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9月7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组织工作委员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女士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原驻美大使李道豫,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山东省原政协副主席王宗廉,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安徽省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安徽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安徽省公共关系协会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当前中国公共关系形势与着力点。
[组织者说]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李道豫: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全能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高成本政府转向高效率政府。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实际上就是政府“简政放权”,把一些事务性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从体制内转移到体制外,交由社会组织承接。李克强总理近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明确指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应该说,政府职能转变、政社分开,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政府“交棒”之后,社会组织能否“接盘”,又如何“接盘”;新形势下,作为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协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能力,更好地承担公共关系职能,为政府和行业服务;以及如何在政府和行业之间发挥好平台和纽带作用;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和谐社会中把公共关系做得更好,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公关市场行为,在政府购买和行业提供公共关系服务方面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
[主旨发言]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副会长、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公共关
系协会会长王宗廉:
[政府放权、民间接棒是大势所趋,也是公共关系协会发展的良好机遇]
改革的内涵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放权”,放权经济领域就是发展民营经济,国有企业拥有自主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优胜劣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权社会领域,就产生了民营组织,实现社会事业深刻变革,让更多民间机构参与进来,在运作上更开放、更透明、更创新,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放权政治领域就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提高政府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真正做到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干预,错位的正过来,越位的让出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近几十年,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得非常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利益主体和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制度却没有相应建立起来,传统的政府一元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模式已难以应付。历史呼唤着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和小政府大社会,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指出了社会组织改革方向。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已经成为政府放权、民间接力的重大改革举措。
政府放权,民间接力,这就是我们公共关系协会当前面临的形势,也是我们发展的良好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公共关系协会就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现在的问题不是承接不承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承接的问题,或者能承接什么,不能承接什么,这中间,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素质和能力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承接政府放权,是当前各级公共关系协会最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同志曾表示,实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后,在认真依法履行登记审查职责的基础上,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一是监督社会组织的资金、活动和行为,二是促进社会组织活动的公开透明,增强行业自律,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把民政部门实行的登记、年度检查、执法、评估的情况和社会各方面对社会组织的评价,及时反映在信息平台上,以利于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共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我认为,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承接政府放权,这是当前各级公共关系协会最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当前协会工作的着力点,一是梳理以前的工作,做好上报民政部门文件的整理,迎接民政进行评估,力争将公关服务列入政府采购项目。二是协会本身要进行自我检查。我们要检查协会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常,使用是否合理,活动开展是否规范,特别是对社会发展是否提供了正能量,我们行业自律如何,职业道德是否坚持了底线,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三是协会本身要做好自我评估,明确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山东省公共关系协会的骨干力量都是从政协退下来的,政协的任务就是大团结大联合,与社会各阶层联系紧密,利用这个优势,就可以梳理社情民意,上传下达,做社会矛盾的缓冲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物色人才,完善协会机构职能,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五是加强学习,增强协会工作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六是强化舆论宣传,特别是办好杂志,提高影响力。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创新思维,公共关系协会要及时、逐步地把我们的工作职能、服务项目向社会改革的各领域拓展,向发展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渗透。就当前市场环境来看,医疗保健、文化体育、公共事业将成为新的服务热点,政府和非盈利机构的专业服务需求也会日益增多,特别是全国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一次伟大的公关活动,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的新形象,提高党的凝聚力,必将推动政府公关崛起,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领域也将更为宽广。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黎明: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为公共关系行业提供了重要机会]
今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文件17件,有力地推动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公共关系行业如何把握机会,一方面直接向政府提供独特、有效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公共关系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与社会交流、沟通、服务的桥梁,做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中介,为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平台更好地体现公共管理的职能,对我们是新的挑战。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人作用,对公共关系协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地方性的公共关系协会,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基本职责。“必须坚持市场化取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力争通过具有突破意义的深度开放,率先形成开放对改革的倒逼机制;必须坚持先行先试,率先开展一批能突破、可借鉴、推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事项,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累经验”。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埘“四风”的要求下,公共关系活动如何顺势而动,进一步塑造和推广公共关系的正面形象]
