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乡土性设计》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_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环境的意义和线索,提出关于环境乡土性设计的一些设计思路。
  关键词:环境乡土线索
  
  在对环境的乡土性这个概念作出定义之前,有必要引用阿摩斯•拉普卜特的关于环境的一个概念:“可以认为环境被看做是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联系。这些联系是有序的,即它们具有模式和结构——环境不是一种事物和人的任意拼凑。事物和人都从属于起着模板作用的图式,可以说这种图式组织着人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生活的场面。在设计环境时,有四种因素会被组织起来,分别是空间、时间、交流和意义。”
  乡土环境可以看作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被组织起来的具有特定意义的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联系。乡土设计与所谓的国际式是相对立的,在乡土环境中,意义起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地区的乡土环境在意义上差别主要是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对于乡土环境来说,也应该包含着空间、时间、交流和意义四方面的因素。在乡土环境中,空间和时间的组织是关于人们活动总体问题——谁做什么、包括或不包括谁、特定时候、特定的地方——的两方面。“交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而“意义”指的是从环境到人的表达,具体说是意义通过所谓的形状或线索,例如符号、材料、色彩、形体、尺寸等等表达出来,环境的线索决定了环境的意义。四方面的因素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主要选取了“意义”这个因素来研究环境的乡土性设计。首先,我尝试用我的一个设计事例来对乡土环境的设计作一个不全面的举例:
  这是一个广州的住宅小区的设计,在设计的开始就试图赋予小区环境一个带有浓厚西关文化特色的背景,并以此作为设计的基点。我是从分析人们的交流活动(或者说是传统的生活事件)开始的,“小船上品尝艇仔粥——荔枝湾里游河赏荔——西关小巷里的纳凉聊家常——人们穿着木屐走过板石路,发出唧唧的响声——还有在哪户人家门口唱起的西关童谣”这些事件构成了昔日西关居民那具有广州传统文化内涵的生活模式和结构。接下来的工作是在上述事件发生的环境中寻找相应的线索,对线索进行归纳和提炼,以此作为构筑新场景的元素。
  设计的思路是基于这样一个理论的框架:人们是以他们获得的环境的意义来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调查发现,人们对城市某一地区环境,首先是整体的与感情的反应,然后才是以特定的词语去分析与评估它们。环境质量的整个概念显然是这样一种概念,即人们喜欢某些市区或住宅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含有的意义。人类精神基本上靠通过使用认知的分类学、类别和图式,试图赋与世界以意义来起作用;建成的形式是这些图式与范畴的有形的表现。有形的要素不仅造成可见的、稳定的文化类别,同时也含有意义,那就是如果当它们与人们的图式相适合时,它们就会被识别出来。这就是说,只要在新场景中能够被识别的图式(线索)达到一定的水平,这种西关文化特色的场景就会被辨认出来,于是有着类似文化背景的人群(在这里就是土生土长的广州居民)就会产生对新场景的一种乡土性的归属感。
  环境中的线索类似于语言学中的语言符号,而且它们之间在理论上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在这里我想把语言学的一些论点引用到乡土环境的设计理论当中。 文学家用语言表现形象思维内容的时候,要把头脑中的表象转化为语言符号,听者要根据语言符号的系列再现出作者头脑中的表象。我认为这个过程与建筑师的创作过程是类似的,建筑师在构思的初始阶段,头脑中往往出现一幅幅的场面(經历过的或是没经历过的),他要表达这样的场面形象,就需要把它们转化为建筑符号,其他人根据建筑符号的系列再现出建筑师头脑中的表象。乡土环境的设计可以理解为这样一个过程:乡土性的场面——建筑师头脑中的表象——转化为建筑环境语言的符号(线索)并表达出来——人们根据环境语言的符号再现出作者头脑中的表象和乡土性的场面。
  跟语言学类似,环境的线索具有抽象性和联系性。“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如果把“小楼”、“一夜”、“春雨”、“听”、“深巷”、“杏花”、“卖”各自隔离开来看,它们只能唤起一连串互不相干的表象,但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给人的也不再是支离破碎的表象,而是一幅意境深远的画面。这是因为它们进入了特定的情景,表现了特定对象的形象。由于语意上的互相限制和影响,表象之间互相规定了想象范围,从而使每一个对象都具体化了。为了表现想象中或现实中一幅复杂的画面,需要使用大量的意象。由于语言特征的限制,我们只能从浑然一体的形象世界中择取若干主要部分,在若干主要部分中再分离出若干特征、状态加以表现,其余没有得到表现的部分则由读者的想象去补充。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再现乡土环境的场面时,不可能也不需要把原有的场面复制过来,因为场面所包含的信息是无限的,而设计者所能用的建筑语言符号却是被限制的。设计者只要从原有的场面中提取出足够数量和足够清晰性的线索并加以提炼和抽象,通过环境语言的规则使用到新的环境中,这样,新环境的乡土性就会被多数的人所理解,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想象去补充环境中没有被表达的部分。
  线索的多少和清晰性对环境乡土性的影响。
