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中沙州回鹘时期的回鹘服饰

来源 :东方藏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沙州回鹘时期的敦煌石窟主要是供应人们的服饰。从这一元素上看,沙州回鹘供养人像和西域的高昌回鹘供养人像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此外,回鹘民族的服饰与其他地区的服饰之间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相似之处,这也充分证明回鹘的服饰与中原、中亚和西亚等多个地区的服饰彼此之间有著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敦煌壁画;沙州回鹘;高昌回鹘;中原;西域
  研究人员认为,西夏立国之初,敦煌地区主要由沙州回鹘掌握政权,而在沙州回鹘统治敦煌的时期修建了一些石窟,从这些石窟当中所供养的人物造型、服饰以及艺术风格上来分析,可以看出,沙州回鹘所供养的人像与西域壁画当中的高昌回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相似性,这也充分证明二者在文化上进行了融合,此外,这一时期的服饰在风格上与中亚、中原和西亚等地区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相似性,因此几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也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1沙州回鹘供养人像的服饰特征
  观察莫高窟当中供养的人像,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像与新疆和佛寺当中的人像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些人像通常头戴莲瓣形的尖顶高冠,冠后有绶带,同时身着开叉长袍,长袍主要为圆领,袖子较窄且印有团龙纹,腰上系有蹀躞革带,脚上穿白色的长靴。
  新疆北庭高昌回鹘西大寺壁画当中有一幅回鹘天公主的供养像,其头戴金冠,金冠的形状为桃形,两鬓抱面双耳佩戴大耳坠,同时身着花纹长袍,长袍为大翻领,红色小袖的样式,且领子上带有饰品,饰品上面有忍冬纹。这与现存于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的喜悦公主像颇为相似。二者都是头戴如意博鬓金冠,且将两侧的鬓发挽起,并插上金簪,金簪上还刻有金镂雕式的云纹,头上还刻有凤凰纹的金饰品。二者均身穿弧形大翻领小袖的长袍,领子上均印有忍冬纹,在领子的边缘、袍子的中间以及袖子的上部和膝盖部位都设计了联珠纹装饰线,从而更好地展示了回鹘服饰独特的韵味,而之所以形成这一文化特色,则是与中原文化以及亚欧文化的融合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中原服饰文化对回鹘服饰文化的影响
  回鹘民族最初是我国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人们一般在蒙古高原上过着柚木生活,最初该民族集中在漠北地区,之后迁移到了天山北部,在唐朝时期,回鹘人就与唐朝建立了非常和睦的外交关系,而自该民族建立到灭亡,近200年的历史中,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与唐朝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二者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也非常频繁。
  由于回鹘与唐王朝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来往,所以二者的文化融合也非常明显。盛唐时代是一个非常繁盛的时代,唐朝拥有着大国的地位,因此唐朝在这一时期也在不断地吸纳各方文化,同时又将自己吸收的文化经过适当的调整和改良,形成中原文化后再将其传播到更大的范围。而回鹘民族服饰的汉元素就是学习唐朝时期的中原文化的一种非常典型表现。
  回鹘的贵族男子主要身着圆领窄袖的长袍,这种风格的服饰是融合了北周时期的鲜卑褶衣与西域的龟兹服饰,最终形成的一种款式。该服饰在隋唐时期在中原地区比较常见。这一时期男子经常穿戴幞头靴袍,在文化交流的影响下,这种服饰从中原传播到了边疆地区,因此也对少数民族的服饰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疆地区高昌回鹘的男子就经常穿着团花圆领窄袖袍,这种服饰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中原服饰的影响。
  3中、西亚服饰文化对回鹘服饰文化的影响
  公元9世纪中期,回鹘被迫西迁,西迁后,人们通常生活在连接中亚、西亚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上,中亚和西亚与新疆地区都隶属西域这一范畴。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更加明显,生活习惯和衣冠服饰等方面都会有所融合,并且文化传播范围也更广,不同民族共同铸就了这一时期的服饰文化。
  在位于新疆的南昌石窟当中就可以发现很多域外的人物形象,在衣冠服饰的风格上与高昌回鹘存在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供养礼佛图当中有两位萨珊波斯贵族供养人特写像,一位双手合十,正在虔诚地礼拜,其面色较黑,整体形象较为瘦弱,且有浓密的胡须,身后和两侧披着很多的头发,头上佩戴了一顶白氎折巾帽,身着黑色紧身长袍,长袍为圆领小袖的样式,在两袖的上臂之间、前胸和袖口中间都镶嵌了颜色较浅的装饰物。此外,还在腰下设置了护套和束袋。另外一位双手拖着金色的托盘,保持站立的姿势,方圆脸型,皮肤较白,浓眉大眼,在前额和双肩上有很多辫发。从其服饰风格上来看,该人应为波斯的贵族人士。壁画中中亚、西亚游牧民族的衣冠和服饰与回鹘民族的服饰非常相似,这也是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因此,我们也可以断定回鹘服饰的传播与西迁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4结语
  回鹘西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民族服饰的风格上从简朴逐渐转变为奢华,甚至还出现了金银配饰,从游牧社会逐渐转为农耕社会,且民族的性格也更加的平和。在西迁的过程中,回鹘民族还充分学习了其他民族的文化,促进了该民族的发展,而敦煌壁画当中的回鹘服饰就是这种文明变化最为重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竺小恩.敦煌石窟中沙州回鹘时期的回鹘服饰[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38-42.
