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中国共产党”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 :党的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0月25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江苏淮安恩来干部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在江苏省淮安市联合举办“周恩来与中国共产党”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周恩来对党的重要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他文献
1937年以后,随着延安各干部院校普遍开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陕甘宁边区的政治经济学师资力量短缺问题日益严重.1937至1938年,中共中央从北平、上海等地征调王学文、王思华等一批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赴延安教学.这些学者普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大多曾在各地高校讲授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翻译、著述颇多,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到达延安后,他们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社会调查等理论与实践活动,在推动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教学体系、培养青年教师、深化学术研究以及服务根据地经济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两者有机结合不仅要考虑供给端的改革,还要兼顾需求侧的管理.因此,新发展阶段,发挥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大背景下,需要重新思考供需关系及两者如何有机结合的现实问题.在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视角下,两者需在总量和结构平衡、价值生产和实现均衡、积累与消费相适应的条件下,才能够有效结合,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来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在主体、内容、制度等维度对新发展阶段的人民美好生活具有重要保障作用.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应以结构优化的服务供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凝聚动能、以公平均等的服务享有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奠定基础、以城乡区域服务均等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支撑.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普惠性、兜底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以增强系统性与协调性为原则,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新标准,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服务供给、强化均等化评估监督、完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把“坚持中国道路”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的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持之以恒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如一坚持人民至上、继承发扬真抓实干精神、掌握好意识形态话语权.
胡中辉的手机备忘录里,有一篇专门记录参与检察工作的台账:“2020年9月,参加司法救助助力精准脱贫调研;2020年10月,参加最高检张军检察长在福州主持的案件公开听证会;2020年10月,受聘为认罪认罚相对不起诉青少年帮教辅导员;2021年9月,参加河南省检察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座谈会;2021年11月,参加河南省平顶山市检察院公开听证会;2021年12月,参加河南省检察院走访全国人大代表座谈会……”
期刊
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中心的大厅里,四部电话频繁响起.坐在大厅中央的案件流程管理处检察官助理施方方,一只手举着听筒,另一只手时而握笔记下关键要点,时而翻动手边的文件材料.无论事情有多么棘手,电话那头的语气多么急躁,她都让自己语速放缓,条理清晰地给予答复.
期刊
《方圆》:作为一名帮教辅导员,你经常会在做心理辅导的时候告诉罪错青少年,学历不代表一切.那你是否也面对过“学历太低,不足以支撑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质疑?rn胡中辉:有的.“唯学历论”的人才观、社会观、用人观在我国有深重的影响,我是技工学校毕业,也面对过质疑.看待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
期刊
2021年4月12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在湖南省长沙市联合举办“纪念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60周年”学术研讨会.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分会会长张宏志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堪称全党调查研究的典范.以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为典型的全党大调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反映强烈的系列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党的经济政策的调整,深化了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期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在基于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作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科学判断,同时对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作了进一步概括和阐述.在《决议》中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充分肯定了这一思想对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所作出的决定性贡献,再次表明了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在方法论上,主要应用了唯物主义和实践的方法、阶级和利益分析法以及批判和结构分析法等.对于这些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孤立地或唯一地运用,而是交叉或综合地加以运用,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起源、本质以及消亡问题.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方法论,对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