  霍尔曾把构成环境的线索分为固定特征、非固定特征因素,这些因素同样可以拿出来作为构成乡土环境的线索。在一个城市中,街道和建筑物属于固定特征因素,这类因素通常在传统的聚落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观察江南一些被保存下来的旧城区,可以很容易从其街道和建筑的形式和排列中去识别出其乡土性,而在现代的城市里却很难通过这些固定因素识别出这个城市的特征。非固定特征因素包括人的品类、衣装、语言、活动、声音和气味等。在一个现代的城市中,如果单想通过改变街道和建筑的样式来表现这个城市的地方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在这时,非固定特征因素显得更为重要,不只因为非固定特征因素更容易更改,而且其与乡土文化联系得更为直接。通常,场面越是复杂,文化越是多元,就需要越多的和越清晰的线索来支撑。在一个小的传统城市中,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少的线索来识别它的特征,而在大城市,因为存在着相当多的干扰因素,人们往往需要更多的线索来识别。
  线索的相对性
  美国学者克里斯•亚伯在《建筑与个性》一书中,在提到建筑与语言的比较时,他认为,就建筑学的研究而言一直局限于乔治•斯坦纳所称的语言的普遍主义哲学。举例说,詹克斯后现代主义所鼓吹的建筑符号可以随意操作的观点曾经流行于建筑语言的话语中。这种带有普遍主义意味的态度,低估了不同语言中所谓的表面的差异,在后现代建筑中尤为明显。最典型的是将一些单个的元素从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借用过来,随意地拼在一起,认为每个元素直接带有它原有的历史脉络中的含义。这种建筑上的普遍主义同样存在于我们的环境设计当中。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商业楼盘的环境设计中,有着中国传统特色的园林常常与欧式的亭子混杂在一起,而在一些标榜所谓的岭南特色的环境中却布置了热带的叶子树,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可以经常被发现。。不同建筑元素或线索的简单拼凑,只会造成混乱的场所感。在这些环境当中,人们很难通过辨认线索来感受得到具体环境中的特有的意义(因为线索来自不同的历史脉络),更毋论能够产生对环境的共鸣了。
  但是,我们并不能否定不同文化元素(线索)之间融合的可能性,相反,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乡土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因为乡土环境形成的过程从来就不是与外界隔离开来的,而是本土文化自身的发展与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过程。
  线索的长时段性
  关于乡土环境的概念,常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认为乡土环境只能是单纯的具有传统文化与适应地方气候的环境。其实,在文化的层面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是乡土环境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特征。在乡土环境中,考察一些外来文化的线索以及它们与本土文化的融合情况是很有必要的,而这个过程会涉及到环境的整个过去(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跨度。
  中山市的岐江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岐江公园的原址是中山市的一个比较著名的造船厂,设计师在对公园的规划中有意图的把原造船厂的一些机器构件和建筑设施保留下来,进行适当的改造,并以此作为公园的一个主题特色。我认为,这种延续原有环境意义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原造船厂的机器构件和建筑设施,作为原有环境的线索,虽然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不能认为是具有乡土的特色,但從对人可感受到的环境的意义来说,是属于乡土的。
  线索的象征性。
  在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很多线索不只是一些符号或形状,而且具有比较强烈的象征性。而且,在乡土的文化环境中,许多线索的象征意义都可以为公众(包括设计者)所确定﹑理解和共用。因此,在研究环境的线索时,如果能把握住它们的象征意义,并把这些象征意义通过新的线索表达出来,这对于表达环境的乡土性是很有帮助的。例如谈到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起象天法地的象征意义,又比如村庄的选址宜背山面水,是因为其在风水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在新环境的设计中,如果线索中带有这些在传统的文化环境中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那么这些线索很容易就会被识别为乡土性的。
  曾参加过一个公园竞赛的项目,公园的用地在90年代以前是农耕用地,后来被改为工厂区和一个以石塔为主题的公园,现在的任务是把原有的公园扩建为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体育主题公园。如何在公园的设计中糅合进当地的文脉因素,是这个设计中主要要把握的一个要点。石塔名“文塔”,是公园中一个重要保留下来的线索,其有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象征意义。而田野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线索,因为这里曾经存在的鱼塘和田基是本地人为之自豪的。在设计任务中,体育场地是作为公园的一个主要的线索。于是在设计中,利用线索的象征意义把这些不同的线索组织在一起,从而使现代公园与历史环境达到和谐的状态。把过去的田地与现在的体育休闲公园进行类比,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功能上的结合点:田地里的田埂就是公园的园路,而田池就是公园内的体育场地,这里田野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田野,而是利用了田野的这种意象。
  通过上述对环境意义和线索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关于乡土环境设计的几种思路:第一种是把原有环境的具体线索复制到新的环境中去,第二种是保留原有环境中的一些线索作为构成新环境的元素,最后一种是通过在新环境中添加具有可以象征乡土环境意义的线索来实现环境的乡土性。
其他文献
