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波法和FLAC~(3D)的矿井底板采动破坏特征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声波法对华北地区某典型岩溶水害矿井的4707工作面煤层底板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声波波速进行探测,获得了随工作面推进时的波速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垂深3.9~12.1m之间的声速曲线出现较大的波动,在钻孔距工作面距离15~5m时声波波速迅速升高,在6~5m处达到最大值,工作面推过钻孔后,波速不断降低。垂深13m以上,声波曲线趋于稳定,说明已不在破坏范围内。声速法判断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2.1m。结合FLAC3D软件,利用4707工作面的实际地质资料数值模拟煤层底板采动破坏过程,得出了煤层底板采动破坏特征:
其他文献
参考二维平行板间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运动方程,分析推导了宾汉浆液在等宽光滑倾斜裂隙中的流动方程。通过分析该流动模型发现:宾汉浆液流速随时间逐渐降低。压力越大,浆液流
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序组合体因其特殊的性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囊泡、溶致液晶和蠕虫状胶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3种分子有序组合体,对其表征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以GPS动态滤波方法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了多尺度分析方法,将机动载体的"当前"统计模型与基于统计特性的多尺度信号变换方法相结合;然后结合常规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起GPS动态滤波的多尺度数据融合估计新算法;最终在最细尺度上获得目标状态基于全局信息的融合估计值。将上述算法应用于GPS的动态滤波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原始算法可有效提高目标状态的估计精度。