  [2] 谢静.敦煌石窟中西夏供养人服饰研究[J].敦煌研究.2007(03)
  [3] 森安孝夫,梁晓鹏.沙州回鹘与西回鹘国[J].敦煌学辑刊.2000(02)
  [4] 谢静,谢生保.敦煌石窟中回鹘、西夏供养人服饰辨析[J].敦煌研究.2007(04)
  作者简介:
  李兰馨,(1994.5—),女,汉族,籍贯:江苏张家港,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吕 钊(1973.10—),男,汉族,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导师,教授,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德育工作是一个学校的重要工作,而且一直都是社会和教育界都特别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整个学校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将德、智、体、美、劳系统的融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学校除了要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讲授,还要更多的注重德育的培养。  关键词:德育观念;初中学校;传统美德  加强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正在成长当中的初中生们,是时代
期刊
摘要:蟠螭纹作为传统青铜器纹样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不仅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精神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本文将对蟠螭纹以视觉文化角度来发掘的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最后通过它自身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造型特点,将其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总结出在平面设计上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蟠螭纹;视觉文化;图形内涵;平面设计  一、蟠螭纹的起源及文化内涵  (一)蟠螭纹起源  中国的青铜艺术由来已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作为高校课程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后期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现代化的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提升,高校针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也逐渐开始普及,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提升整个思政课程教学的成效性。目前许多学校都逐渐开始搭建网络思想课程教学的平台。因此,本文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在互联网视域下的改进路径”作为研究视角,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
期刊
摘要: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走进了家家户户。“互联网+”作为新时代衍生的一种方法论,在设计以及教育行业的作用和影响愈加广泛。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 +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版块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其特征和优势,并粗略探讨了“互联网+”大背景下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 +”;人才培养;视觉传达;设计;创新  前言:  经过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工业革命,互联网
期刊
摘要: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传统手工艺的基本特性,这也意味着手工艺的实用时代的结束。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趋势更加显著,手工艺不仅只以一种纯物化形态存在,它的物质价值被工艺美术的核心新价值所替代,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手工艺与工艺美术,接着分析了工艺美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及原因,最后论述了当代手工艺美术的新价值。  关键词:手工艺;工艺美术;核心价值;人文精神  1 手工艺与工艺美术  手工艺根植于
期刊
摘要:“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两性关系从封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在女性侮称中更加深刻的凸显出来。研究现代汉语中女性侮称现象,对于揭露现代女性生存状况,反映社会现状以及实现男女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称谓语;现代汉语;女性侮称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根基,它就像一面反光镜,实时地反映社会与文化。”[1]称谓语作为现代汉语
期刊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了在课外提升自己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我国有关法律对社会教育机构的行为规范做出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教育机构健康发展,然而该行业的火爆也造成了近年来社会教育培训比较混乱的局面,全面监管的缺失使得社会教育机构质量不一,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本文笔者就将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概况做出简介,然后将就此分析
期刊
摘要:在城市趋同的大背景下,现代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性质的建筑,大片的玻璃幕墙,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态灵巧的钢骨架结构、造型塑形能力强的G R G (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材料等一系列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也逐渐取代了传统乡土材料。在呼吁保护地域特色文化的时代大潮下,地域性特色建筑文化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性建筑。  任何一种地域性建筑,能够成为众多建筑类型
期刊
摘要:《禮運·大同》出自《禮記》,出現在王力《古代漢語》第一冊第三單元第二十二篇,《禮記正義》卷二十一,第七六六頁。然而對讀二者,可發現王力先生注釋與孔穎達疏在諸多地方有較大差異,本文將二者差異加以羅列,并在參考其他文獻的基礎上,試做分析。  關鍵詞:王力;《古代漢語》;注釋;《禮記正義》;差異  王力《古代漢語》作為全國高等學校文科的統一教材之一和最通用的權威性的古代漢語教材,一直以來影響廣泛。
期刊
摘要:以股抵债方案出台后,备受争议。本文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以股抵债弊端,得出外部性导致小股东搭便车不积极参与投票,集体的非理性导致难以制约大股东的行为;以股抵债不符合帕累托改进,小股东意见难表达、利益难维护;以股抵债也增加了诸多交易成本等问题,并据此建议。  关键词:以股抵债 外部性;帕累托改进;交易成本  一、以股抵债概述  “以股抵债”是指为了纠正、解决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而允许上市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