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引学式与六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在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本文从注重探索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练习的思考总结,启发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关键,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启发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经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六年级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解决问题”是六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然而问题解决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够抽象出数学问题,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这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一个转化。但如何使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中,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计算方面能力较强,掌握了计算方法再加上适当的训练,很快就能掌握,然而对于实际应用题却存在这样那样的問题:文字表述的应用题,有的学生看不懂;两步应用题学生找不着思路;综合列式学生困难大;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学生能否正确地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题,关键是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和方法的培养。作为一线教师,从我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一、注重探索的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学会寻找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并形成努力探求由已知条件到问题解决的途径的探索的过程。在教学应用题时,我们要启发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亲身体验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全面深入的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要思索解题途径。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判断题意的能力还可以要求他们用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通过再造想象,把题意转化为图形,借助图形用想象和感知活动来支持抽象的思维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曾有一道这样的题目:第一布艺兴趣小组做了8个蝴蝶结,完成本组计划的,问第一小组计划做多少个蝴蝶结?
  提出这个问题的之后,我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气氛开始热烈,看得出学生们都在积极的思考,这就给学生一种宽松的氛围和学习的气氛,基础好些的学生在思考同时还带动着积极性差的学生,然后细心的听取每个小组的意见并给出指导性的建议、作出评价。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小组一:我们用的是数份数的方式已经做的8个占了总数的5/2,也就是说一份4个,一共5份,所以再用4×5=20(个)(用份数来做,思路很清晰)小组二:我们用的画图的方式8÷2×5=20(跟小组一原理一样,方法不一样)小组三:我们用的方程:计划做的个数×5/2=已做的个数我们也是先画图,然后设第一小组计划做x个蝴蝶结,总计划的5/2就是已做的个数,所以我们列式子x÷5/2=8(教师点评指导,体现方程思想,但是不要忘记检验,进一步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启发引导出用方程来解决分数应用题,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多种方法来验证计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严密性。)
  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注重练习的思考总结,启发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关键,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这个教学环节里,注重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总结,启发引导学生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所采用的策略,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作出的努力。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肯定。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加深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本质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探究中加深对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
  (1)在一个果园里有桃树56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桃树的5/24/7,问苹果树有多少棵?(桃树的棵树是单位“1”,数量关系为:桃树的棵数×4/7=苹果树的棵数)
  (2)在一个果园里有桃树56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7,问苹果树有多少棵?(苹果树的棵树是单位“1”,数量关系为:苹果树的棵数×4/7=桃树的棵数)
  (3)在一个果园里有桃树56棵,是苹果树的4/7,问苹果树有多少棵?(苹果树的棵树是单位“1”,数量关系为:苹果树的棵数×4/7=桃树的棵数)
  在三个相近问题的对比中,加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只要分析清楚了数量关系。为使学生巩固对数量关系分析能力,在不作说明的情况下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如:园里有桃树和苹果树,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7,问苹果树有多少棵?或者题目中给出不相关的条件,让学生中学会筛选有用信息并解决问题如:园里有枣树56棵,有桃树70棵,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7,问苹果树有多少棵?   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中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在下面这个题目中,要想把这个题目清楚的解决,就需要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了,最关键还是分析数量关系:
  (1)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相当于猩猩的2/5,猩猩的寿命约为多少年?
  (2)牛的寿命约为猩猩的1/2,问牛的寿命约为多少年?
  (3)牛的寿命相当于大象的1/3,大象的寿命约为多少年?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个题目变化一下,如: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相当于猩猩的2/5,牛的寿命约为猩猩的1/2,问牛的寿命约为多少年?这就变成了两步应用题,再比如: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相当于猩猩的2/5,牛的寿命约为猩猩的1/2,牛的寿命相当于大象的1/3,大象的寿命约为多少年?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大象的寿命,就要先知道牛的,要知道牛的就要求出猩猩寿命,猩猩的寿命属于一步应用题范围,经过这样的分析,思路清晰明了,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分析法的思想,分析法是指由问题出发,按照“执果索因”,推想到已知条件的思路,这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即“倒推法”。也就是说从问题所要求的量开始推究,先要想一下,要知道所求的量,就必须知道的条件是什么,要使这些条件成立,又必须具备另外哪些条件,这样推究下去,直到所需要的条件都是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时,问题就解决了。在经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自己的体会。
  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样去分析,教学这类应用题必须从简单应用题入手,当学生弄清了一步应用题后,再引入二步应用题,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向三步应用题延伸,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式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理清思路,学生的思维會随着题目中已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解决问题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借此机会把握时机,培养学生严谨、精细的思考、推导的习惯,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越灵越准确。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学习的需要,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见解,要充满热情的评价,用一些简单而有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让他们体会到创新思维带来的价值,使他们产生更为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启发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经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去注意这些问题:
  1.已知条件是什么;
  2.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3.想解题应具备什么条件;
  4.想可以用怎样的计算方法,有多少种;
  5.想验证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解决问题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通过教学激活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环境中领悟知识、探索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常常会用线段图、逻辑图、示意图等“常规”方法研究问题,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学生研究探索“新”解法,从而开拓思维空间,拓宽思路,学习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握课程标准,启发引导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多方位、多侧面的去分析问题,找出普遍性,把握其特殊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立体引学教学提出“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两方面立体化。如何把立体引学教学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本文首先介绍初中语文立体引学式教学模式,然后提出初中语文立体引学式教学的实施步驟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立体引学教学;初中语文教学  立体引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两方面立体化,即“引——学”的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摆脱单纯课堂教学的尴尬境地,培养学生自主
期刊
摘 要:《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教育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会学、能学、善学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正所谓金子固然珍贵,点石成金的本领更难能可贵。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
期刊
摘 要:启发引导式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本文从提出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现实生活开始,启发引导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能力;从提高老师素质开始,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能力;从提出问题开始,启发引导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启发引导式;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在高中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动手、动脑,促进思想转变;放眼社会,让学生“指点江山”三个方面去探讨。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社会经济知识,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高中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
期刊
摘 要:立体声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是我校实施的国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如何把立体引学式教学应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笔者根据我校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我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立体引学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这样的教学工作,教师与学生
期刊
摘 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好的阅读技能和合作精神等,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八年级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在此阶段去培养好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是想在此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作者认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
期刊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是我校最近参与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主要课堂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最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从演示实验,创设学习情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设置化学问题,创设学习物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新闻报道,创设情境,促进学
期刊
摘 要:启发式教学是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我校参与立体引学式课题研究的主要归宿。如何在高中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本文提出了提问启发法、比较启发法、形象启发法三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启发式教学  布鲁姆·乔伊斯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就是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教师的教法影响学生的学法。”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既是我们立体引学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英语的自主学习?本文从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分析,提出营造良好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自信心三个建议,以供参
期刊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八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本文从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去探究。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八年级语文教学;应用研究  立体引学式教学提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