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公平和质量两大教育发展战略主题

来源 :人民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iy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教育放在民生首要位置,把公平和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两大战略主题,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贯思路和坚定决心.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把公平和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两大战略主题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通过抬高底部、突破瓶颈,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为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高校“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提供了可靠抓手.以A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B校民商经济法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为例,从情境教学、榜样教育、认知与实践教育、情感教育角度分析了高校二级学院“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实践落实情况,认为其存在政策支持、运行机制、观念认知、教育人才四方面的问题,并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完善高校二级学院“四共”实践的对策建议: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政策导向;建设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正确把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西舆论斗争日趋激烈.媒介环境变迁是思维方式转型的客观条件和必要条件,而思维方式转型必然导致媒体话语生产和传播策略的变革.从“媒介环境一思维方式一传播实践”的三元分析框架出发,结合全球传播形态下的中西舆论斗争,当前,中国要加强故事思维,以思维方式转型引领媒体话语变革和传播策略创新,探索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期刊评价根植于深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经过同行评议的严格把关,在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日趋走向成熟.融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通过多媒体渠道实现全方位传播,同时也面临学术理念革新、受众阅读习惯转变、新兴技术助推、传播渠道拓宽等多重变革.学术期刊评价应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注重团队绩效考核、追求知识共享与学术包容,追求自由表达与互动、打造多中心化评价主体,追踪过程评价数据、实现评价过程透明化,融合多媒体平台属性、构建多维化评价指标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高校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是爱国主义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的新时代大学生,二者具有高度吻合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现实意义.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进线上和线下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推进科学客观双重价值体系建设,构成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近代日本建构现代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儒学的“民本主义”理论为北一辉、吉野作造等思想家在其宪政构想中论证权力的人民性价值提供了重要的东方理论资源.这一事实表明,民主主义价值观绝非近代欧洲文明所独有,它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同时,“民本主义”在近代日本遭遇挫折的教训则揭示出平衡“民主”与“自由”、正确认识民主价值的普遍性与民主实践的复杂性,是现代国家健康发展之不可缺少的条件.
以文求仕是唐代士人进入政坛的基本途径,而文学能否服务于政治,是素来存在争议的.这种争议未影响选官制度对文学的重视,说明了以文学从政的合理性.唐代政务运转以制诰为中心,如果聚焦于知制诰的词臣的高级才能“敏赡”,或可切入分析文学如何达成与政事的融合.无论是日常履职还是应对紧急情况,要高效、妥善地处理政事,词臣敏速地起草制诰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赡”包括富赡的学识、措辞、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密的表达,这对于制敕的生成与作用非常关键.词臣可能身兼政事参谋、顾问之职,参谋顾问与代言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都
明治天皇御医、东京大学医学部德国教师埃尔文·贝尔茨与皇室、学界、政界有着频繁的交流,见证了明治时期日本医学发展的历程.关于近代西方医学与日本文化的碰撞,贝尔茨具有相对专业和客观的反思.在贝尔茨看来,日本人对西方科学的起源和本质存在误解,不仅使医学无法得到综合发展,还导致在如何对待科学的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行动.贝尔茨认为日本当时的很多医师可与西方医师比肩,对日本传统医学和文化给予很高的肯定.贝尔茨对日本医学近代化的反思有如下三点启示:医学研究和学习应当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基轴;应当培养科学精神,汲取实证研究
人类传播史是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的历史,按照媒介学史学观点对技术和文化关系的界定,人类文明史被分为三个不同的媒介域:文字(逻各斯域)、印刷(书写域)和视听(图像域),而随着20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介技术的演进,社会范围内图像生产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技术作为科学和理性的产物也同时对伦理和哲学层面提出挑战,在新媒介领域催生出诸多问题.本文从文本叙事、传播情境和文化取向三个方面审视新媒介技术下视觉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伦理、法规层面提出相应的反思和治理路径,构建新媒介技术下视觉传播的良性发
“区块链”具有可信、透明、能追溯、不能篡改等技术优势.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已将“区块链”用于学生入学排队、高考管理、学费缴纳、师生教育数据存储、接受数字货币捐赠,并纳入高中课程内容,带来改革与发展的显著创新.面对“区块链”在全球掀起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有必要以积极态度对待“区块链”,积极引入“区块链”,服务革新;把“区块链”用于基础教育入学排队、学生评价管理、学籍管理、师生教育信息存储、高考全程;将“区块链”纳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本文通过分析出版具备公益属性的决定因素、出版的公益实践及其实现机制,提炼出出版业坚守公益精神和传承社会担当意识的可行措施、努力方向和未来趋势.坚守出版的公益精神,需不断提升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公益根植出版的深厚土壤;通过深入研究新技术新手段在出版活动中的应用,提升公益性出版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