有共同知识。虽然可采取估值技术,但是由于时间价值和风险很难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估计出来的价值具有主观性也不准确。采用公允价值不仅取得成本高,而且容易高估资产。不进公允价值的取得不易,而且公允价值的取得往往成本较高,有时需要聘请专业人士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估值,这就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很多经济学专家将它归因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导致高估资产,泡沫经济产生。中国在这次危机中所受挫折算是少的,担任导致了各方面的危机,最直接的就是就业,这给本来就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更添压力。
然而,公允价值的运用可以更好的计量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例如一个固定资产价值30万,折旧5年,但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可能变为50万,如果仍按照历史成本30万计量,那可能会高估收益,还要按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会形成虚盈实亏的情况,进而使企业所有者的产权资本受到侵蚀,也不利于设备的更新,可能会削弱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应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经济才会发展更好。
(3)文化环境
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结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国际会计趋同,我国考虑更多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企业。而且中国人都比较保守传统,不喜欢冒险,喜欢采取稳健的措施。因此中国企业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时,一般比较谨慎。同时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能够积极吸取国外会计趋同的经验教训,建立自己的国际会计趋同道路。
3、 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会计更需要准确和客观的反映企业复杂的经济业务。国际会计趋同有助于中国吸取其他各国在趋同道路上的经验与教训,也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的跨国公司,他们迫切需要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并且熟悉掌握另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亦有利于企业的规划、管理与发展。同时,国际会计趋同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跨国企业或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方便很多,不用花大量成本去聘请国际会计人员帮忙做账。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人员在国际交流中,能明确自己的不足,加强业务学习;国家和企业也会更加重视会计人员,投入更多的资金,培训会计人员。从而带动整个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这样又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一些投资者也能更了解外国公司的情况,有助于跨国的投资。
另一方面,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我们看到了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健全,特别是证券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对我国用公允价值计量带来了挑战,会计估值技术不发达等弱点暴露出来。而且在趋同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一味的对照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按企业实际情况反映或者无法满足企业相关人员的需求。而且国际会计准则中可能会有让会计人员难懂的地方,这也就加大了工作量,也会要求企业投入资本去培训或聘请专业人才,加大成本。同时采用国际会计通用语言,可能会使报表使用者难以理解复杂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披露资料,不利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影响企业发展。特别是一些投资者,对难以看懂的财务报表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4、 面对国际会计趋同,采取的措施
我国在国际会计趋同的道路上,正在认真学习各国会计准则,尤其是美国等一些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并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动员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准则的修订,将会计理论和实务结合起来,理论和实务共同支撑编制了新的会计准则,为深化会计改革和发展献出一份力量,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截止2009年底,这套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在所有上市公司和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到今年年底前,企业准则有望在我国所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全面覆盖。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足,政府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与市场、社会媒体等实施监管,提高市场公平性和效率性。我国在新准则中也广泛使用了公允价值,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在积极建立一个健全经济体制,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方便,计量更加可靠,更能反映事物的真实价值。另外,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质疑,我国财政部会计司目前已经设立了公允价值计量重大研究课题。
我国在会计趋同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与挑战,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在发展带路上披荆斩棘。国家在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使各种专业型人才汇聚一堂,通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加快了会计专业的发展,翻过来促进了该行业及相关行业在深度广度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走向纵深发展阶段 2010
[2] 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 会计研究,2003,(2).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国际会计趋同;新准则;机遇与挑战;措施
1 、国际会计趋同发展状态
当今世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个是一字不变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把自己国家先前制定的准则完全废掉;另一个是,趋于相同,即使在原则和实质内容上与国际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具体内容仍具有各国特色。现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准备或已经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加拿大、日本、墨西哥、美国等国家,中国也在2005年建立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澳大利亚是完全废除自己的准则而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国际会计趋同的步伐日益加快。
