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DHS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康复情况。方法:对35 例中老年患者使用DHS内固定术后护理结果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结论: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疗效满意,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高龄老年人,平均年龄70岁,多有并发症,脏器代偿功能差,抵抗力及免疫功能低下。
  关键词 股骨粗隆 老年骨折 护理
  
  资料与方法
  本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0~65岁18例,66~90岁17例,平均70岁;右侧15例,左侧20例。伴糖尿病25例,高血压28例。随访4~11个月,平均6个月。出院时,CPM被动活动达髋60°,膝90°者26例,81.3%,2个月复诊时,无痛站立28例(87.5%),无痛平地行走20例(78.1%)。其中独立行走25例,靠支具行走5例。
  病因分析: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質疏松的主要部位,骨质强度降低,血运丰富,容易骨折。引起骨折的主要原因是行走时跌伤,下肢外展或内收位造成骨折。年老、体弱、多病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诊断依据:外伤后髋部疼痛应怀疑有股骨上段骨折。病人髋部不能活动。因出血较多,髋部肿胀、青紫、有压痛。有移位时髋外旋畸形明显,肢体缩短。
  DHS治疗的护理:①术前功能锻炼护理:术前护理牵引带或骨牵引,保持患肢外展,稍内旋位。牵引带牵引简便易行,容易调节。牵引重量小于5kg。要注意防止牵引带边缘压伤皮肤,皮肤可用毛巾垫好,并经常用手指按摩。②术后护理及功能锻:常规使用抗生素7天以预防感染,低分子右旋糖酐稀释血液防止下肢静脉栓塞。术后麻醉消失后即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留置尿管者术后第2天拔除,术后24小时如果引流量<50ml可拔除引流管。术后前3天行下肢静脉循环泵治疗,3~5 天在床上坐起,减少褥疮及肺感染的发生,护士每2小时进行拍背护理;术后第4天起使用下肢被动功能训练器(CPM)行髋、膝、踝三关节的被动活动。患肢负重时间视拍片时骨折愈合情况而定,不同骨折类型、不同体质以及骨质疏松程度均影响负重时间。
  
  结 果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北京医院的评价标准[2]。①优:髋部不痛,关节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至伤前水平;②良:髋部基本不痛,关节活动尚好,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常需扶单拐行走;③差:髋部仍痛,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须扶双拐下地或不能下地行走。本组病例随诊4~11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无感染,无髋内翻,无患肢缩短,骨折全部愈合,疗效评定优25例,良7例,中3例。
  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7%),其中肺部感染2例、应激溃疡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脑梗死1例术前有脑梗死史半年,术后偏瘫症状加重。所有病例均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治疗后好转或痊愈。无死亡病例。
  远期并发症:钉尖切割股骨头2例,1年后股骨头塌陷,钉尖进入关节腔,髋臼磨损,后期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螺钉断裂2例,均为Ⅲ型骨折、小粗隆分离者。
  
  讨 论
  DHS可以适应大多数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对于A1型粗隆间骨折是最佳方案。这些病例中,16例A1型的病人均解剖复位,术后2周内下地行走练习,术后2个月内恢复髋关节生理活动。对于A2、A3型骨折,根据需要加用钢丝及螺钉行辅助固定。3个月内恢复髋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7.
  2 黄公怡.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84,4:34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现。方法:回顾研究7例腮腺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和组织学形态。结果:除1例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外,其他均为混合瘤。7例病变均完整切除,随访时间为术后4个月~7年6个月。完全治愈、无复发5例(71%);1例术后7个月组织学证实为复发,并行化疗;1例临床考虑为复发,未行病理检查,仍存活。结论:腮腺黏膜相关淋巴瘤为一种低度恶性、预后
期刊
例1:患者,女,48岁,因反复发热、咳嗽1年,于2003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2002年9月受凉后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9℃,伴咳嗽、白黏痰、盗汗,1周后求治本院。体检和常规检查认为符合结核病体征,按结核病给予治疗,不见症状减轻,不断反复发热,还出现左小指肿痛等症状。2003年10月15日再次入住我院,总结病人如下特点:①中年女性、反复发热、咳嗽1年,病情进展缓慢,依次出现肺、肺门及纵隔淋
期刊
患者,女,15岁,因发现下腹部膨隆、胀痛1个月入院。患者月经正常,近期腹部膨隆明显,腹部B超提示:腹腔内巨大囊肿。查体:T37.5℃,P76次/分,BP97/6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表情无痛苦,腹部膨隆,无压痛及腹膜刺激征。妇科未查。临床初步诊断为:腹腔囊肿,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与囊肿相连,囊肿大小40cm×38cm×20cm,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行卵巢囊肿及右侧
期刊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普通人群患病率为08%~10%,男女皆可发病。由于个体差异,临床表现可能不甚典型,而非内分泌科医生对此病常常认识不足,而易致误诊。现将33例甲减长期误诊因素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为2000~2006年经我院门诊确诊为甲减的患者33例,男8例,女25例;年龄49~65岁,平均57岁;病程3~15年,平均9年;来诊前曾在多家医院
期刊
直肠肛门畸形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不一,3000~5000个新生儿中即有1例患婴。现将我院手术治疗的1例报告如下。  患婴,女,8个月,自出生后其父母发现未有肛门,排便时粪便自会阴部漏出,排便时哭闹不安,便后能安静,无腹痛腹胀,无呕吐及发热,未经任何治疗。  入院检查:体温37.4℃,脉搏110次/分,呼吸22次/分,一般情況差。心肺腹无异常。肛门处闭锁,于阴道下段约距阴道外
期刊
患者,24岁,G3P2。因孕9个月余,胎动消失19天,于2006 年5 月20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曾足月顺产2胎。末次月经2005 年8 月10日,预产期2006年5月17日。停经4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孕2个月余时无诱因突然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伴有阴道少许流血,无晕厥及恶心、呕吐,未进行任何诊治,上述症状3 天后自行消失。孕4个月始感胎动,胎动时常感腹部隐痛,且随胎儿长大,症状加重。整个孕期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早孕药物流产、米索前列醇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方法:1996年3月~2006年12月成功抢救早孕药物流产、米索前列醇过敏性休克8例。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应引起警惕,防止过敏性休克而导致患者死亡。  关键词 早孕 药物流产 米索前列醇 过敏性休克    资料与方法  1996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成功挽救米索前列醇早孕流产过敏性休克患者8例,流产前均无
期刊
患者,女,63岁。因反复胸痛4周,加重2小时,于2006年11月9日入院。自4周前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痛,以胸骨后为明显,呈针刺样痛,并向左肩背部及左臂放射,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至数分钟不等,与活动无关,无明显规律性,伴胸闷、心悸、气促,每次发作均经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2小时前突感心前区针刺样疼痛,伴胸闷、心悸、气促、大汗淋漓、恶心欲吐,经舌下含服
期刊
摘 要 通过总结32例急性鼠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体会,提出急救护理在挽救患者生命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其中早期的清除毒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制止抽搐和生命体征监护等是关键,但院前急救护理也同样重要,故对于急性鼠药中毒除应积极抢救、治疗外,还需及时、准确的护理,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鼠药中毒 急救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4年6月我科收治了32例急性鼠药中毒患者,32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误诊原因,提高对不典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前分别被误诊为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3例,贫血3例,冠心病3例,肾小球肾炎2例,脂肪肝2例,心包炎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表现比较隐匿,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临床医生要加强认识,及时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