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偶遇让她看上了一个陷入窘境的产业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梁苡萍,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经商天赋。她中专毕业后,从边贸生意做起,开过专卖店、装修公司,最后成了广西灵山县的一位房地产老板。每一种生意她都做得非常顺利。赚钱对于经商20多年的梁苡萍来说,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
就在她的房地产生意做得如日中天的时候,2004年,梁苡萍偶遇了一个叫李人帡的人,当时李人帡所在的工厂已经濒临破产,厂里大部分工人都到广东等地打工,只有李人帡还留在厂里不肯走,一个月仅拿200元,曾有连续5个月一分钱都拿不到。而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李人帡的身份让梁苡萍大吃一惊。这个在她眼里土里土气的看厂工人,竟然是广西唯一一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技艺传承人。当时,广东一些陶器加工厂开出年薪12万的高价,要聘请他,但李人帡没有答应。他干坭兴陶也干了几十年,认准这个坭兴陶有很广阔的前途。
李人帡的事,让梁苡萍很感动,也让她发现了商机。
一个信息坚定了她办厂的决心
听说30多万就能建一个坭兴陶厂,梁苡萍当时就有了投资开厂的想法。而另外一个信息更坚定了她加速办厂的决心。
那个时候,紫砂电饭锅在国内卖得很火。商家宣传的紫砂锅内胆,就是坭兴陶烧制出来的。李人帡的同事当时就在广东的工厂生产电饭锅内胆。梁苡萍更动心了,当即就决定投入100万元,建一个钦州最大、起点最高的坭兴陶生产企业。从广东考察回来后,梁苡萍把可以调动的3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来扩建厂房,能做多大就做多大。
梁苡萍很庆幸,那次偶遇,竟然让自己找到一个如此赚钱的项目,照这样下去,半年时间,就能把300万元的成本收回来。但让梁苡萍万万没想到的是,工厂看起来天天都在满负荷运转,其实每个月都亏损十几万元,半年下来,她的工厂已经负债近百万元,流动资金全部耗光,而这时,梁苡萍的房地产项目也刚做好基础,正需要大量的投资,根本没有钱往这边挪,她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境。“伙食费没有,电费没钱交,工人的工资发不出去,我到处借钱,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我。”
那几年,房地产生意很火,看到梁苡萍的坭兴陶生意快黄了,家人趁机想办法让她回去专心经营房地产项目,梁苡萍不但没回去,反而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轿车和在南宁的别墅卖掉,马上要赚钱的房地产项目也低价转让出去。
之后梁苡萍搬到厂里来住,工人们本希望她能力挽狂澜,但让大家寒心和费解的是,半个月之后,梁苡萍把大家辛辛苦苦做了七八个月的电饭锅内胆全砸掉了,四万多个!全是合格的!工人们说,老板是不是有点疯了?出去一趟回来,去考察回来就全部砸掉是什么意思?
一个电话给她的事业带来了转机
原来,2006年5月,梁苡萍和员工尹旭去广东卖货,在潮州的一个批发市场,她终于找到了工厂亏损的原因:同样是生产电饭锅内胆,潮州的很多工厂用的却是机器化生产,成本很低。而梁苡萍的工厂则沿用坭兴陶的古老手工艺来制作,价格上完全没有竞争力,肯定会亏本。
而之前与美的等大公司达成的合作意向也因成本太高泡了汤。这让梁苡萍左思右想,难道自己的坚持真的错了?