尽管公共关系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并且发挥了很多正能量,但是事实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什么是公共关系存在误解,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打着公共关系旗号败坏公共关系形象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反对“四风”的要求,对进一步塑造和推广公共关系的正面形象是一次机会。
为此,作为公共关系协会,我们必须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正面的公共关系宣传,正本清源,还公共关系以本来的面目,让“真公关”和“伪公关”的辨别成为一种常识,努力消除对公共关系的误解和偏见,积极响应和落实中央反对“四风”的号召;二是加大行业教育、管理、监督的力度,帮助公共关系公司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促进行业自律,支持相关部门打击违法犯罪,帮助会员单位提高运用公共关系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对遵纪守法,正确运用公关理念和功能,为企业、为政府、为社会服务的优秀公关公司和其他会员单位的正面宣传力度,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安徽省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郭万清、执行会长丁海中:
从现在的实践工作来看,协会要继续发展下去,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协会林立,怎么能够把公共关系协会的牌子打响。现在的协会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点,成果颇丰的协会多数是依托政府部门的。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工作思路来看,要政社、政企分开,社会事务要让社会组织去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但问题是,购买服务通过什么方式去运行?这就涉及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在这一轮改革中,公共关系协会该如何定位,该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社会上对公共关系协会存在各种看法和认识,认为人人都可以公关,为什么还要有公共关系协会?政府部门觉得自己就可以公关,对企业来讲,很多企业从小做到大,可能从来没用过公关,但是他们不自觉地用了公关的手段,所以要为他们服务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对于下一轮的改革来讲,公共关系协会该如何定位,值得我们深思。第三,改革可能会给我们创造很多机会,我们是否具备抓住这些机会的条件和能力,比如政府向你购买公共服务,你能不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很多协会面临资金的困扰,没有钱就很难聘用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没法提供高素质的服务。另外,我们的手段能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做危机管理、传播管理,通过什么方式来发挥网站、微博、微信的作用?协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如何让协会运转起来,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明确方向,走向市场化、信息化、世界化。要符合世界公共关系发展的潮流,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国家已经有相关政策要求协会逐步去行政化,根据中国的国情,完全的去行政化不可能,但却是个方向,对于我们来讲,要依托行政资源,摆脱依赖行政资源。二是要科学定位,既要为政府服务,又要为企业、社会服务。使政府、各级官员、企业家重视公关,为他们进行公关策划。公共关系协会是企业、政府及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服务方面,协会既要考虑承接的问题,做好承接为政府服务的课题,又要立足于服务企业,因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再逐步向服务社会扩展。三是要有可行性目标,结合实际,拟定工作计划。四是要有精干的工作班子,不断壮大、精选队伍,重点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同时研究“办什么事,如何办事”,统筹谋划,恰当介入,逐步推进。
9月7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组织工作委员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女士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原驻美大使李道豫,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山东省原政协副主席王宗廉,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安徽省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安徽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安徽省公共关系协会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当前中国公共关系形势与着力点。
[组织者说]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李道豫: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从全能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从高成本政府转向高效率政府。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实际上就是政府“简政放权”,把一些事务性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从体制内转移到体制外,交由社会组织承接。李克强总理近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明确指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应该说,政府职能转变、政社分开,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政府“交棒”之后,社会组织能否“接盘”,又如何“接盘”;新形势下,作为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协会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身能力,更好地承担公共关系职能,为政府和行业服务;以及如何在政府和行业之间发挥好平台和纽带作用;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和谐社会中把公共关系做得更好,需要我们共同探索。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公关市场行为,在政府购买和行业提供公共关系服务方面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和探讨。
[主旨发言]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副会长、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公共关
系协会会长王宗廉:
[政府放权、民间接棒是大势所趋,也是公共关系协会发展的良好机遇]
改革的内涵可用两个字概括,即“放权”,放权经济领域就是发展民营经济,国有企业拥有自主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优胜劣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权社会领域,就产生了民营组织,实现社会事业深刻变革,让更多民间机构参与进来,在运作上更开放、更透明、更创新,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放权政治领域就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提高政府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真正做到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不干预,错位的正过来,越位的让出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近几十年,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得非常好,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利益主体和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制度却没有相应建立起来,传统的政府一元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模式已难以应付。历史呼唤着政府创新社会管理,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府和小政府大社会,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
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指出了社会组织改革方向。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由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已经成为政府放权、民间接力的重大改革举措。
