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来源 :黑龙江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d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又要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公有制。由于目前中国非经营性资产及资源性资产基数庞大并以公有制为主体,加上经营性资产,可以认为广义公有资产的数量优势依然存在。因此在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毋庸置疑的。
其他文献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利用RCA指标测量了广东24种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对影响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即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考察,分析了广东依据自身的禀赋结构和比较
东北创业文化的发生、养成与演化建立在三种历史经验之上: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生存型"乡土移民创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动员型"社会主义计划移民创业文化,改革开放后的
制度通过其提供的刺激来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同时制度产生的集体行为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国家的决策者,使其作出相应的制度调整。在制度与行为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构建新
2008年早、晚造在茂名市茂南区的示范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比习惯施肥每667m^2可增产3%-10%,增收节支80~100元,产投比提高20%~60%,节约肥料成本20%~40%,肥料偏生产力提高10%以上。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研究,总结和提炼出沿边开放、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农业等4种发展模式,并针对4种模式归纳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