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与交感神经重构的关系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boy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新发心房颤动犬模型,并探讨新发心房颤动与交感神经重构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比格犬分为4组,A组结扎左回旋支(n=6),B组结扎左回旋支、右房前支和右房中间支(n=6),C组结扎前室间支(n=6),D组为假手术组(n=6)。测定心肌梗死前、梗死后30 min、2 h和4 h的心房颤动诱发率、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有效不应期(ERP)、心肌酪氨酸羟化酶(TH)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阳性神经纤维密度。

结果

(1)右心房和左心耳Burst刺激后,B组的心房颤动诱发率最高分别为96.7%(58/60)和95.0%(57/60),A组最高分别为81.7%(49/60)和38.3%(23/60),C组最高分别为28.3%(17/60)和35.0%(21/60),D组最高分别为20.0%(12/60)和33.3%(20/60)。(2)梗死后4 h,B组左心耳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为(193.5±54.7) s,均长于A组的(53.8±9.4) s、C组的(45.0±19.5) s和对照组的(16.7±4.5) s(P均<0.05)。(3)B组梗死后30 min的左心耳ERP为(173.8±8.0) ms,长于梗死前的(162.5±6.4) ms(P<0.05);梗死后2和4 h的左心耳ERP分别为(145.0±6.1) ms和(137.2±6.3) ms,均较梗死前缩短(P均<0.05)。(4)左心房和左心耳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A组分别为(3 485±694) μm2/mm2和(2 645±454) μm2/mm2,B组分别为(7 873±1 159) μm2/mm2和(3 070±605) μm2/mm2,均分别高于C组的(1 474±475) μm2/mm2和(1 177±277) μm2/mm2及对照组的(678±206) μm2/mm2和(489±125) μm2/mm2(P均<0.05),且B组右心房、右心耳的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均高于A组(P均<0.05);左心房和左心耳NET阳性神经纤维密度A组分别为(476±75) μm2/mm2和(414±52) μm2/mm2,B组分别为(527±81) μm2/mm2和(429±85) μm2/mm2,均分别低于C组的(1 044±105) μm2/mm2和(867±67) μm2/mm2及对照组的(1 438±60) μm2/mm2和(1 027±119) μm2/mm2(P均<0.05)。

结论

同时结扎犬的左回旋支、右房前支和右房中间支,可明显提高AMI后新发心房颤动的建模成功率和心房颤动持续时间;AMI后的心脏交感神经重构可能与心房颤动的触发和持续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