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笔记”:马克思对李嘉图经济学的认识转变及其哲学意义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在1850年进行第三次政治经济学研究时所写的摘录性笔记,为其后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做了直接的准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中,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是马克思对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的再次研究,并在货币数量论、级差地租理论和价值理论三个维度上获得了重要认识,第一次破除对李嘉图学说的“迷信”。这不仅标志了马克思当时对社会过程的客观历史规律的认识程度,而且直接影响着他接下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London Notes ” is an excerpt note written by Marx in his third political economy study in 1850, making direct preparation for later writing in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 important part. Among them, the most significant and valuable is Marx’s re-study of Ricardo’s book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and gained important recognition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monetary quantity theory, differential rent theory and value theory. For the first time Break the “superstition” of Ricardo theory. This not only marks Marx’s understanding of the objective historical law of social process at that time, but also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is historical materialist philosophy.
其他文献
拉克劳与墨菲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与伊格尔顿迥然相异的是,作为职业的政治理论家,两人吸取了后现代主义中解构的能量,主张在反本质主义的视域下建构激进的民主政
“西方公民意识”长期以来被视为一种高度成熟、影响广泛的体系,而得以在中国展现与引介.但公民意识的“异土”外显式浅表研究造成了中国本土研究的偏离.中国公民意识问题的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管理。多质态的社会决定着多质态的社会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多质态的社会,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长期
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世界文明在冲突中融合.网络传播迅捷的优势,大大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但是,西方网络文化的强
北京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成为女性文学繁荣的重要历史契机。女性文学在经历了世妇会前后的高潮之后,其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乡村女性的被遮蔽状态,追逐潮流的同质化
《德意志意识形态》虽然被公认为第一次系统论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但是在以前的阐释中却长期误读和低估了其丰富的交往思想.把“交往形式”误读为“生产关系”,把
马克思对自由范畴的考察,采取了回到历史的进路。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政治解放虽然确立了人的普遍自由的权利,但现代私有制却解构了自由的平等基础。人的自由在市民社会的历史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有层次的,在认识主体、认识过程和认识对象方面具有层次性,呈现其认识维度层次性;一般方法群、具体方法群、操作方法群,展现其方法论维度层次性.明
一般以为,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哲学是两个互不搭界的研究领域,但希恩认为,这是来自于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双层误解.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包含着以科学为基础的世界观蓝图,而主流的
在西方哲学史上,主体概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近现代哲学即奠基于主客二分这一逻辑预设。为了消除主客二分导致的主客对立,黑格尔提出了“实体即主体”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