摘要: 公共建筑物10KV供配电工程属于电气专业工程,由于工程供电方案的不稳定及主要设备施工期存在较多变更因素,使供配工程的工程造价难于控制。本文通过对第16届亚运会10KV供配电工程招标前及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浅谈如何有效控制公共建筑物10KV供配电工程造价。  引言:公共建筑物10KV供配电工程做为安装工程,往往被认为是电力行业专业工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供电方案不稳定,
期刊
摘要:我国房地产热持续升温,人们对于居住区的绿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视。然而传统的观念中,居住的绿化就是简单的花花草草的种植,而忽略了绿化的多项功能。本文探讨了在现代城市居住区中,绿化环境的三大功能,一个美好的绿化环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绿色的景观,更有着对人们生活的“美好绿化”。  关键字:居住区居住区绿地绿化    1引言  现代人有着繁忙的生活节奏,一个人除了工作的时间外,其他的时间基本上都和自己
期刊
摘要: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房地产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强调了施工质量控制、监理单位协调工作以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的管理。同时,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认真探究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施工管理;思考 风险管理   1注意施工阶段的管理  房地产甲方管理建设工程,应该管些什么?哪些是必须由甲方来管理的,哪些又可以通过监理、甚至
期刊
[内容提要] 富水砂层中暗挖隧道是地铁施工中的一大难点,常常因沉降过大而引发安全事故。通过洞内帷幕注浆、水平旋喷桩、地表井点降水等辅助措施做到超前控制,解决隧道开挖安全的同时有效减少沉降量,在开挖过程中执行“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控制时空效应,降低沉降量,解决富水砂层中暗挖隧道的沉降过大问题。  [关键词] 富水砂层沉降控制暗挖隧道    0 前言  在地铁暗挖隧道的施工
期刊
摘 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现状、发展历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同时文章还针对现在能源消耗巨大的现状,从生态节能建筑的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中,围护结构设计等方面对目前的建筑生态节能技术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粗浅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围护结构;植物种植中图分类号:TU972
期刊
摘要:通过实例论述彩色压型钢板(简称“彩型板”)围护结构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阐述其存在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展望未来在水务工程建设中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历史、应用实例、存在问题、展望  前言:近年来,轻钢结构大量用于住宅楼、活动房、工业厂房以及仓库等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轻钢结构采用压型钢板外墙围护结构和压型钢板屋面的建筑物可以使得结构自重大为减轻,主要的承重材料亦可随之减少,整个工程的工作量可大大减
期刊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 接缝技术 桥梁 基础 钻孔浇注桩 质量控制 创优要点  摘要: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接缝的处理是影响平整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接缝施工必须接缝紧密、连接平顺,否则易产生明显的接缝离析。本文对桥梁基础冲刷问题的成因及如何防御治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永久防护的措施。和桥梁下部防撞系统镜像分析。  对桩基础常见问题、施工控制方法、施工步骤及相应问题的处理进行了分析。桩基工
期刊
摘要:南方某引水工程自佛山市三水区取水,原水经取水泵站增压后,输送至配水泵站,通过配水泵站分配提升,最后通过管道输送至三间水厂。供水量分别为40万m/d、80万m/d和100 万m/d。本文以取水泵站为例,讨论自动化控制在取水泵站的应用。  关键词:南方引水;取水泵站;自动化    引言  南方某引水工程取水泵站由12台相同的取水泵(并联方式)组成,将所取原水经2条主干管(互相连通)输送到配水站。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工业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新的工业生产要求对生产的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测等工作进行快速、高精度的测点、定位,并给出运行轨道或复杂形体的数字模型等,这是传统的光学、机械方法所无法完成的。三维工业测量系统是以电子经纬仪或近景摄影仪为传感器,在电子计算机的支持下而形成的三维测量系统,主要应用于以下的工业领域。1)
期刊
摘要:在诸如大型办公室、生产车间、购物超市等场所,中央空调系统已被普遍地加以应用,以满足在炎热夏季里人们对环境温度等方面的要求。风机盘管加新风形式的中央空调系统同时也更多地应用到了大型办公区域。办公区域的装修一般来说相对比较高档,而空调系统的故障排除或维修等,均将造成对装修的破坏;其次,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中央空调系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原因、对施工质量控制的把关不严等,导致空调系统在运行期间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