日本在2009年提出采用指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巴西也宣布争取在2010年底取消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2010年年报实现所有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会计趋同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中国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2、 我国国际会计趋同中应考虑的因素
(1)政治环境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很多参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应该认清形势。国际会计趋同中受美国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美国。在政治制度不同下,考虑各方利益会有所不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更多的是考虑和谐,协调企业和其他各方利益。
(2)经济条件
毫无疑问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经济方面还不能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经济基础决定了许多层面的东西,例如发达的市场经济及人才。
在国际会计趋同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十分广泛,我国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有十多处,这是国际趋同的表现。但是我国更应该考虑实际,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交易的价格,而我国市场经济不成熟,价格难以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而且由于信息交流也不很发达,交易的双方很难拥有共同知识。虽然可采取估值技术,但是由于时间价值和风险很难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估计出来的价值具有主观性也不准确。采用公允价值不仅取得成本高,而且容易高估资产。不进公允价值的取得不易,而且公允价值的取得往往成本较高,有时需要聘请专业人士对资产或负债进行估值,这就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很多经济学专家将它归因于公允价值的使用,导致高估资产,泡沫经济产生。中国在这次危机中所受挫折算是少的,担任导致了各方面的危机,最直接的就是就业,这给本来就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更添压力。
然而,公允价值的运用可以更好的计量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例如一个固定资产价值30万,折旧5年,但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可能变为50万,如果仍按照历史成本30万计量,那可能会高估收益,还要按虚增的收益多交所得税和支付股利,最后会形成虚盈实亏的情况,进而使企业所有者的产权资本受到侵蚀,也不利于设备的更新,可能会削弱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因此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应考虑我国实际情况,经济才会发展更好。
(3)文化环境
不同的价值观会有不同的结果,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国际会计趋同,我国考虑更多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企业。而且中国人都比较保守传统,不喜欢冒险,喜欢采取稳健的措施。因此中国企业在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时,一般比较谨慎。同时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能够积极吸取国外会计趋同的经验教训,建立自己的国际会计趋同道路。
3、 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会计更需要准确和客观的反映企业复杂的经济业务。国际会计趋同有助于中国吸取其他各国在趋同道路上的经验与教训,也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的跨国公司,他们迫切需要融入全球资本市场,并且熟悉掌握另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亦有利于企业的规划、管理与发展。同时,国际会计趋同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跨国企业或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就方便很多,不用花大量成本去聘请国际会计人员帮忙做账。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人员在国际交流中,能明确自己的不足,加强业务学习;国家和企业也会更加重视会计人员,投入更多的资金,培训会计人员。从而带动整个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这样又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一些投资者也能更了解外国公司的情况,有助于跨国的投资。
另一方面,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来说也是一项挑战,我们看到了国家市场经济的不健全,特别是证券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对我国用公允价值计量带来了挑战,会计估值技术不发达等弱点暴露出来。而且在趋同过程中很容易迷失方向,一味的对照国际会计准则,没有按企业实际情况反映或者无法满足企业相关人员的需求。而且国际会计准则中可能会有让会计人员难懂的地方,这也就加大了工作量,也会要求企业投入资本去培训或聘请专业人才,加大成本。同时采用国际会计通用语言,可能会使报表使用者难以理解复杂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披露资料,不利于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影响企业发展。特别是一些投资者,对难以看懂的财务报表可能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4、 面对国际会计趋同,采取的措施
我国在国际会计趋同的道路上,正在认真学习各国会计准则,尤其是美国等一些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会计。并且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动员社会各界全面参与准则的修订,将会计理论和实务结合起来,理论和实务共同支撑编制了新的会计准则,为深化会计改革和发展献出一份力量,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截止2009年底,这套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在所有上市公司和全国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到今年年底前,企业准则有望在我国所有大中型企业实现全面覆盖。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足,政府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与市场、社会媒体等实施监管,提高市场公平性和效率性。我国在新准则中也广泛使用了公允价值,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在积极建立一个健全经济体制,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方便,计量更加可靠,更能反映事物的真实价值。另外,针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对公允价值的质疑,我国财政部会计司目前已经设立了公允价值计量重大研究课题。
我国在会计趋同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与挑战,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在发展带路上披荆斩棘。国家在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使各种专业型人才汇聚一堂,通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加快了会计专业的发展,翻过来促进了该行业及相关行业在深度广度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廷.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走向纵深发展阶段 2010
[2] 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 会计研究,2003,(2).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