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纳米颗粒在EB病毒疫苗研发中的应用概述

来源 :集成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B(Epstein-Barr)病毒普遍性感染人类并引发多种病毒相关性癌症,其中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最高,并在我国广东等地区发病率极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款上市可接种的EB病毒防治性疫苗,针对EB病毒相关疾病的免疫治疗手段在临床试验中也收效甚微。近年来,纳米颗粒基因改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为EB病毒的防治带来了新希望。新型功能化纳米颗粒疫苗载体具有高稳定性、高生物兼容性、高安全性及多功能联合等优势,已被各国团队用于EB病毒预防及治疗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介绍
其他文献
目前用于治疗癌症的方法大多副作用大,且药物不能有效到达癌组织内部,治疗效果相当有限。细菌虽种类繁多,可利用性强,但其由于自身的生物性能不可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在肿瘤治疗方面受限。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可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对细菌进行工程性改造,使之毒性减弱,靶向定位肿瘤,特异性感知病灶,精准定位于病灶。利用工程菌作为载体搭载药物,或者对细菌进行基因修饰来表达目的药物分子,释放治疗药物,将大大提高细菌治疗肿瘤的可利用性,并提升治疗效果。该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工程细菌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定向进化作为改善生物分子目的活性的有效策略之一,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学等领域,该技术依赖于高质量突变体文库的建立与高效目的产物选择与筛选。近年来,随着CRISPR的飞速发展,相继开发了各类CRISPR衍生工具以满足不同需求。其中,一些新型CRISPR工具的出现为定向进化技术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潜力,使人们可以在广泛宿主中实现对特定基因的原位进化。同时,借助人工或天然途径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方式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可以根据研究需求采取更高效的进化策略。该文首先介绍各类CRISPR工具,随后总结CRISPR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