就在这时,一个朋友的电话给她的事业带来了转机。这个朋友当时正在桂林开会,想要她提供90套茶具代表广西送给参会代表。自己工厂里满地都是内胆,哪有什么茶具。但梁苡萍满口答应下来,她认定,这笔生意也许会给她找到一条出路,心想就是出去买也要给他凑齐。
梁苡萍将拼凑起来的十件套茶具当做样品送了过去,居然把这笔生意谈成了,而这笔2万元的小订单,正是让梁苡萍砸掉成本近60万元的内胆的原因。梁苡萍说:“不心痛是假的,这个都是钱,砸钱,你以为是砸什么?”其实,梁苡萍并不是没想过处理掉那些内胆,但要给4万个内胆找到下家并非易事,她认为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贱卖那些产品,还不如尽快清空仓库和车间,生产高利润的手工工艺陶。
朋友的电话也让她很快想到:单位开会给客户送礼品,那好多会议,不就有很多商机吗?那段时间,梁苡萍提着样品走遍了南宁市大大小小的单位。从会务礼品上打开了缺口,梁苡萍当年就扭亏为盈,工艺礼品成了梁苡萍当时的主攻产品。
将这样的日用陶产品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变成工艺陶就能卖个好价钱,这是桂林的那次会议给梁苡萍的另一个启示。“以前水炖盅比这个还要大,还要高,才十多块钱,现在这个罐子比它小,然后就是增加了一些文化艺术元素,价值就提起来了,现在这个零售价都200多元。”
2007年,她应钦南区政府之请,烧制一个直径一米的大碗,赞助一场捐助希望工程的慈善活动。对梁苡萍来说,这件事虽然赔钱,但是她认为,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媒体关注,公司的知名度借此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坭兴陶历史上,还没有人烧制过那么大的东西。虽然烧制大碗过程几经波折,但这个大碗在那次活动中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并以2万元的价格拍出。她觉得,从那以后自己的思路就真正开窍了。受大碗的启发,梁苡萍又看上了花瓶等大型陶器。
一个精品战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
砸掉内胆,为梁苡萍亏损的企业找到了一条出路,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她却每天都要砸掉一定数量的产品。可就是这种看似赔钱的行为,却为她带来更多财富。
梁苡萍对质量的要求几近苛刻,规定凡是质量达不到一级标准,即使产品合格,也全部砸掉处理。她让记者砸的一个花瓶成本都要8万多元,仅是稍有瑕疵,曾有人出10万元要买这个花瓶,但她没同意:“不砸它那就是砸我的牌子,所以肯定要砸掉它,就是送人也应该送好的。”
她的“精品战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2006年,李人帡创作的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宾礼品,赠送给东盟十国领导人。4年来,梁苡萍的企业自主创新产品达500多个品种,她的财富也快速增长,2010年,她的企业年销售额更是超过了1000万元。(编辑/若水)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梁苡萍,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经商天赋。她中专毕业后,从边贸生意做起,开过专卖店、装修公司,最后成了广西灵山县的一位房地产老板。每一种生意她都做得非常顺利。赚钱对于经商20多年的梁苡萍来说,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
就在她的房地产生意做得如日中天的时候,2004年,梁苡萍偶遇了一个叫李人帡的人,当时李人帡所在的工厂已经濒临破产,厂里大部分工人都到广东等地打工,只有李人帡还留在厂里不肯走,一个月仅拿200元,曾有连续5个月一分钱都拿不到。而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李人帡的身份让梁苡萍大吃一惊。这个在她眼里土里土气的看厂工人,竟然是广西唯一一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技艺传承人。当时,广东一些陶器加工厂开出年薪12万的高价,要聘请他,但李人帡没有答应。他干坭兴陶也干了几十年,认准这个坭兴陶有很广阔的前途。
李人帡的事,让梁苡萍很感动,也让她发现了商机。
一个信息坚定了她办厂的决心
听说30多万就能建一个坭兴陶厂,梁苡萍当时就有了投资开厂的想法。而另外一个信息更坚定了她加速办厂的决心。
那个时候,紫砂电饭锅在国内卖得很火。商家宣传的紫砂锅内胆,就是坭兴陶烧制出来的。李人帡的同事当时就在广东的工厂生产电饭锅内胆。梁苡萍更动心了,当即就决定投入100万元,建一个钦州最大、起点最高的坭兴陶生产企业。从广东考察回来后,梁苡萍把可以调动的300多万元资金全部用来扩建厂房,能做多大就做多大。
梁苡萍很庆幸,那次偶遇,竟然让自己找到一个如此赚钱的项目,照这样下去,半年时间,就能把300万元的成本收回来。但让梁苡萍万万没想到的是,工厂看起来天天都在满负荷运转,其实每个月都亏损十几万元,半年下来,她的工厂已经负债近百万元,流动资金全部耗光,而这时,梁苡萍的房地产项目也刚做好基础,正需要大量的投资,根本没有钱往这边挪,她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境。“伙食费没有,电费没钱交,工人的工资发不出去,我到处借钱,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我。”
那几年,房地产生意很火,看到梁苡萍的坭兴陶生意快黄了,家人趁机想办法让她回去专心经营房地产项目,梁苡萍不但没回去,反而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轿车和在南宁的别墅卖掉,马上要赚钱的房地产项目也低价转让出去。
之后梁苡萍搬到厂里来住,工人们本希望她能力挽狂澜,但让大家寒心和费解的是,半个月之后,梁苡萍把大家辛辛苦苦做了七八个月的电饭锅内胆全砸掉了,四万多个!全是合格的!工人们说,老板是不是有点疯了?出去一趟回来,去考察回来就全部砸掉是什么意思?