政府放权,民间接力,这就是我们公共关系协会当前面临的形势,也是我们发展的良好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公共关系协会就有一个长足的发展。现在的问题不是承接不承接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承接的问题,或者能承接什么,不能承接什么,这中间,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素质和能力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承接政府放权,是当前各级公共关系协会最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同志曾表示,实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后,在认真依法履行登记审查职责的基础上,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一是监督社会组织的资金、活动和行为,二是促进社会组织活动的公开透明,增强行业自律,增强透明度和公信力,三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把民政部门实行的登记、年度检查、执法、评估的情况和社会各方面对社会组织的评价,及时反映在信息平台上,以利于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共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我认为,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承接政府放权,这是当前各级公共关系协会最迫切需要做的工作。
当前协会工作的着力点,一是梳理以前的工作,做好上报民政部门文件的整理,迎接民政进行评估,力争将公关服务列入政府采购项目。二是协会本身要进行自我检查。我们要检查协会的资金来源是否正常,使用是否合理,活动开展是否规范,特别是对社会发展是否提供了正能量,我们行业自律如何,职业道德是否坚持了底线,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三是协会本身要做好自我评估,明确优势是什么,劣势在哪里,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山东省公共关系协会的骨干力量都是从政协退下来的,政协的任务就是大团结大联合,与社会各阶层联系紧密,利用这个优势,就可以梳理社情民意,上传下达,做社会矛盾的缓冲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物色人才,完善协会机构职能,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五是加强学习,增强协会工作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六是强化舆论宣传,特别是办好杂志,提高影响力。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创新思维,公共关系协会要及时、逐步地把我们的工作职能、服务项目向社会改革的各领域拓展,向发展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渗透。就当前市场环境来看,医疗保健、文化体育、公共事业将成为新的服务热点,政府和非盈利机构的专业服务需求也会日益增多,特别是全国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一次伟大的公关活动,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的新形象,提高党的凝聚力,必将推动政府公关崛起,公共关系协会的活动领域也将更为宽广。 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黎明: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为公共关系行业提供了重要机会]
今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问题。近年来,上海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文件17件,有力地推动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公共关系行业如何把握机会,一方面直接向政府提供独特、有效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公共关系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与社会交流、沟通、服务的桥梁,做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中介,为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平台更好地体现公共管理的职能,对我们是新的挑战。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人作用,对公共关系协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地方性的公共关系协会,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基本职责。“必须坚持市场化取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力争通过具有突破意义的深度开放,率先形成开放对改革的倒逼机制;必须坚持先行先试,率先开展一批能突破、可借鉴、推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事项,为全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累经验”。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埘“四风”的要求下,公共关系活动如何顺势而动,进一步塑造和推广公共关系的正面形象]
尽管公共关系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并且发挥了很多正能量,但是事实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什么是公共关系存在误解,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些打着公共关系旗号败坏公共关系形象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反对“四风”的要求,对进一步塑造和推广公共关系的正面形象是一次机会。
为此,作为公共关系协会,我们必须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正面的公共关系宣传,正本清源,还公共关系以本来的面目,让“真公关”和“伪公关”的辨别成为一种常识,努力消除对公共关系的误解和偏见,积极响应和落实中央反对“四风”的号召;二是加大行业教育、管理、监督的力度,帮助公共关系公司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促进行业自律,支持相关部门打击违法犯罪,帮助会员单位提高运用公共关系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大对遵纪守法,正确运用公关理念和功能,为企业、为政府、为社会服务的优秀公关公司和其他会员单位的正面宣传力度,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
安徽省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郭万清、执行会长丁海中:
从现在的实践工作来看,协会要继续发展下去,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协会林立,怎么能够把公共关系协会的牌子打响。现在的协会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点,成果颇丰的协会多数是依托政府部门的。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工作思路来看,要政社、政企分开,社会事务要让社会组织去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但问题是,购买服务通过什么方式去运行?这就涉及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在这一轮改革中,公共关系协会该如何定位,该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社会上对公共关系协会存在各种看法和认识,认为人人都可以公关,为什么还要有公共关系协会?政府部门觉得自己就可以公关,对企业来讲,很多企业从小做到大,可能从来没用过公关,但是他们不自觉地用了公关的手段,所以要为他们服务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对于下一轮的改革来讲,公共关系协会该如何定位,值得我们深思。第三,改革可能会给我们创造很多机会,我们是否具备抓住这些机会的条件和能力,比如政府向你购买公共服务,你能不能提供这样的服务?很多协会面临资金的困扰,没有钱就很难聘用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没法提供高素质的服务。另外,我们的手段能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我们所处的信息化时代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做危机管理、传播管理,通过什么方式来发挥网站、微博、微信的作用?协会的自身建设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如何让协会运转起来,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明确方向,走向市场化、信息化、世界化。要符合世界公共关系发展的潮流,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国家已经有相关政策要求协会逐步去行政化,根据中国的国情,完全的去行政化不可能,但却是个方向,对于我们来讲,要依托行政资源,摆脱依赖行政资源。二是要科学定位,既要为政府服务,又要为企业、社会服务。使政府、各级官员、企业家重视公关,为他们进行公关策划。公共关系协会是企业、政府及社会沟通交流的平台,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服务方面,协会既要考虑承接的问题,做好承接为政府服务的课题,又要立足于服务企业,因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再逐步向服务社会扩展。三是要有可行性目标,结合实际,拟定工作计划。四是要有精干的工作班子,不断壮大、精选队伍,重点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同时研究“办什么事,如何办事”,统筹谋划,恰当介入,逐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