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与再生r——韶关坪石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台建筑遗址保护与利用

来源 :低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历史遗址遗迹是抗战历史的载体,对有价值的抗战遗址进行保护、重现和再生利用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起到唤起民族记忆、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1].“中山大学理学院数学天文系天文台遗址”(简称“天文台遗址”)是抗战时期中国大学中唯一的天文台,是中国天文学教育历史的重要见证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于我国现存的历史遗址而言,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遗址保护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保护和再生利用天文台遗址,探究在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文脉延续背景之下,抗战时期教育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应该遵循的设计策略以及可采用的设计方法,以期实现功能更新与历史教育文脉传承的良好融合,为历史遗址的保护方式提供一种可参考模式.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对大型商业空间质量及环境有了新的追求.商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任何一个空间环境都离不开色彩、材质、光影等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设计,促进交通配套设施对功能拆建、新旧结合有需求节能整合,本文将对广州市黄埔区镇龙镇镇龙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项目中BIM应用进行诠
2013年6月26日,“《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收录于《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中。因为整理这本书,我对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的命运十分关心。  自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开设以来,共有22位中科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获得此奖。其中50年代回国的留美科学家有7位,占总数的31.8%。他们平均获奖年龄为89岁。这些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