一个电话给她的事业带来了转机
原来,2006年5月,梁苡萍和员工尹旭去广东卖货,在潮州的一个批发市场,她终于找到了工厂亏损的原因:同样是生产电饭锅内胆,潮州的很多工厂用的却是机器化生产,成本很低。而梁苡萍的工厂则沿用坭兴陶的古老手工艺来制作,价格上完全没有竞争力,肯定会亏本。
而之前与美的等大公司达成的合作意向也因成本太高泡了汤。这让梁苡萍左思右想,难道自己的坚持真的错了?
就在这时,一个朋友的电话给她的事业带来了转机。这个朋友当时正在桂林开会,想要她提供90套茶具代表广西送给参会代表。自己工厂里满地都是内胆,哪有什么茶具。但梁苡萍满口答应下来,她认定,这笔生意也许会给她找到一条出路,心想就是出去买也要给他凑齐。
梁苡萍将拼凑起来的十件套茶具当做样品送了过去,居然把这笔生意谈成了,而这笔2万元的小订单,正是让梁苡萍砸掉成本近60万元的内胆的原因。梁苡萍说:“不心痛是假的,这个都是钱,砸钱,你以为是砸什么?”其实,梁苡萍并不是没想过处理掉那些内胆,但要给4万个内胆找到下家并非易事,她认为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贱卖那些产品,还不如尽快清空仓库和车间,生产高利润的手工工艺陶。
朋友的电话也让她很快想到:单位开会给客户送礼品,那好多会议,不就有很多商机吗?那段时间,梁苡萍提着样品走遍了南宁市大大小小的单位。从会务礼品上打开了缺口,梁苡萍当年就扭亏为盈,工艺礼品成了梁苡萍当时的主攻产品。
将这样的日用陶产品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变成工艺陶就能卖个好价钱,这是桂林的那次会议给梁苡萍的另一个启示。“以前水炖盅比这个还要大,还要高,才十多块钱,现在这个罐子比它小,然后就是增加了一些文化艺术元素,价值就提起来了,现在这个零售价都200多元。”
2007年,她应钦南区政府之请,烧制一个直径一米的大碗,赞助一场捐助希望工程的慈善活动。对梁苡萍来说,这件事虽然赔钱,但是她认为,这个活动从一开始就受到媒体关注,公司的知名度借此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坭兴陶历史上,还没有人烧制过那么大的东西。虽然烧制大碗过程几经波折,但这个大碗在那次活动中给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并以2万元的价格拍出。她觉得,从那以后自己的思路就真正开窍了。受大碗的启发,梁苡萍又看上了花瓶等大型陶器。
一个精品战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
砸掉内胆,为梁苡萍亏损的企业找到了一条出路,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她却每天都要砸掉一定数量的产品。可就是这种看似赔钱的行为,却为她带来更多财富。
梁苡萍对质量的要求几近苛刻,规定凡是质量达不到一级标准,即使产品合格,也全部砸掉处理。她让记者砸的一个花瓶成本都要8万多元,仅是稍有瑕疵,曾有人出10万元要买这个花瓶,但她没同意:“不砸它那就是砸我的牌子,所以肯定要砸掉它,就是送人也应该送好的。”
她的“精品战略”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2006年,李人帡创作的坭兴陶“连心碗”,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国宾礼品,赠送给东盟十国领导人。4年来,梁苡萍的企业自主创新产品达500多个品种,她的财富也快速增长,2010年,她的企业年销售额更是超过了1000万元。(编辑/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